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
2020-11-30张瑶
张瑶
摘要:在传统的课程计划中,语文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语文科目的学习对于文科类科目如历史、政治甚至对于大多数学科的学习都能提供很重要的帮助。近些年出现了一些实用方法可以将其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一、引言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师在进行语文科目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出发,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能够爱上语文学习,从而提高语文科目学习的效率。同时,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充分调用所能利用的教学资源,创造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从而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落到实处。
二、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为掌握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阅读能力的提升情况,我们在学校范围内进行了线上的问卷调查,共调研了100名同学的语文课堂学习效果。问卷由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种题目组成,旨在摸排学生语文课堂对于阅读能力提高的效果。问卷内容包括对于语文课堂阅读能力培养的总体满意程度、对于老师教学内容的意见建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师作业批改情况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最后还包括了如何促进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學反馈意见等等。
根据反馈的数据,有30%的同学对于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满意程度为满意,有30%的同学表示一般,10%的同学表示不满意,所以满意度只有30%。同时,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和家长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比如建议创新课堂形式,强化课堂管理等等。
由统计结果可以得知,语文课堂仍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效果仍然不明显,因此,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教学任务。笔者从语文课堂的教学实际出发,总结摸索出了一些在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提出具体的实现手段,与读者共同讨论研习。
三、为什么要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老师大多耳提面命地强行灌输知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很少,课堂氛围十分僵化,逐渐形成了老师在台上“登台唱戏”,唱的还是“独角戏”的局面,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想听就听,不想听就放弃,并没有把自己置于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并且提高阅读能力呢?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搭建一个虚拟平台,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进入创设的情境。同时也可借助相关的背景音乐增加感染力,声色结合,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就会在情景教学中自觉地去阅读文章,提高阅读能力,与新课堂改革计划不谋而合。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中,老师自己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则看老师在台上“表演”,这样一种僵化的师生交互模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在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根本体会不到自己的作用,所以对知识只是被动地接收而没有自主地理解,所以这样会导致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片面理解,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往往会有偏差对于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阻碍作用。而教师如果培养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使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通过的阅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先有感性认识,然后再进行理性分析,最后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反复地理解强化,这样对于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很好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疑问,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不会主动地思考寻找答案,而是询问老师,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以后,会养成独立解决课文问题的习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会变得更独立主动。
(三)有助于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上来,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率,减少自己的工作量。就这方面来说,如果学生不具备语文阅读的相关能力,那么学生遇到一点问题都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而是依赖老师的讲授,无形中增加了语文教师的教育难度。同时,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升,那么就难以具备相关的语文素养,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低下的问题,教师反复讲授一个知识点,而学生难以理解,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所以,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愿意自己去阅读学习,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四、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应该让他们爱上阅读。如果教师只是强迫学生去阅读,为了阅读而阅读,那么学生就会讨厌阅读,进而讨厌语文这门学科。因此,老师只有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去,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重新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部分。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说,其具有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在课上容易开小差、缺乏阅读兴趣等一系列问题。这是因为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而且生性活泼好动,如果不是面对很有趣的东西就难以保持很长时间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学生爱上阅读后,能够顺其自然地接收阅读到的知识,并且由于阅读的趣味性,一旦接受,就能够因印象深刻而长期掌握。况且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和开放的时期,如果能够把整个阅读学习过程变得更有意思,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知识,这不仅能够激活孩子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使他们乐于探求新知识,同时也会让教师积累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
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来进行。其一,可以采用不断提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内容。其二,多多表扬和赞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及时找寻和发现赞赏学生的时机,这样往往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更愿意参与到文章的学习中去。
(二)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近些年所提出的新概念,它的具体内涵就是由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创造出和文章相匹配的虚拟情景,然后在课堂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将学生带人情境中,让学生代入文章中的具体人物进行情景体验,对文中人物的心情、动作、表现进行重新刻画,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推断文中句子的意思,揣摩文中人物的性格、心理等特征。采用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使学生不再拘泥于阅读课文,而是能够全方位地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加强了他们将文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逐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