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化探究

2020-11-30吴宝明

教育与职业(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化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吴宝明

[摘要]文章从“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企业“走出去”人才培养的需要和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三方面阐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推进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国际化办学定位不明确、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教学能力不足、与“走出去”企业深度合作不够;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化路径,即加强国际化顶层设计、校企共育国际化人才、加强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能力建设。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职院校;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22-0056-05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建设“一带一路”,需要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贸合作等领域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需要双边、多边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为高职院校加快国际化建设、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健全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拓展国际化办学路径,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性

第一,高职院校国际化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为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就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布了一系列文件。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要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的本土人才”。2016年,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鼓励中国优质职业教育配合高铁、电信运营等行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合作设立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项目,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当地急需的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充分说明,高职教育推进国际化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也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第二,高职院校国际化是企业“走出去”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企业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方面需要大批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因而迫切需要职业教育跟上来。国际化人才短缺是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瓶颈,企业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精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与文化、掌握国际项目专业业务的国际化人才。高职院校加快国际化发展,培养更多的国际化人才,是更好地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必然要求。

第三,高职院校国际化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2019年4月,《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并从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国际通用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承接“走出去”企业海外本土化人才培训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双高”国际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职院校推进国际化建设,不仅可以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国际化人才,而且能够加快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和课程的国际化建设,提高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因而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当前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探索国际化发展路径,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第一,国际化办学定位不明确。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迅速响应并积极参与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但由于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起步较晚,所以国际化办学理念相对滞后,顶层设计不到位,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目标不清晰。甚至有的高职院校仅仅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盲目举办各种国际合作办学活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走出去”的办学声誉和成效。

第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教学能力不足。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从整体来看,高职院校专业师资的教学理念、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国际化师资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能胜任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教学和“走出去”办学的专业教师更是非常缺乏,这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的有效实施。

第三,与“走出去”企业深度合作不够。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同样也需要高职院校与“走出去”企业深度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目前虽然有部分高职院校與“走出去”企业开展合作并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全国范围看,与“走出去”企业开展合作的高职院校数量很少,校企深度合作特别是共同在境外联合办学的学校更是凤毛麟角。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国际化路径

(一) 加强国际化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共同参与、协同推进,其中,政府部门起到宏观统筹和政策保障的作用。第一,发挥政府在高职院校国际化政策融通中的主导作用。我国在抓紧建立国家职业资格框架的基础上,应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政府间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战略对接、共享职业教育资格等级标准,从而促进技术技能人员合理有序流动。第二,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政策支持体系。政府要积极消除高职院校境外办学的机制体制障碍,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和资产管理办法,明确高职院校开展境外办学的法律地位、办学资质和办学程序,为高职院校顺利“走出去”提供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第三,完善高职院校国际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作为高职院校经费投入的主渠道,政府要逐步增加国际化专项经费,将高职院校招收“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纳入中国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支持范围;同时,加强绩效考核,促进高职院校国际化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二)校企共育国际化人才

依托中国“走出去”企业,是高职教育“走出去”的捷径,也是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共育海外项目本土化人才,主要通过来华留学生订单培养和开展境外教育与培训两条途径来实施。

1.来华留学生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开展来华留学生订单培养,必须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校企联合把好留学生招生质量关。根据企业海外项目人才需求,确定招生国别、语言能力、文化基础、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招生考核要求,校企联合开展招生宣传和考核,确保招生生源质量。第二,产教融合精准培养适需人才。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海外项目调研,共同开展目标国别研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建混编教学团队,共同开发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实施项目教育和质量管理,确保人才培养满足海外项目需要。第三,建立校企协同办学管理模式。将现代学徒制引入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中,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能够较好地解决高职来华留学生的生源质量、就业出路和培养过程质量控制等问题。

2.开展境外教育与培训。《意见》提出,“开展国际职业教育服务,承接‘走出去中资企业海外员工教育培训,建设一批鲁班工坊,推动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这为高职院校服务企业开展海外本土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校企合作开展境外办学需要协调解决以下问题。第一,加强政策支持和质量监管。国家要制定具体支持政策和配套监管制度,如境外办学准入与退出机制、境外办学投资管理、境外办学质量监控等,以保障中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不断输出。第二,明晰校企各自职责。学校主要负责教学资源开发、专业师资选派和实验实训室设计;企业负责学员招生、教学场地、实训设施建设,以及与当地政府对接。校企要建立责任共担、互利共赢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三)加强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能力建设

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能力建设是学校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必须落到实处。

1.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合作联盟建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从“引进来”逐步转向“走出去”,必然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高职教育需要搭建新的国际化平台,创新国际化发展形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发展。《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支持在共同区域、有合作基础、具备相同专业背景的学校组建联盟,不断延展教育务实合作平台”。当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积极搭建国际职业教育联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了“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这些联盟汇聚了国内优质高职院校、“走出去”企业和国外职业院校优质资源,为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合作搭建了平台。国际职业教育联盟设要坚持“共商共建、开放共享”原则,从而成为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孵化器”。

第一,坚持共商共建原则。一是对接各方需求,发挥各自优势。国内优质高职院校具有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和加快国际化发展的强烈愿望,可以通过联盟“走出去”,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走出去”企业具有“一带一路”建设本土化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的强烈诉求,是联盟建设的重要依托,发挥联结中外、落实项目、推动交流的重要作用。国外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联盟优质资源提升专业建设和师资水平。二是建立联盟治理体系。联盟要加强组织架构建设,成立联盟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联盟各项工作;根据联盟成员学校的专业分布情况,设立若干个专门委员会,对联盟院校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进行统筹管理;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联盟章程,明确联盟议事决策制度和程序,保障参与各方的权益不受侵犯。第二,坚持开放共享原则。联盟要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平台,促进联盟各方各取所需,共同发展。一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信息平台要及时收集和发布“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教育、人力资源信息,中国“走出去”项目人才需求信息,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信息,为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精准信息和政策依据。二是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联盟成员学校可以共享各自在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并依托联盟各专门委员会,合作开发中国企业海外项目教育培训教学和实训资源。三是建立成果共享平台。联盟通过定期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建设联盟网络大学等,促进成员单位开展教学、学术交流,共享教学科研成果和优质课程,从而共同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2.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国际化是高职院校国际化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制定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规划,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建立一支高水平、多语种、校企融合的国际化混编教师队伍。第一,引进高层次国际化师资。一是加大外籍师资引进力度。通过海外合作院校或者國际招聘,引进一批高水平外籍专家和语言教师,营造多种语言、多元文化的国际化办学氛围。二是选拔外语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强的高层次海归专业技术人员直接担任国际项目全英文课程教学工作。第二,开展师资国际化培训。一是加强对专业骨干教师外语能力的培训。学校制订专业骨干教师外语能力提升计划,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国内外语能力培训和境外培训项目,鼓励支持教师积极申请国家、省留学基金项目,提升教师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二是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海外项目实践。学校选派专业教师赴国外合作院校跟岗研修,或到学校海外教育基地、国家援外项目参加项目实践和教学培训,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教学能力。第三,组建高水平国际化混编师资团队。学校组建由专业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专家、外籍教师和外语教师组成的国际化混编教学团队,协调统一国际化办学理念,共同研究制订国际化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培训计划,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任务。

3.推进专业、课程和实训的国际化。高职教育伴随中国企业“走出去”,职业教育标准“走出去”是关键。职业教育标准的开发和输出,既要体现我国先进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的要求,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框架,又要适应“一带一路”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和和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积极推进专业、课程和实训的国际化,整体输出中国职业教育标准。

第一,推进专业建设国际化。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教育资源输出的重要载体。专业建设国际化必须主动服务中国经济发展和企业“走出去”。一是专业设置对接“一带一路”产业链。高职院校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产业发展和国家“走出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重点产业,及时动态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和布局。二是探索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标准。加大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力度,校企共同制定与高水平专业群对应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同时积极争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系统的支持和认可,努力使之上升為国际职业教育标准。三是开发与职业教育标准匹配的全英文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突出中国先进技术标准和中国特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输出。第二,推进课程建设国际化。一是开发中国特色国际化课程。课程开发要体现中国特色并与世界接轨,即体现中国技术和管理标准的同时兼顾目标国国情和海外项目特点。二是系统开发适合“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特点和国际化项目需要的全英文“培训包”和配套课程资源,整体输出中国优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三是建设O2O创新中心,开发国际化在线全英文网络课程,满足跨境教育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教学需要。第三,推进实训装备国际化。一是建设国际化校内综合实训基地。高职院校依托自身的优势特色专业,打造世界一流实训基地,满足国内学生实践能力和国际化素养培养的需要,同时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和国际培训项目提供优质实践条件。二是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专业和技术优势,通过国际合作办学,与国外高校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为高水平实训项目开发、国际科研项目合作提供重要平台。三是对外输出实训标准和实训装备。随着我国优质高职教育不断“走出去”,高职院校先进的实训标准和实训装备也应该一同“走出去”,以促进“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综合能力的提高。

4.构建学生国际化素养培养体系。第一,创建特色外语课程和培养体系。外语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国际化能力的基础。要结合“双高”专业集群建设的新思路,加大高职外语课程和国际化课程的建设。一是深化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创建“基础—职场—行业—拓展”高职特色英语课程体系,推进基于专业群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二是拓展小语种教学。针对“一带一路”建设和学校特色国际化项目的需要,高职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拓展相关小语种教学,这样既有利于为“走出去”企业培养懂语言、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与 “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第二,实施学生海外研修实习计划。当前,高职院校在继续推进学生海外留学、学年学期交换研修和短期文化交流项目的基础上,要重点推动学生参与合作企业海外项目的实习实践和就业。通过选派优秀学生赴中国企业海外项目实习、工作,让学生真实接触海外项目运作过程,了解中国技术标准输出以及和国外标准体系对接情况,从而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技术技能水平。另外,通过亲身体验国外文化与生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能得到切实提高。第三,创设校园国际化环境与文化氛围。一是加强校园国际化环境建设。根据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建设国际化主题公园和国际文化活动中心,并在教学楼、实训中心、宿舍区等场所设置中英文标识。二是建立校园国际化文化活动体系。例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外语技能大赛,指导学生中西文化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文化节活动,鼓励中外学生参与文化交流。三是营造校园国际化学术氛围。高职院校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外合作院校专家来校举办学术讲座,促进校际学术交流。

[参考文献]

[1]崔岩.“一带一路”战略视野下推进我国高职教育特色化、国际化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3):118-120.

[2]张慧波.“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21):47-51.

[3]王磬.“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职教联盟的内涵、特征、问题及发展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1):11-16.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