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2020-11-30马长辉
马长辉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初中物理的教学手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物理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但是,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教学目标无法顺利的实施与完成,尤其是在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最终的学习效果也是大相径庭。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逐步提升,本文就基于物理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来探究初中物理的分层教学模式。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分层教学法
前言:
农村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各自的表现是有明显差别的。虽然学生在学习时的表现各有不同,但最终都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那就是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因此,为了更好的改变此种现状,让班级内的学生都参与到物理的学习活动中,必须要结合初中物理的学科素养来开展分层教学,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学科素养下制定分层教学的目标
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能使最终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果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只是沿用以往的大班教学的整体目标,最终的分层教学是无效的,只是流于表面,无法整体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为了实现一个准确、高效的分层教学课堂,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必须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例如: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明白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关于物体运动的思想的冲突所在,利用学生自己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学生能够了解到物理上所说的理想实验的具体的实质,对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有更深的体会。教师在引入本次课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时,可考虑先从生活中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引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一个接受、适应和转换的过程,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优势。分层教学目标的制定首先需要物理学科素养的指导,有一个整体的前提和方向;之后还要结合学生的分层特点来开展教学。
二、教师提升专业素养,贯彻分层教学理念
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学习,但是这一职责实现的前提是教师本身要具有过硬的本领和专业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在之后的分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指导。教师要通过平时和学生的相处和沟通,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看到学生发展的潜力,这样才能更好、更准确的开展教学。所有成果的取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教师一定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
例如:以学习“力”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掌握力的三要素力和力的示意图;学生通过学习、实验探究,明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学生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能够提高和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能够在和同学的交流中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此次课的课堂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相对比较灵活,因此学生学习的系统性也很强,最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过硬的本领去征服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力量,让学生坚定信心开展学习,师生共同努力,打造一个高效的分层教学课堂。
三、注重思想交流,深化分层教学
教师在每一次的分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对于教学理念的不理解,甚至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一定的误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就会陷入一种无效的境地,还会大大打擊学生进行物理分层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有一盏明灯。
例如:以学习“机械运动”这课教学为例,这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明白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运动的,并且能够加以举例说明;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对运动的世界进行具体的描述。在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会更加发散,能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出更多的闪光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思想层面的交流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进步,基于物理学科素养的要求,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毕竟只有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最终才能体现分层教学的效用。
总结:
分层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落到实处。分层教学的理念并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进行分组,还要对学生分组的学习内容进一步细化,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朝着诸个目标不断努力。分层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生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宝贵的经验,唯有如此,才能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国兵.农村初中物理分层教学实践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11):25.
[2]周继永.农村初中物理落实分层教学法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4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