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五之尊
——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理想的数字表达

2020-12-01王丽红

文物季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理想数字政治

□ 王丽红

一、关于九五之尊

我国传统文化中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九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征帝王的权威,称之为“九五之尊”。河图洛书中有:“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央。”之说。九在南居正位、五居中位,传统文化崇尚“中正”,“九五”既“得中”又“得正”,寓意大吉大贵。

《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象征天,所以属于帝王卦象。由于易经的阴阳转化之道,盛极必衰。九五为乾卦诸爻当中至吉的爻,喻事物处于最鼎盛时期。阳数中九为最高,“上九”为最阳之爻,再无上升的余地,必然要走向衰落,属凶,而五居正中,起到了稳定重心的作用,即得中又得正至“天人合一”之大吉的九五之尊因此而来,成为帝王之相,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政治理想的数字表达。代表帝王的“九五”之爻,其制度影响力左右着当时社会格局与文化趋势,内涵其中的寓意影响深远。

二、数字和数字观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其原始功能是记录。远古先民在生产生活的狩猎采集过程中,计数是一种本能使然的行为,刻画符号、结绳记事都是有据可查的记录形式。伴随社会发展,私有制诞生,数字变得不再是单纯的计数方式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思想内涵。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有这样的表述:“《说文》计也。《易·说卦》数往者顺。《诗·小雅》心焉数之。《礼·曲礼》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1]

数字是远古先民在不断探索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本能认知,数字观则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是一种经验总结。他们经过与自然环境和人居关系的持续对话、思考和长期的生活实践,对数字的使用与描绘逐渐程式化,日益趋于规整从而形成较为科学的使用体系。

数字是宇宙的基数,老子的“道”分为“无”和“有”这一对哲学范畴的表述。“无”为万物开端,“有”为万物根本,均可以数记之。《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形之“道”和数字之“一”是世界的初始形态,世上所有的事物都被包涵其中。对立统一的阴阳二气合为“道”,在不断变化运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客观世界的天、地、人等各种物质。

伴随着历史发展脚步,在数字的具体使用中,对自然现象的规律加以概括和归纳,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与其相关的各类思想学说层出不穷,逐渐形成了体系完整的数字观,丰富的象征意义蕴含其中而影响深远。数字观的形成,建构了一种符合自然现象且具有伦理意味世界秩序的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人类抽象能力的提高和理性思维逐渐缜密的过程。

三、宇宙和宇宙观

物质是宇宙世界的唯一存在实体,宇宙泛指物质和时空,宇宙观能指为物质的时空观。诸子百家的尸佼提倡建立在唯物论与辩证法基础上的宇宙观,为后来不断深入研究的此类问题奠定了基石,所著《尸子》曾云:“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2]”该宇宙论对后来的相关理论建构影响颇大,是中国典籍中与现代“时空”概念最好的对应,为后来的中国设计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人类的宇宙观来自于对自然界中物质与空间不断的认知与总结,是社会成员关于社会及其制度的一种总体性观点,直接影响着世界观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地理概念出发可见民间传说中国版图上的十四条龙脉,分别是九条山龙与五条水龙。山龙分别是天山、昆仑山、峨眉山、秦岭、太行山、长白山、恒山、泰山、衡山,也就常说的四山五岳。五条水龙分别是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如此暗含玄机的数字之分,亦可辨识一个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华夏宇宙观。

四、“九”“五”之数

计数来源于生活的实际需要,也是一个民族整体意识的外化表现。数字从最初计数概念到具体的数字之形,是一个不断丰富其表象意义的世界性文化现象。最终,数字以其丰富的内涵叠加与外延扩展,从而在哲学、宗教、神话、巫术、习俗等方面产生着不可替代的神秘作用。这种有趣的表象数字之形折射出事物的发生机制,以及人类联想思维的能力和内在规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龙象征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主要装饰在孔庙等高等级建筑群的照壁上,用以彰显威仪,驱恶辟邪。从数字九的甲骨文象形意义分析,也许可以赋予“飞龙在天”的意味,符合追求最高人生理想与政治抱负的物化表现。

从东汉·许慎《说文》:“九,阳之变也。”到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再至《周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等传统经典著述中可见,数字“九”的至尊文化内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将数字“五”的丰富意涵进行广泛运用与阐释。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并说明这些事物之间的形成原因及相互关系,强调整体的和谐统一原则。五行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系统观,成为深刻影响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其含义包括借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五行相生的良性循环以及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的五行相克的恶性循环关系。

商代后期以来方位观念的术数化,东、西、南、北、中的五方观念,在商代后期已经形成。阴阳五行的宇宙观,对中国人的思想组成,信仰建构和审美态度,有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更成为追求远大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者的吉祥数字观念之一。

数字“九”“五”除了各自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九”与其他数字组合也充满了中国智慧:“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6]综上可一目了然九五之尊的重要地位,从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理想的数字观。

五、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政治理想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统治者的政治理想,都希望能够适应时代需要,建构社会的先进体系,追求持久和平、均衡发展、长期稳定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家均有阐述。

“天人合一”同时在世界很多高级宗教中都有这类观念,并且有详细系统的修行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

早在春秋战国的孔子已有提出,被西汉思想家、政治家董仲舒引申为“天人感应”和“大一统”学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从外延上说,“九五之尊”正是“天人合一”政治理想追求的外化表现。从内涵上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儒家思想学说为主要代表的、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

古往今来,虽有“时运交移,质文代变”[7]之说。但亦有“是以规略文统,宜宏大体,先博览以精阅,总纲纪而摄契。然后拓衢路,置关键,长辔远驭,从容按节;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采如宛虹之奋鬐,光若长离之振翼,乃颖脱之文矣”[8]之理。清晰地阐释了随之世事变迁,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理想,是寻求一种能够使大众逐渐和平共处,社会趋于稳定以及世界逐步有序发展的理想模式。而问题的提出往往来自人类对于自身、身处群体与自我边界的不断关照和审视,“天人合一”的政治哲学亦蕴含其中。

追溯至尊数字“九”“五”表象背后的隐秘编码,审视注入生命力的数字意蕴,揭示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特色,助力文化领域全新的东方精神和理念,服务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1]《康熙字典》总目子丑寅卯集,四川,成都古籍书店影印,四川新华书店发行,1980年,【卯集下】【攴】數。

[2]尸佼著、汪继培辑《尸子》之《神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5页。

[3]甲骨文“九”的写法。

[4]姚春鹏注、中华经典藏书《黄帝内经》,中华书局,2009年。

[5]尸佼著、汪继培辑《尸子》之《神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5页。

[6]杨天才、张善文译注《周易》,中华书局,2011年,第 2~6页。

[7]刘勰著、郭晋稀译注《白话文心雕龙》之《时序》,岳麓书社,1997年,第446页。

[8]刘勰著、郭晋稀译注《白话文心雕龙》之《时序》,岳麓书社,1997年,第321页。

猜你喜欢

理想数字政治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