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

2020-11-30曹蕾蕾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40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高中学生人文素养

曹蕾蕾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此,本文也将以高中生的成长为切入点,从历史课堂的设计出发,分析历史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方法,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构建更为生动的现代化课堂。

【关键词】高中学生;历史课堂;人文素养;培育方法

引言:

从高中历史新课标中可以看出,课堂教学已经明确肯定了,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价值。而历史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元素,承载着人类千百年来的实践历程,能够更为全面的为人类提供有参考的经验教训,并从价值理性的角度出发,从社会发展的失衡中让人们获得警醒,并从中吸取过去的有效元素。所以,教师也必须要结合高中生的成长特点与性格特征,推动人文素养在历史课堂中渗透,真正发挥出历史课堂的作用。

一、做好教材的深度挖掘

高中历史教材除了展示社会普遍规律,同样也融入了许多鲜明的精神理念,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就体现出了振奋的民族精神而对古今中外历史的介绍,也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现代化公民的基本素质。所以,教师应当从教材中充分挖掘人文精神,让学生可以实现感性和理性的并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古语有云:成由勤俭败由奢,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就的确让国力大大强盛,与秦朝和隋朝的穷奢极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古语也有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以上这些都足以说明,勤俭和廉洁始终是中华民族追求的主要目标,中华民族本身就不为权势所动,秉持着廉洁和清正的节操。所以教师也需要从史料中挖掘一些教育元素,让学生也可以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和洗礼。

二、分析历史人物和形象

教师需要让学生站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评价历史人物,让他们掌握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例如,在学习与秦始皇这一人物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必须要先为学生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历史的战国诸侯纷争,群众民不聊生,纷纷割去给大地带来了永久不息的战火,统一已然成为诸多群众的精神向往。由此,秦始皇统一中国和建立中央集权的地位,就更不容置疑。但值得注意的是,秦始皇的残暴统治也的确是朝代覆灭的主要原因。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分析历史人物的时候,必须要秉持着全面且客观的原则,不能只是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衡量古人的做法,也不能随意的开启上帝视角。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动态的看待历史人物之外,还要让他们学习前人的优良品质,吸取失败的教训,包括王安石的开拓进取,韩信的忍辱负重,李时珍的坚持不懈精神等等,让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思想上的启迪,有更多的人生感悟,并将这些精神外化于行[1]。

三、深度剖析历史事件

中华民族本身就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在科技和文化等诸多领域都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都是朝代进步的里程碑,例如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管理者为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所实施的措施,都具有改革的韧性,能够体现出不墨守成规的精神。所以教师也应当让学生从人类文明进化的历程中,懂得其中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品味历史事件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理念,感受到人文的熏陶。例如,在学习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时候,就可以重点突出商鞅本人的勇气和大无畏精神,介绍北魏孝文帝的坚强毅力,磨练学生的心智和品格[2]。又或者,也要让学生懂得民族在历史上经受的苦难,牢记廉耻和荣辱,并对比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结合到一起。

四、调整教学理念

教师应当从传统的模式中寻求改革和创新,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辨析,判断周围存在的人文现象,从而提高自身的素养和道德水平。在这里,从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也可以看出,课堂的建设始终鼓励学生的自我创造,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我行动力,教师也需要为学生打造更为宽广的舞台,要为他们创设多元化的实践场景,鼓励学生主动搜集资料,了解历史发展的起承转合。即便是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也要鼓励他们自己尝试解决,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探索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要进一步调整评价的机制,不能只是关注学生的笔试成绩,也要探头圈外,鼓励学生的过程性发展,让学生参与到不同类型的探究活动中去,并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团队配合能力等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鼓励学生关注人类命运的应有之策,也是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品德的渗透,历史人物的全方位评价,历史事件的深度剖析,观念的调整和转型这几个角度,论述了人文素养培育的基本方法,充分结合了高中历史的主要知识点,尊重了学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為教师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秋桂. 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J]. 考试周刊, 2019, 000(094):130-131.

[2] 张海燕.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C]// 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19.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高中学生人文素养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引多维思考创灵动历史课堂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