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井冈山地区鲟鱼养殖技术和效益分析

2020-11-30孙雪娜查云飞冯广朋周爱珍王海华

江西水产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鲟鱼效益分析

孙雪娜 查云飞冯广朋 周爱珍 王海华

摘要:鲟鱼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产业之一。井冈山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气候特点,2010年开始发展鲟鱼养殖,目前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养殖规模。为探究井冈山地区鲟鱼养殖技术模式和生产效益,开展了室外水泥池鲟鱼养殖试验。实验投入杂交鲟苗种15万尾,经300天养殖,成活率达85%,总产量114,750 kg,纯收入705,880元,成本纯收入率为0.34。

关键词:鲟鱼;工厂化养殖;效益分析;井冈山地区

中图分类号:S966.6    文献标识码:B

Abstract: Sturgeon aquacul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ustries in China. Due to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and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Jinggangshan began to vigorously develop sturgeon aquaculture in 2010, and now has a certain scale of aquaculture.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echnical mode and production benefit of sturgeon culture in Jinggangshan area, the experiment of sturgeon culture in outdoor cement pond was carried out. 150000 hybrid sturgeons were put into the experiment. After 300 days of cultivation, the survival rate was 85%, the total yield was 114,750 kg, the net income was 705,880 yuan, and the net cost income rate was 0.34.

Key words: Andrias davidianus; artificial propagation; seed breeding

鲟鱼类是大型名贵鱼类,其肉低脂肪、高蛋白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叶酸,并具有一定的抗癌和美容效果,鲟鱼卵加工成鱼子酱后,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被誉为“黑色珍珠”,价格昂贵,是欧美市场传统的高档食品[1-2]。我国的鲟鱼养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鲟鱼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等养殖优点[2-3],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鲟鱼养殖产量第一大国和鲟鱼子酱加工出口第一大国[4]。就目前其养殖方式而言,主要有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工厂化养殖作为一种先进的鲟鱼养殖模式,具有占用空间少、养殖周期短、养殖水质可控性强等优点[3]。本文通过探讨鲟鱼工厂化养殖的技术模式和效益分析,旨在为提升山区鲟鱼养殖技术提供参考,并为农村发展脱贫致富产业提供借鉴。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鲟鱼

试验鱼购自湖北潜江,品种为杂交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规格为10 ± 2 cm/尾。试验鱼体质较好,无病无伤。苗种运输到养殖场后先将氧气袋置于水泥池中平衡水温,待内外水温一致后再开袋放苗,缓慢放入养殖池中。

1.2  养殖条件

试验在江西井冈山下庄村养殖厂进行,周围群山环绕,环境安静,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排灌方便。试验在室外进行,试验池均为长方形水泥池,共40個。大池20个,规格为150 m2,池深1~1.2 m,水深0.8~1.0 m;小池20个,规格为15 m2,池深0.5~0.6 m,水深0.3~0.4 m。水泥池分别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高于池中水面30~50 cm,另设一个排污口。进排水口都装有栅栏,防止鲟鱼逃逸。

试验用水为无污染的山泉水,水量稳定,无断流。在每个水泥池中都放有1台0.45 kw的增氧机,每天24小时不间断充氧,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平均水温19℃,pH 7.20,溶氧6.44 mg/L、氨氮0.07 mg/L。养殖池在进苗前进行消毒,用0.2 kg/m2石灰泼洒消毒,浸泡1天,冲洗干净后加新水并测量水质指标。苗种到达养殖场后按150尾/m2放养,保持水深30~40 cm。停喂1~2天后驯食。

1.3  饲料投喂

试验开始时(规格为10 ± 2 cm),直接投喂2#鲟鱼专用沉水配合饲料(福建上一饲料有限公司),每天投喂5次,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的5%。

成鱼养殖期间,投喂3#~4#鲟鱼专用沉水配合饲料(福建上一饲料有限公司),每天投喂3次,全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左右。幼鱼期和成鱼期配合饲料的主要营养成分如表1所示。

1.4  日常管理

每天按“四定”原则投喂饵料,根据水质、温度和天气情况适当调整投喂量,定时排污,发现死鱼及时捞出并查明原因,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养殖期间每月用2%~3%食盐水浸泡消毒一次,消毒时关掉流水并增氧,半小时后打开流水,更新养殖水体,重新增氧。

定期监测水中溶氧与氨氮状况。每日上午、下午分别测定气温、水温。鲟鱼生长状况每星期测量一次,分别测量体长与体重,计算生长率、饲料系数等指标。随着苗种规格的不断长大,及时减少养殖密度。全长10 cm时,放养密度150尾/m3;全长20 cm时,放养密度100尾/m3;全长30 cm时,放养密度70尾/m3;全长45 cm时,放养密度40尾/m3。在分池换池时,用2%~3%的食盐水对鱼浸洗15分钟。

1.5  病害防治

坚持“无病防病,有病治病,防重于治”的方针,管理时做好鱼种、放养环境、放养密度、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等多个环节。加强水质管理,对水中杂物及鲟鱼的排泄物及时清理。定期对池水进行消毒。对于养鱼用的各种工具经常消毒,用20 mg/L浓度的高猛酸钾或5 mg/L浓度的聚维酮碘浸泡10分钟以上。鲟鱼养殖病害主要有肠炎病、肿嘴病等,每天早中晚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检查,患病的与受伤的鱼及时捞出,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防止疫病传播。

1.6  数据统计

试验结束后统计鲟鱼成活、生长和饲料利用情况,并对成本纯收入率、单位产量纯收入和单位面积纯收入进行计算,评估养殖效益。计算公式如下:

2  试验结果

2.1  鲟鱼生长与成活

在本试验中,初始养殖尾数150,000尾,最终成活尾数127,500尾,成活率达85%以上。经300天的养殖,鲟鱼分别由平均全长10 cm,平均体重15 g,增长至平均全长45 cm,平均体重900 g(表2)。鲟鱼养殖的饲料系数为1.48。

2.2  鲟鱼养殖效益

2.2.1  养殖成本

鲟鱼养殖300天的成本共计2,048,120元。其中,苗种为375,000元,饲料为1,338,120元,水电费为45,000元,劳务费为225,000元(表3),试验期间土地租金为10,000元,疾病防治购置药品等开支为10,000元,养殖场水泥池及其他设备的折旧费为30,000元,添置新工具等开支15,000元。

2.2.2  养殖收入

经300天养殖,鲟鱼总产量达到114,750 kg,平均产量为34.77 kg/m2,按市场价格24 元/kg计算,获得总计2,754,000元的收益。除去上述支出费用,纯利润为705,880元。本试验的成本纯收入率为0.34,单位面积纯收入为213.90 元。单位产量的纯收入为6.15元(表4)。

3  讨论

3.1  水质条件对鲟鱼生长的影响

鲟鱼对养殖水体的温度、溶氧、酸碱度、氨氮等理化因子极为敏感。水质条件是决定鲟鱼养殖生长速度和高产的关键。水质清新,溶氧量高,鱼类食欲旺盛,饵料利用率高,体内能量积累快,鱼体增重率也较高。本试验采用流水养殖,水体交换量较大,研究表明在流水条件下,鱼类的生长率明显高于静水条件下的生长率[5-6]。水质测定数值表明,本试验所用的水源条件较好,溶氧的含量稳定且较高,从而保证了较高的成活率和生长率,为提升养殖效益提供了保障。此外,及时排污换水和监测养殖用水的化学指标,预防了疾病的发生,提高了鲟鱼成活率。

3.2  放养密度对鲟鱼生长的影响

放养密度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密度太小不能充分利用水体,达不到高产目的,且成本比例高,效益差;密度过大会导致种内对空间和饵料的竞争,个体间生长差异增大,即出现生长级差,同时,过高的养殖密度可能会导致鱼类的生长率和成活率降低,发病率增加。庄平等[7]研究表明,在流水环境中不同的密度组间,史氏鲟稚鱼的生长表现为不等速性。本试验在放养苗种时选取了规格一致的鲟鱼苗,保证苗种均衡生长,养殖期间根据自身的水质情况和鱼体大小及时对放养密度进行调整,在充分利用水体的同时,满足水质条件的要求,减少了疾病的发生。

3.3  饲料配比对鲟鱼生长的影响

蛋白质是决定鱼类生长最关键的营养物质。研究表明,鲟鱼蛋白质需要量为38%~44%,不同鲟鱼蛋白质的需要量存在差异[8]。陈喜斌等[9]研究发现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4.18%时,中华鲟的生长效果最好。本试验中,配合饲料粗蛋白的含量为40%~42%,饲料配方基本能满足鱼体生长的需要,但配合饲料的成份配比仍然有优化的空间,适宜的饲料配比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长率,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3.4  投饲策略对养殖效益的影响

不同规格的鲟鱼,在不同的养殖模式及养殖环境下,其投饲策略也各不相同。確定适宜的投饲策略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鲟鱼产量和养殖效益,并可以降低养殖尾水排放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一般随着鲟鱼规格的增大,投喂量逐渐降低。工厂化流水养殖模式下,幼鱼的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体重的5%左右,每天分5~8次投喂,成鱼的饲料日投喂量为体重的2%~4%,每天分2~3次投喂。另外,养殖中需要认真观察与记录鲟鱼的生长情况、摄食情况以及水温的变化情况,并定期对投饲量作出调整[10]。本试验严格遵循“投喂策略与规格相适应”的原则,在满足鲟鱼生长需要的前提下避免了饲料浪费,达到了既提高饲料利用率、又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永乐,朱新平,刘毅辉,等.  广东流水养殖鲟鱼的探讨[J]. 淡水渔业,2000,30(11):3-5.

[2]冯广朋,庄平,章龙珍,等. 我国鲟鱼类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J]. 海洋渔业,2004,26(4):317-320.

[3]魏宝成,刘兴国,陆诗敏,等. 鲟鱼养殖系统研究进展[J]. 中国水产,2018,(4):95-97.

[4]王保友,王斌,陈玮,等. 我国鲟鱼养殖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 水产研究,2020,7(2):107-114.

[5]许品诚,曹萃禾. 溶氧、水流与鱼类生长关系的探讨[J]. 淡水渔业,1989,(5):27-28.

[6]AbdulQS, MohammadS, Howladerb,etal. EffectsofwaterexchangeonOreochromisniloticus(L. )growthandwaterqualityinoutdoorconcretetanks[J]. Aquaculture, 1991,95(1-2):67-74.

[7]庄平,李大鹏,王明学,等. 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稚鱼生长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6):735-738.

[8]徐奇友. 鲟鱼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J]. 饲料工业,2014,35(24):1-6.

[9]陈喜斌,庄平,曾翠平,等. 中华鲟幼鲟蛋白质营养最适需要量[J]. 中国水产科学,2002,9(1):60-69.

[10]刘斐,孟令强. 鲟鱼工厂化流水养殖技术探讨[J]. 农家科技,2020,(2):121.

猜你喜欢

鲟鱼效益分析
卖不出去的大鲟鱼
100岁的鲟鱼
坡耕地种植苎麻综合利用技术及效益分析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让鲟鱼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