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0-11-30廖刚

考试与评价 2020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应用措施初中数学

廖刚

【摘 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利用问题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不足,并且提出了加强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  初中数学  应用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问题导学法是一种突显学生主体,倡导自主探究的新型教学方法,通过设定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加强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难题的掌握,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 初中数学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和灌输,而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扮演接受者的角色,这就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固化,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造成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较低,缺乏数学思维,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效率较低。同时,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往往缺乏互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教师在进行知识点的讲授时,缺乏对学生听课情况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积极性的调动,导致课堂教学的氛围不活跃,促使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课堂学习效率较低,而且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也促使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利于教师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开展,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2.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利用生活情境设定问题

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结合生活情境设定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就比如,在学习“角平分线”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日常的生活场景进行问题的设定。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假设存在三条马路两两相交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若一个报亭的老板想在三条马路围成的区域内部建设一个报亭,使得该报亭到达三个交点的距离相等,那么报亭老板应该怎样设计?”然后,教师就让学生依据该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情境问题的设定,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课堂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2.2 依据重难点设定问题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重难点的掌握对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时,就可以结合重难点内容进行问题的设定,引导学生掌握数学中的重难点,加强对重难点内容的攻克,从而促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就比如在教授“同底幂的乘法运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同底幂乘法运算的性质和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同底幂相乘的运算公式,举出同底幂相乘的例子,然后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提问:“同底幂相乘的运算公式是什么?”“2^5×2^8的结果是多少?”“8^2×2^8的结果又是多少?”通过结合实例进行提问,促使学生掌握同底幂运算的公式,让学生了解在运算时要先进行幂的转换,转化成同底幂再进行运算。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难点内容,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2.3 依据学生的差异化设定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的接受和消化能力、理解能力的不同,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也会不同,这就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差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差异化程度,在进行问题的设定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促进整体学生的发展。就比如在教授“无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先进行无理数概念的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了解无理数的性质。教师可以设定问题:“无理数与有理数有什么区别?”“想一想无理数为什么称为无理数?”“举出有理数和无理数的例子。”先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有理数的知识,在此基础上逐渐让学生了解无理数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互动,调动整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整体学生能力的提高。

3. 结论

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时,重在加强对问题的设计,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进行问题的设定,依据数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问题的设定,依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问题的设定,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作用,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后雨.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81+86.

[2] 邹金贵.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學刊),2016(04):109.

[3] 马宝全.优化课堂 激发学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5):62.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应用措施初中数学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分层教学研究
探析关于仪表编程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