隋唐五代时期江苏佚志考述
2020-12-01钱建中
◎ 钱建中
(无锡档案史志馆,江苏无锡214000)
提 要:方志发展到隋唐五代,不仅体例日趋完善,内容也较过去丰富,尤其是附之于图,达到图文并茂。在江苏,流传至今的唐代方志,仅存陆广微《吴地记》一部。文章根据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等辑佚成果和零星的征引考录,对隋唐五代时期江苏佚志进行初步汇总、考证和补充。
隋唐五代时期,汉晋南北朝盛行的地记、杂记已退后为次,而内容丰富的图经、图志逐步成为地方志发展主流。但江苏这一时期的方志今天大多散失不传,仅凭诸书所引,略见零章片简。根据现有辑佚史料汇总统计,隋唐五代时期,江苏有佚志38部,其中《图经》(图)22部、《记》12部、其他4部。按类型可分为四种:纂修年代、书名和佚文有据可查的11部;成书年代不确定,而书名和佚文齐全的11部;无书名、有佚文,在引文时往往被称之为《图经》《旧经》或《旧图经》的14部;最后一种是无佚文的佚志2部。本文主要对前三种佚志进行考述。每篇佚志除简介外,下设“著录”“考异”,并根据条目所需,另置“订误”“存疑”。
一、书名、成书年代确定之佚志考录
本节考录的是11部有确切书名和撰著年代的佚志。其中书名、卷数、作者齐全的仅《江东记》《金陵六朝记》《润州图经》《扬州记》和《彭门记乱》5部。
(一)《江东记》30卷,(唐)李袭誉撰,张国淦《永乐大典方志辑本》
江东,指长江下游江南一带。李袭誉,字茂实,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官至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江南巡察大使。撰有《五经妙言》40卷、《江东记》30卷、《忠孝图》20卷。《旧唐书》卷59、《新唐书》卷91均有传。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04页据大典《嘉泰吴兴志》辑本(乌程县·白鹤山)引《江东记》1则。2.《续修四库全书704·史部地理类》第67页《嘉泰吴兴志》卷4乌程县(白鹤山)引同1则。
考异 《新唐书·艺文志》载:李袭誉又撰《江东记》三十卷。《中国古方志考》第204页所载《江东记》同此。
纠误 《太平寰宇记》卷94江南东道6湖州·土产(白鹤山)及《浙江通志》卷102物产2湖州府(碑石)引《江乘记》1则,内容与《江东记》所引文字略异。《浙江通志》卷12山川4(白鹤山)引此条又作《江东记》。根据《辞海》记载,江南东道是唐开元二十一年(733)以江南道分置。统辖19州,其中湖州在天宝年间领乌程、武康、长城、安吉、德清5县。而“江乘,古县名,秦置。治今江苏句容北。三国吴废,晋复置,隋开皇初又废。”从此以后未再恢复。[1]据此,“白鹤山”此条引文应出自《江东记》。
(二)《江都图经》
隋代作。撰人、卷数不详。隋代的江都在今江苏扬州市。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34页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引录《江都图经》1则。2.《汉唐方志辑佚》第356页录《江都图经》1则。3.《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第197页转录《江都图经》同1则。
考异 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六:《江都图经》卷亡,不著录。汪师韩《文选理学权與》(二)注引群书目录上:《江都图经》。《江苏旧方志提要》第610页和《江苏省志·附录·江苏方志源流》第12页:隋《江都图经》佚名撰,已佚。
(三)《金陵六朝记》2卷,(五代南唐)尉迟偓撰
尉迟偓,五代南唐时人。官给事中,预修国史。著有《中朝故事》2卷。据记载,此记曾有两个版本。一是绵纸旧抄本。见毛扆编写的《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2]。另一个版本在朱绪曾《开有益斋读书志》卷三有所记载:“《金陵六朝记》二卷,唐尉迟偓……劳君平甫得明嘉靖辛丑年临山人校阅,乐意轩吴氏藏书本,影钞以赠余。”两个版本是否存于世,待考。
著录 1.洪咨夔著、侯体健点校《洪咨夔集》附录——《洪咨夔四六笺注》卷二第592页《添倅到任谢庙堂》注15引《金陵六朝记》1则。侯体健点校后指出:洪咨夔唯一注本出自清人之手,笺注者暂不可考。又苏轼著、冯应榴辑注《苏轼诗集合注》卷12第568页《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韵》注引《金陵六朝记》同1则,略异。2.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卷77方士《叶法善》第309页下引《金陵六朝记》1则,源自《广德神异录》。又冯梦龙评纂《太平广记钞》卷二仙部《葛玄》(出自《神仙传》)第28页引《金陵六朝记》同1则,字句稍异。
考异 考卷数和作者:卷数有1卷、2卷之别;作者有不著撰人和尉迟偓之异。1.《宋史·艺文志》的《别史》记载:“《金陵六朝记》1卷,无撰人。”柳诒徵、王焕镳等《首都志》载:“《金陵六朝记》一卷,唐尉迟偓。”2.钱曾《也是园书目》作《金陵六朝记》2卷,(唐)尉迟偓纂。《南京通史·隋唐五代宋元卷》[3]和杜文玉《南唐史略》附录三《南唐艺文志·杂史类》第238页[4]记载一致:“《金陵六朝记》二卷 尉迟偓撰”。3.刘兆祐《宋史艺文志史部佚籍考》第199页:“《金陵六朝记》宋,不著撰人。按:兹编《宋史艺文志》始见著录,殆为宋人所撰。”顾吉辰在《〈宋史〉比事质疑》[5]考证为“尉迟偓撰《金陵六朝记》”条目下《按》“朱绪曾《开有益斋读书志》作《金陵六朝记》二卷,作者尉迟偓。今有明嘉靖辛丑年临山人校本。据此,《宋史》作一卷,恐非是,另《宋史》:《金陵六朝记》一卷,无撰人氏。今考上引书,当是尉迟偓撰”。
纠误 《南京文物志·附录:南京历代地方志文献目录选》“《金陵六朝记》1卷,唐 尉迟纂”。[6]作者当作“尉迟偓”,漏“偓”字。
(四)《秣陵记》2卷
唐代作。据《明一统志》记载:“秦始皇以金陵有都邑之气,改曰秣陵,属鄣郡。”秣陵今南京。
著录 《钦定四库全书》集部二别集类一:唐僧皎然撰《杼山集》卷二引《秣陵记》1则。
考异 1.考书名和卷数:《新唐书·艺文志》二、《通志·艺文略》四和《国史经籍志》卷3及《稀见地方志提要》第1167页均记载“《秣陵记》二卷”。卢海鸣在《南京历代名号》中提出“唐朝佚名《秣陵记》(又叫《秣陵志》)”待考。[7]2.考作者:一说佚名,另一说是樊文深。《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55艺文中第537页记载:“樊文深《秣陵记》二卷。”[8]《中国古方志考》第211页“《秣陵记》二卷,唐佚”。张国淦《案》:“嘉庆《江宁府志》作樊文深撰,误。”据此,柳诒徵《首都志》卷15艺文[9]和杨永泉编撰《南京文献综合目录·序》[10]记载的“《秣陵记》,梁代樊文深”一说,应予纠正。
(五)《扬子图经》
唐代作。未见著录,撰人、卷数不详。扬子县(《太平御览》引作杨子县),唐永淳元年(682)置,治今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南之杨子桥附近,五代南唐改为永贞县。[11]
著录 《汉唐方志辑佚》第381页辑《扬子图经》1则。《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第248页转录《扬子图经》同1则。源自《太平御览》卷75地部40“沟”条引。
(六)《润州图经》20卷,(唐)孙处玄撰,张国淦《永乐大典方志辑本》
孙处玄,润州(今镇江)人,以学行著名。长安中征为左拾遗。后去官还乡里。开元初,推荐征不起。《旧唐书》卷192《孙处玄传》、卷185下《李浚传》有其简介,《嘉定镇江志》有传。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77页辑有《润州图经》8则。2.《嘉定镇江志》卷2丹阳县引孙处元《唐图经》1则。3.《汉唐方志辑佚》第383页辑录《润州图经》6则。4.《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第252页辑录《润州图经》5则。内容涉及城池、祠庙、山、桥、碑铭等。
考异1.考书名:书名有《润州图经》《唐图经》和《润州图注》之别。《旧唐书·经籍志》上:“《润州图经》二十卷,孙处玄撰。”《国史经籍志》三、《中国古方志考》和《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等记载为《润州图经》。载录成《润州图注》的有:《旧唐书·艺文志》二、《通志·艺文略》四地理、《稀见地方志提要》(第1174页)等。《嘉定镇江志》大典辑本卷二县城引佚文时则称:“《唐图经》孙处元所撰。”2.考作者:有孙处玄和孙处元之异。除了《国史经籍志》三、《嘉定镇江志》和《稀见地方志提要》称“孙处元”,其余均记为“孙处玄”。《唐图经》则是《润州图经》的简称。陈光贻认为《润州图注》“疑系与此书(注:《润州图经》)同。”[12]
(七)《扬州记》,(唐)曹宪撰,张国淦《永乐大典方志辑本》
曹宪,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隋朝时任秘书学士。入唐不仕。大业年间,与诸学者编撰《桂苑珠丛》;又撰《文选音义》《古今字图杂录》等。《旧唐书》卷189《儒学上》、《新唐书》卷198《儒学上》和宋陈思《书小史》卷9均载《曹宪传》。曹宪晚年讲学于扬州,《扬州记》即撰于此时。《绍熙广陵志·序》:“唐曹宪始创《扬州志》,五代丧乱之余,残编断简,无复存者。”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34页辑录《扬州记》3则。2.《张国淦文集四编》第22页辑录1则。3.《汉唐方志辑佚》第382页转录《扬州记》2则。4.《太平御览》卷66地部31《湖》引《扬州记》1则。5.《景定建康志》卷18山川志二江湖(夏嘉湖)引《扬州记》1则。6.《建康实录》卷五《张昌举兵》注引《扬州记》1则。
考异考书名、卷数、作者:书名《扬州记》即《扬州志》,卷数不详,作者曹宪无异议。张国淦载:“《旧唐书·经籍志》二:《扬州记》,唐贞观中江都曹宪撰。《旧唐书·艺文》同。”[13]《嘉靖惟扬志》卷12经籍志:《扬州记》曹宪撰。又《绍熙广陵志·序》:唐曹宪始创《扬州志》。
(八)《淮阴图经》
唐代作。撰人、卷数不详。
著录 1.陆羽《茶经·七之事》引《淮阴图经》1则。2.《中国古方志考》第232页从《太平御览》卷867、《太平寰宇记》卷124、《與地纪胜》卷30“茶陂”条辑《淮阴图经》同1则,均出自陆羽《茶经·七之事》。3.《汉唐方志辑佚》第356页转录《淮阴图经》同1则。
考异 1.考书名:《太平御览》卷首《经史图书纲目》载“《淮阴图经》”。2.考纂修年代:北宋初年的《太平御览》录唐代陆羽《茶经》所引的《淮阴图经》。佚文内有“山阳县”(注:今江苏淮安)云云。而“淮阴郡,东魏置,北齐废,唐天宝、至德时一度复置,宋初为楚州山阳郡。又,山阳县,隋代、宋代均为楚州的治所,唐置淮阴郡时为淮阴郡的治所。此图经既以山阳县为属县,则必属唐代无疑。”[14]
(九)《盱眙图经》
唐代作。作者、卷数不详。唐盱眙县属楚州,即今江苏盱眙县。
著录1.《汉唐方志辑佚》第382页辑《盱眙图经》4则。2.《江苏旧方志提要》第563页辑《盱眙图经》4则。3.《太平御览》卷34地部引《盱眙图经》都梁山、斗山、台子山、长围山4条全系山脉,内容涉及面积、方位、原始得名等。
考异1.考书名:《太平御览》卷首《经史图书纲目》载“《盱眙图经》”,作者、卷数不详。2.考纂修年代:华林甫《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第249页指出“长围山条佚文中提到至德二年节度使高适。据周勋初撰《高适年谱》,至德元年至二年高适为淮南节度使。此《盱眙图经》为唐代中、晚期作品。”
(十)《苏州冢墓记》
唐代作。撰人、卷数不详。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第381页强调:“隋改吴郡曰苏州,唐因之;又因《太平御览》征引,故此记当为唐人之作。”
著录 1.《汉唐方志辑佚》第381页辑《苏州冢墓记》2则。2.《渊鉴类函》第183卷礼仪部(冢墓)引1则。
(十一)《彭门记乱》3卷,(唐)郑樵撰
《彭门记乱》是记载唐末庞勋领导的徐泗地区农民起义始末的史书。《旧唐书》卷177列传127《崔彦曾》记庞勋事。《新唐书》卷148列传第73《康承训传》,记庞勋起义始末甚详。彭门即今徐州。
著录《资治通鉴考异》卷23唐纪15引《彭门纪乱》13则。
考异1.考书名、卷数:《彭门记乱》又称《彭门纪乱》。据马天祥等人撰的《古汉语通假字字典》第303页载:“纪”通“记”。卷数为3卷,无异议。2.作者有郑樵、孙樵之别。《彭门记乱》始见于宋代书目。王尧臣等编次《崇文总目》杂史类“《彭门记乱》三卷”,无撰人名氏。《旧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和《宋史·艺文志》传记类并录“郑樵《彭门记乱》三卷”,前者注“庞勋事”。尤袤《遂初堂书目》杂史类著录此书仅有书名“《彭门记乱》”。《资治通鉴考异》卷23引文时也注明出处是郑樵《彭门记乱》。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第三杂史类:“《彭门记乱》三卷。下注:唐郑樵撰,记懿宗朝徐州庞勋叛”。清钱东垣在《崇文总目》卷二:“《彭门记乱》三卷 郑樵撰”下辑释时引“严昉云:此郑樵,唐人,非宋右迪功郎郑樵也。”[15]《宋史·艺文志·史部佚籍考》[16]载“彭门纪乱 三卷,唐 郑樵撰”。张煦侯《通鉴学》[17]杂记中记载“孙樵《彭门纪乱》三卷”。高振铎《〈通鉴〉参据书考辨》[18]一文中也记载为:“孙樵《彭门纪乱》”。据张固也先生考证:晚唐著名作家孙樵的好友“高锡望咸通九年为滁州刺史,庞勋起义时城陷被杀。”“以孙樵的身份,出于对亡友的纪念,撰作《彭门纪乱》,也在情理之中。”而且“现存唐代文献中没有郑樵其人”。[19]作者之辨,有待论证。
二、无系年之佚志考录
本节考述11种成书年代无确切记载或有争议的佚志。
(一)《丹阳郡图经》
撰人、卷数不详。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丹阳郡图经》卷亡,不著录。华林甫指出:“丹阳郡始置于西汉,治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东汉末移至今南京市。隋开皇九年平陈后省,大业年间又改为丹阳郡,唐初废。”[20]
著录1.《中国古方志考》第211页辑《丹阳郡图经》3则。又从《文选》卷20范蔚宗《乐游应诏诗·注》辑1则。2.《汉唐方志辑佚》第356页辑《丹阳郡图经》2则。即:萧统《文选》中的颜延年《应诏观北湖田收》注;谢灵运《邻里相送方山诗》注。据现存佚文看,此图经于地理、古迹的记述颇为详明。
考异1.考书名:汪师韩《文选理学权與》(二)注引群书目录上“《丹阳郡图经》”。2.考纂修年代:《文选》李贤注成于唐显庆间(656—661)。李贤注引此书,《丹阳郡图经》成书年代当早于唐显庆。华林甫进一步考证后断定《丹阳郡图经》应撰成于南朝元嘉以后,隋开皇十年之前。并指出:刘纬毅《汉唐方志辑佚》第356页谓“隋代所作”无任何依据。[21]张国淦:“《丹阳郡图经》,《昭明文选》注引之(当在唐或唐以前)。”[22]而仓修良《方志学通论》第181页也认为:《丹阳郡图经》是隋代所作。
纠误《中国古方志考》第211页记载:“《丹阳郡图经》佚,金溪王氏汉唐地理书钞辑本。”经核,中华书局2006版《汉唐地理书钞》的《总目》未收录此图经。
(二)《金陵图经》
撰人、卷数不详。《太平御览·经史国书纲目》:《金陵图》。
著录1.《中国古方志考》第212页辑《金陵图》10则;《金陵图经》4则。2.《汉唐方志辑佚》第378页转录《金陵图》(《金陵图经》)6则。内容涉及建置沿革、山川、宫室、冢墓、古迹、艺文、金石等方面。
考异1.考书名:《中国古方志考》第212页、《江苏旧方志提要》第66页把《金陵图》和《金陵图经》作为二书分别记述。《汉唐方志辑佚》第278页指出“《金陵图》又作《金陵图经》”。张保见“疑《金陵图经》即《金陵图》。”[23]其理由是:同一条佚文在《寰宇记》卷90《升州》出自《金陵图经》,《御览》卷170《升州》出自《金陵图》。2.考纂修年代:张保见“疑为南唐或宋初所修。”[24]华林甫则提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70认为宋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为补《金陵图经》而作’。则知《金陵图经》盖为唐或五代之书。”[25]
(三)《金陵记》
撰人、卷数不详。历代志目未收。
著录 《汉唐方志辑佚》第378页辑《金陵记》3则。
考异 考纂修年代:刘纬毅“宋初类书、地理总志已征引,应为唐代之作。”张保见“《寰宇记》所引述南朝梁时事迹,疑为隋唐时期所修。疑宋初尚有残存,中期后不传。”[26]
(四)《建康图》
撰人、卷数不详。未见著录。
著录 1.《中国古方志考》第211页辑《建康图》、《建康图经》8则。2.《汉唐方志辑佚》第379页引《建康图》3则。内容涉及建置沿革、桥梁、馆舍、寺庙等。
考异 考书名和纂修年代:《江苏旧方志提要》第64页分别记载《建康图》和《建康图经》,成书当早于北宋初年。《汉唐方志辑佚》第379页“《建康图》约唐代之作”。《中国古方志考》第211页:《太平御览》卷170《升州》引《建康图》1条,《太平寰宇记》卷90《升州》引《建康图经》1条。张国淦“案此条与《御览》引文同。”据此,当为异名同书。
(五)《建康地记》,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本(仅存目)
撰人、卷数不详。约唐代作。
著录 《汉唐方志辑佚》第379页从《太平御览》卷194《馆驿》辑《建康地记》1则。
(六)《江宁图》
撰人、卷数不详。《太平御览·经史国书纲目》:江宁图。
著录1.《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第254页辑《江宁图经》1则。2.《汉唐方志辑佚》第380页从《太平御览》卷170辑《江宁图》1则。
考异书名有《江宁图》《江宁图经》二说。编纂时间不一,刘纬毅认为“约唐代作”。顾宏义则认定是唐代的图经,并指出:“《太平御览》卷65《江南诸水·秦淮水》引录的《江宁图经》1则,及同上卷170《江南道·升州》、《太平寰宇记》卷90引录《图经》数则。此当属唐图经。”[27]华林甫初步推断:“《江宁图经》撰成于开皇十年以后,光启三年以前。”
(七)《丹阳图》
撰人、卷数不详。历代志目未收。
著录 《江苏旧方志提要》第746页从《太平寰宇记》卷90《升州》辑《丹阳图》1则。《太平寰宇记》成书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此书当早于此。
(八)《苏州记》
撰人不详。《隋书经籍志考证》:《苏州记》卷亡,不著录。
著录1.《中国古方志考》第243页辑《苏州记》8则。2.《汉唐方志辑佚》第380页汇录《苏州记》佚文4则。
考异考纂修年代:“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陆澄《地记》条下作唐人书。”[28]张保见以隋置苏州为由,“疑此书当为唐人所撰。”[29]《江苏旧方志提要》第289页指出:“考苏州之名始于隋,是此书不得早于隋;此书之名最早见于《太平寰宇记》、《太平御览》,二书皆成于宋初,是此书不得晚于后周。”
(九)《徐州记》,阳晔撰,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本(仅存目),张国淦《永乐大典方志辑本》
卷数不详。《太平御览·经史国书纲目》:阳晔《徐州记》,阳晔,一作杨晔。生平不详。
著录1.《中国古方志考》第242页从《大典》2260六模(五湖)辑《徐州记》1则。2.《汉唐方志辑佚》第336页辑《徐州记》2则。3.《史记》卷57绛侯周勃世家第27“江南丹徒”下的《正义》引《徐州记》1则。
存疑考地域方位:《徐州记》中徐州,赵明奇在《江苏旧方志提要》第187页指出:“实为侨置江南之南徐州,非江苏西北之徐州。”刘纬毅则认为即今江苏省徐州市。
纠误《张国淦文集四编》第31页载《徐州记》时,案“宋徐州彭城郡,元武安州,明徐州。兹举录作明志。”考:《太平御览·经史国书纲目》记载了阳晔《徐州记》。《太平御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徐州记》该在此之前所撰。
(十)《彭门记》,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本(仅存目)
撰人、卷数不详。
著录1.《中国古方志考》第242页从《太平寰宇记》卷15辑《彭门记》1则。2.《汉唐方志辑佚》第336页转录《彭门记》同1则。3.《资治通鉴》卷八引《彭门记》同1则。
存疑1.考记述范围:张国淦“此曰《彭门记》,当即《彭城记》是郡志,非县志。”[30]刘纬毅在《彭门记》条下按“彭城郡,治彭城县,即今江苏徐州。”[31]张保见“出彭城县下,当为彭城之地记。彭城,即今江苏徐州。”[32]2.考纂修年代:刘纬毅认为约为齐周或隋代作。
(十一)《茅山记》
卷次及撰人不详。茅山原名句曲山,在江苏西南部,地跨句容、金坛、溧水、溧阳等市(区)境。
著录1.唐代史学家许嵩《建康实录》[33]卷9夹注第263页引《茅山记》1则。2.《太平御览》卷41引《茅山记》8则。3.《太平寰宇记》卷89引《茅山记》1则。
考异《中国大书典·历史卷·编年》[34]中《建康实录》条目下指出:“原书夹注中提及的年代,最晚者为唐至德元年(756)。”据此,《茅山记》编纂年代应在此之前。
三、无具体书名之佚志考录
本节考述14种书名缺失的佚志。这些无名志书通过《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等类书及府州县志的引述,在相关行政区划下摘录了该地区古方志的佚文。
(一)《(升州)图经》
唐代作。撰者、卷数不可考。唐乾元元年(758)改江宁郡置升州,上元二年(761)废,光启三年(887)复置。治上元(今南京)。辖境相当于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等市(区)地。
著录《汉唐方志辑佚》第380页辑《(升州)图经》2则,源于《太平御览》卷170。仓修良在《方志学通论》一书中指出唐和五代的图经“根据各类文献记载,比较肯定的有三十八种”,其中就包括《(升州)图经》。[35]
(二)《(苏州)图经》
唐代作。卷亡,不见著录。
著录1.《汉唐方志辑佚》第381页辑《(苏州)图经》1则。2.《全唐文》卷713,刘允文《苏州新开常熟塘碑铭》引《(苏州)图经》1则。3.《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第323页辑《(苏州)图经》2则。
考异周振鹤在《古方志存目研究例说》[36]一文中指出:刘允文《苏州新开常熟塘碑铭》中引了《图经》,允元和时人,其所引图经自是元和以前所修之《(苏州)图经》。仓修良在《方志学通论》第186页也把《(苏州)图经》列入了唐和五代图经之一。
(三)《(海州)旧记》
撰人、卷数不详。海州即今连云港。
著录1.《中国古方志考》第243页从《太平寰宇记》卷22辑《(海州)旧记》4 则。2.《汉唐方志辑佚》第384页转引《(海州)旧记》4则,佚文相同。
考异关于编撰年代,刘纬毅认为《(海州)旧记》约唐代作。张保见则提出:“引文有隋文帝事,当为隋唐或宋初所作。”[37]
(四)《(扬州)图经》
撰人、卷数不详。不见著录。
著录1.《中国古方志考》第235页辑《(扬州)图经》3则。2.《汉唐方志辑佚》第383页汇辑《(扬州)图经》2则。3.《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第319页辑《(扬州)图经》5则。
考异刘纬毅认为:约唐代作。华林甫把《(扬州)图经》收在《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内,则认定是隋唐五代期间所作。
(五)《(江都县)图经》
唐代作。撰人、卷数不详。
著录张保见《引书考》第379页[38]从《太平寰宇记》卷123辑《(江都县)图经》1则,出自毛文锡《茶谱》。
考证考成书年代:陈尚君在《毛文锡〈茶谱〉辑考》[39]一文中指出“毛文锡,字平珪,高阳人。初仕唐,历官不详。入蜀,累任中书舍人等。天汉元年(917)贬茂州司马。”陈尚君考证后认定“《茶谱》撰成于唐末,至迟在前蜀初年,已流布于世。”
(六)《(常州)图经》
撰人、卷数不详。《遂初堂书目》地理类存目。
著录1.《中国古方志考》第264页辑《(常州)图经》1则。2.《汉唐方志辑佚》第384页辑《(常州)图经》2则。3.《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第323页辑《(常州)图经》3则。
考异刘纬毅认为:约唐代作。华林甫把《(常州)图经》收录在《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内,是隋唐五代期间所作。顾宏义《宋代方志考》第79页和刘纬毅《宋辽金元方志辑佚》第238页则提出《(常州)图经》是宋代之作。待考。
(七)《(溧阳县)记》
撰人、卷数不详。不见著录。
著录张保见《引书考》第284页从《太平寰宇记》卷90辑《(溧阳县)记》1则,当早于《太平寰宇记》成书之年。
(八)《(武进县)图经》
撰人、卷数不详。不见著录。
著录张保见《引书考》第296页从《太平寰宇记》卷92辑《(武进县)图经》1则。此图经当早于《太平寰宇记》成书之年。
(九)《(楚州)图经》
撰人、卷数不详。楚州,即今江苏淮安。
著录1.《汉唐方志辑佚》第383页辑《(楚州)图经》1则。2.《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第320页辑《(楚州)图经》1则。
考异刘纬毅认为:约唐代作。华林甫把《(楚州)图经》收在《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内,则认定是隋唐五代期间所作。
(十)《(泗州)旧图经》
撰人、卷数不详。泗州是州名。辖境相当于今泗洪、泗阳、宿迁、涟水、灌南、邳县、睢宁及安徽泗县等地。康熙十九年(1680)州城被洪泽湖水所淹没,寄治盱眙。[40]
著录 1.《江苏旧方志提要》第562页辑《(泗州)(图)经》4则。2.《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第312页辑《(泗州)旧图经》1则。
考异 佚文为《太平寰宇记》所引,成书之年当早于宋初。华林甫把《(泗州)旧图经》收在《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内,则认定是隋唐五代期间所作。
(十一)《(丹徒县)图经》
撰人、卷数不详。不见著录。
著录《引书考》第272页从《太平寰宇记》卷89辑《(丹徒县)图经》1则。此图经当早于《太平寰宇记》成书之年。
(十二)《(句容县)图经》
撰人、卷数不详。不见著录。
著录《引书考》第286页从《太平寰宇记》卷90辑《(句容县)图经》1则。此图经当早于《太平寰宇记》成书之年。
(十三)《(润州)古图经》
撰人、卷数不详。
著录《中国古方志考》第277页辑《(润州)古图经》2则。
考证《江苏旧方志提要》第723页考证后指出:《與地纪胜》卷7引孙处玄所纂图经称“润州图经”,而同卷引用时称“最古图经”,可知是图经早于唐代孙处玄之作。此编至迟也不会晚于武周。
(十四)《(润州)图经》
五代作。撰人、卷数不详。
著录1.《清儒地理考据研究·隋唐五代卷》第321—322页辑《(润州)图经》8则。其中《全唐文》卷370引1则。2.《江苏旧方志提要》第725页辑《(润州)图经》3则。
考证《江苏旧方志提要》第725页根据《太平御览》卷170“唐垂拱四年立金山县”这条佚文不直称“垂拱四年”而冠以“唐”,又不曰“大唐”,知非唐代所作。又宋初改润州为镇江军,据此当成于五代时期。
四、无佚文之古方志考录
(一)《删治吴地记》,张搏撰
唐代作。卷数亡。张搏,咸通十三年(872)中大夫,湖州刺史。
考证《中国古方志考》第207页载“乾隆《苏州府志》卷76:张搏《删治吴地记》并绘郡图”,可知此书有图有记。
(二)《巡抚扬州记》7卷
隋代作。诸葛颖(539—615),字汉,隋丹阳建康(今江苏南京)人。隋炀帝即位,迁著作郎。后从驾北巡,卒于途次。《隋书》卷76《文学》有传。
考异《旧唐书·经籍志》上:“《巡总扬州记》7卷,诸葛颖撰。”《新唐书·艺文志》二载:诸葛颍《巡抚扬州记》7卷。郑樵《通志·艺文略》、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陈光贻《稀见地方志提要》第1176页记载与之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