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新思路

2020-11-30陈玉滢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0年40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思路

陈玉滢

【摘要】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体系的出台对新时代的高考从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新的方向。本文力求将新高考评价体系和高中历史教学结合起来,探讨高考评价体系的新导向,以及它所赋予的高中历史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高考评价体系、高中历史教学、思路

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新导向

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对涉及高考改革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新的导向。

在核心功能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理念。它从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出发,力求运用教育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完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机制性设计,实现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

在考查内容上,它提出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四层内容,系统地回答了“考什么”的问题,这向我们透露出新高考背景下评价理念的转变。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

在考查要求上,它提出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四翼要求,回答了高考“怎么考”的问题,从而体现出新高考在评价模式上已经由“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

二、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新思路

1.多措并举,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对高考核心功能的解读就告诉我们,高考的主要任务就是聚焦“立德树人”,注重“服务选才”,积极“引导教学”。而传统历史教学中依旧存在的知识背诵、题海战术显然已不再适应于新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导向。所以加强和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引领。

结合高考体系改革的核心素养,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应该构建起认知体系、能力素养以及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反映和体现,这与新高考评价体系在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等方面的转变不谋而合。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时空坐标”,培养时空观念;解读历史概念,深挖历史解释;剖析多维史料,培养史料实证;加强情境创设,培养家国情怀;还原历史本真,凸显唯物史观。从而使学生能够从知识、能力、价值选择、学科素养等多个层面来适应新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要求。

2.用好教材,稳固历史学习根基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在考查要求上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基础性。毫无疑问,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在历史教学中,用好历史教材就等于牢牢把握住了历史学习的根基,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的夯实。

我们必须明确,高考题目的命制既脱离教材,又依托于教材,并拓展了教材。高考试题通过新材料和新情景的创设,大量引用多种类型的史料,虽并非采用教材的原文表述但却是通过学生对教材已有观点的认识来实现考查。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历史教材从单元编排设置到教材内容设置,再到教材辅助栏目设置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真正深挖教材,用好教材,巩固历史学习的根基。只有基础牢固了,学生才能更加适应高考要求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以及创新性”的四翼要求。

3.创新方法,培养历史学习能力

新的高考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文综和理综高考分科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也充分尊重了学科的独立性。拿历史科目来讲,以前是放在文综当中进行考查,而现在则是进行单科考查。这对历史课堂教学和历史教师角色担当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考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因此我们要有积极探索基于情境和问题导向的历史课堂教学,探索互动启发和自主探索式的课堂教学,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比如,我们应该精心设计学生的课前任务,学生自己能做的要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上,我们应该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将焦点定位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寻求同伴互助依旧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上,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避免课堂臃肿,做到重点突出;课后的作业环节,也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复习,比如思维导图作业的运用。在疫情延期开学网络授课的时间里,我们一直采用思维导图作业的形式辅助学生进行课后巩固,学生在绘制思維导图的过程中实现了思维的发散和知识逻辑的梳理,既深挖了知识又发散了思维。

4.创设情境,彰显历史学科魅力

《高考评价体系》中不止一次地出现了“立德树人”这四个字,高考试题绝不是冷冰冰的选拔工具,它凝结着一个学科的价值观念和导向。所以学习历史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过去发生的事,因为人文性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性。

著名的历史教育家赵亚夫曾经说过:“历史教育要从它与人文教育、公民教育、创新教育、终身教育、全人教育和个性发展的关系中去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或许会遇到有些学生因为黑奴贸易中欧洲人获得巨大利润而欢呼雀跃,却对黑人遭受到的巨大伤害毫无波澜;有些学生崇拜狂热的法西斯分子希特勒,却对二战给人类世界带来的灾难抛在脑后。这绝不是符合高考评价要求的价值观念和导向。

因此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历史功能教育,更应该通过课堂来传播正确的历史价值观,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学科魅力。

面对高考改革的新趋势,各个学科都应该积极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作为历史学科,应该在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稳固学习根基、培养学习能力和彰显学科魅力等方面下功夫,以更好地适应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姜钢、刘桔: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J].刊载于《中国教育报》,2018年3月3日第5版

2. 人民教育编辑部:核心素养:重构未来教育图景[J].《人民教育》2015 年第7 期

3.姜钢:论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J].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第11期

4.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1日出版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思路
通则有路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我的思路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