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探讨
2020-11-30刘真真
刘真真
【摘要】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的初衷和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力,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最终使得学生的主体人格得以形成,让学生终生受益。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地为学生设计优秀的数学教学活动,并运用良好的教学手段将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真正地落实到位,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形成数学学习主体性意识,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主体性的行为表现。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性,并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自信心和責任心的优秀青年。
【关键词】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
前言:
初中数学的主体性课堂指的是教师重新进行“主体性”的界定,并在教学中教师将自我的权利下放,在课堂中突显出学生的自主、自由和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地去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做课堂的主人。并且在遵循公正平等原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与同学、与教师进入到激烈的交流与讨论中,运用数学的眼光进行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在这其中,数学教师还可以把握机会和学生进行情感的深度的交流,让学生在一个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使得学生不再认为初中数学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有趣的乐事。
一、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的实施策略
在确定好教学的方式之后,如何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关键。主体性课堂交流教学活动的重点第一是主体,第二是交流。主体性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由的、有目的地进行活动而展现出来的作用和能力,交流则具体指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解决、讨论能力。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以教师的主导作用去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发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就可以以实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教师可以说:“同学们,老师的钱包里有一些钱,我的钱和咱们班XXX同学的钱加起来正好是两百块。那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知道我和XXX同学各有多少钱吗?”,这个问题符合所教学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内容,同时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连接,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激发。学生通过简单的自主探究以及交流讨论,很容易就能列出算式:老师的钱+XXX同学的钱=200(元),并将其转换为方程:x+y=200(元),通过计算方程式能够发现可以得出的结论有无数种。数学教师在这其中应当把握住机会,引导学生了解到如果未知数的值没办法确定下来,那么二元一次方程式就会得出无数个解。接下来,教师可以在刚才所设计的题目当中新增一个条件:已知老师的钱是学生的4倍。在获得已知条件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讨论,很快就能够列出方程式:x=4y,并将x和y同时满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后,引导学生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体现出数学教学的层层递进,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去体会数学知识形成的整体过程,通过自我探究而获得的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记忆深刻。另一方面学生在解决这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数学问题时,还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与现代技术融合的实施策略
在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的设计当中,利用21世纪所出现的新型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课堂的加持,能够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予以重大的改变,并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除此之外,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初中数学课堂能够更为生动且充满吸引力,让教师与学生感受新时代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兴趣满满地展开教与学的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得数学学习更加轻松。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数学教学时,一定要选取适合运用该教学手段的数学内容,此外还应当遵循直观性以及简洁性的原则,只有适合的教学内容加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够使得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得以最大化地突显。
例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由于该知识较为抽象,所以如果只是依靠传统的理论式说教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听得不明所以,还会使得学生对数学课堂留下一个难、听不懂、枯燥的印象。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进行这一数学知识点的教学,则能够很好地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的功能,让学生通过图片与视频进行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与学习。在这其中教师还应当注意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教学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展开的数学教学更利于让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学生在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交流、讨论与探究,并得出结论,而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喋喋不休。此外,在设计交流性的数学活动时,学生之间比较容易因为数学角度的不同,针对某一问题发生争吵。一旦学生发生争执,数学教师应当及时地进行角色的转换,从教导者的身份转变为学生的裁判的身份,并从遵循事情真实情况的角度出发去调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另外,数学教师还可以让有争议的双方大胆地把有异议之处说出来,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问题的讨论,或者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课堂休息的时间再进行讨论,以此维护数学课堂的秩序,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
总结:
一言以蔽之,教育是一门科学,教育也是一种手段,在这样科学的教学知识中如何运用有效的教育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每一位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主体人格,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能够通过为学生设计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而实现。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基点,以学生作为中心。围绕学生的主体特征,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最终使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邱敏.初中数学主体性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探讨[J].教师博览,2021(21):63-64.
[2]钱鸣.主体性数学课堂交流活动实施策略[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7(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