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减负增效探析

2020-11-30韦富强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40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道德与法治初中

韦富强

【摘要】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已引起国家和社会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为此出台了“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优化育人环境条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双减”政策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如何减负增效,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教师不仅要根据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案、作业设计来落实减负政策,而且要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习兴趣、打造精品课堂等来实现提质增效。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减负增效

引言: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繁重,而造成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有重复做题训练、考试,有教学方式上的死记硬背,也有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关。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设计教学方案。科学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合理利用课余时间,从而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内容,抓住教学重点,分清主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减负增效的必要性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具有方向和引领的重要作用。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地位被弱化和边沿化,教育教学改革动力不足,进展缓慢。不少施教者沿袭着传统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来教学。

时代在发展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在听讲作笔记,没能对知识透彻的理解,居于机械记忆记下知识要点,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且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难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学生单纯的进行知识学习,缺少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训练,无法形成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落后教育思想影响下,依靠题海战术训练来提高成绩,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深陷题海中,没有了自主学习发展的空间,个性得不到张扬,压抑的学习生活,滋生并助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落实减负政策,为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腾出空间即留下回旋的余地,也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条件。

道德与法治学科减负,要从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科学利用课余时间拓展服务等方面进行。

二、如何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减负增效

1.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从“题海战术”观念中解放出来,教学中精讲精练,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单一,多为知识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都有不利的影响,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初中知识面比小学阶段宽,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向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下进行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2.合理利用道德与法治教材

良好的课前预习可以为学生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进行完整的备课,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引导学生利用课本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对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在教师讲解时能够产生共鸣,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讨,让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并且通过学生的表达可以增强学生的思考角度。课堂讨论中要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脱离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内容,偏离主题。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集体、分组探讨,在协商合作中归纳总结出知识性结论,突破难点,学会归纳整理知识要点,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实现减负增效。

3.加强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

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增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并且能够让學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因此,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及语言表达是影响课堂氛围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总要保持和蔼愉快的情绪。轻松的课堂氛围还能够让教师倾听学生的意见,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进行教学思考,师生角色互换,增进对彼此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实现减负增效。

4.科学合理布置课后练习

教师在教学结束后,都要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以检查巩固学过的知识。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重难点进行课后作业布置,作业的量要适中,难度不要过高,避免题海战术和重复练习。不要占用学生自由活动时间,给与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合理的课后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适当的课后练习不会造成学生的作业负担,准确精选的课后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减负增效。

5.应用正确的评价方式

改变考试分数决定一切的单一评价制度,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则建立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评价方式。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其评价方式有别于其他学科,应有自己的特点。道德与法治学科评价应包括道德、法治知识的认识理解,也应包含道德、法治行为表现。目前的考试评价内容只是道德、法治知识的认识理解,没有将道德、法治行为表现纳入评价内容,这样的评价是不全面、不科学的,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德育水平,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减负增效势在必行,意义重大。就目前教学现状来说,可以通过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转变教学观念,科学合理的应用教材,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科学合理布置课后作业,改革评价方式等来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丽红.浅析教学中减负增效让师生关系走向和谐[J].中华少年,2019(19):277.

[2]廖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探究[J].生活教育,2015(01):104-106.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
轻摆渡,济江川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