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艺术创造力在陈列展览形式设计中的应用

2020-11-30周亚南

文物季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陈列色调创造力

□ 周亚南

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空间内,以实物载体为基础,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内容和艺术形式组合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历史、科学文化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形式。它是一个以形象传播为基础,以形式艺术为表现手段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

一般来说,一个陈列展览要经过三个步骤,即:内容设计、形式设计、制作实施,这是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陈列系统工程。陈列内容设计决定着陈列形式设计,陈列形式设计决定着陈列制作实施。三者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在整个陈列展览的设计实施中,艺术创造力的发挥至关重要,它是创新艺术表达、提升艺术品位的源泉。在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发展进程中,无形的艺术创造力改变了陈列展览原始简陋的面目,使得艺术审美的元素渗透其中,极大地拓展了陈列展览的创意空间,丰富了博物馆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博物馆文化的品质。

一、展览的起源以及艺术创造力的萌发

陈列展览着力揭示实物背后的社会历史生活面貌与背景,形成一种让展品说话的“物语”集群式的表现历史生活主题的体系。而人类社会早期并没有“陈展”这一说法,一般只用“展览”这个词表示,关于展览的起源尚在探讨和研究,尚未达成普遍共识。目前学界的看法大致有:“市集演变”说、“巫术礼仪与祭祀”说及“物物交换”说等。每一种假说都显示展览所蕴含的形式感,展览总是以一种特别的形式吸引参与者与观赏者。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CliveBell)曾经提出关于形式美的假说——“有意味的形式”。他认为:“在一件艺术品里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而“‘有意味的形式’不仅仅是艺术的基本规定,而且是最低限度意义上的规定。反过来说,假若一件艺术品缺失了这种性质,那么,它是否能成为艺术就变得十分可疑”[1]。由此可见,形式美感是展览获得艺术地位的重要依据。这种形式美感也是人类发挥艺术创造力的结果。

展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来源于原始先民的“万物有灵”观念。原始人对自然神和祖宗神的崇拜祭祀活动,是展览艺术的雏形和起源。“物物交换”说认为,展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产生物物交换的初期,在物与物进行相互交换的初级方式中开始存在“摆”和“看”的形式,进而从“物物交换”扩大到精神和文化的领域。因此,展览是随着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而产生发展的,是围绕着人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需要而存在和发展完善的。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极其落后,展览只能是原始形态的展示,“物物交换”的贸易性展览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原始人的精神需求,因此便应运而生了“敬天神、颂祖宗”的祭祀展览。这种展览中的展品较为丰富,有牲畜、酒食等;展具较为考究,有陶器、铁器,甚至还有铭文;展出时还有钟鼓音乐、歌舞渲染等,成为综合性的展示艺术活动。

到了封建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宣传性展览便有大型洞窟绘画、华丽的壁画、武器陈列、绣像陈列(如麒麟阁功臣像、凌烟阁功臣图等)。宗庙和祭祀展览也更为丰富和隆重,次数也更为频繁。随着货币的发展和流通,这种贸易展览也由“物物交换”上升到货币结算,使展览起了质的变化。

现代展览的规模和形式早已今非昔比,现代科技的发展,赋予展览内容和形式的重大革新与突破,融声、光、电于一体的综合表现手法丰富了展览创意表现手段,列车展览、汽车展览、轮船展览、飞机展览等新型展览形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吸引了更多的展览参与者。

纵观这一系列与展览有关的活动中,不管是原始状态下的物物交换,还是发达社会中的博览会,不管是简单的“摆”、“看”,还是高科技的展示手段,都无不透漏出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创造力起到的作用。

二、艺术创造力的内涵

关于艺术创造力的界说非常丰富,但究其本质则是创新。它是个体产生新颖、独特而具有审美或艺术价值产品的能力。当然,需要指出的是,只强调创新性是不够的。“艺术创造力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应该是有价值的新作品的建构。这里,有价值是对新的一种内在规定,具体地讲,就是能为人类的精神生活提供有用、有效、有益的产品,能改善我们的精神世界,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2]总体而言,艺术创造能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敏锐的感受能力。感受事物是艺术创造的前提。策展人要有意识地培养随时随地捕捉创作素材的能力,并且发展自己艺术感受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于专业的差异、艺术偏爱的品种、具体感受的侧重点、角度、方法和内容的不同。

2.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丰富的想象是艺术才华的根基。艺术想象是通过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重组、虚构,以创造新形象的创造想象。艺术想象包括无特定目的、不自觉的、不由自主的无意想象和自觉有意的有意想象,包括由感知而形成相应形象的再造想象与独立创造新形象的创造想象,包括由此及彼的联想和重构全新形象的构想等。而尤以有意想象、创造想象和构想为主。

3.精湛的艺术技巧。技巧是以技能、技法、技术为基础的,但技巧并不等于技能、技法、技术。技能、技法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段、基本功夫,技巧则是运用技能、技法、技术创造独特艺术作品的本领。

三、艺术创造力在陈列展览实践中的运用

具有丰富艺术创造力的艺术家和策展人,能根据陈展的内容策划出一个新颖、独特的展览。他们从展品中抽丝剥茧整理出各类图案,并将它们运用于陈展的艺术设计中。艺术家的创新设计为陈列展览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表现空间,引领观赏者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艺术家透过创新的展览形式设计,教会我们看待世界的新方式,这正是艺术创造力的价值所在。

1.奇思妙想式的策划

展览策划是指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和资源,判断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全面构思、设计,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案,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策划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目标是起点,信息是基础,创意是核心。

在一次培训学习中,有位外籍老师的授课内容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原因是他所讲的各种展览形式都让人意想不到。他提到一个展览是《全景》,展览的地点是卢浮宫广场,展览的内容大致是用一个玻璃装置让金字塔消失。具体原理是用一个玻璃搭建小亭子,玻璃映照出整个建筑的外墙,用特别的技术将金字塔消失,这也属于装置展。虽然学员们并没有到实地参观,也不知道最终展示的效果如何,但光是对这个展览奇幻的设计就憧憬不已,不得不说是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创造了无限可能,更加佩服这位天马行空的策展人将艺术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2.冲撞式色调的大胆运用

色调是对一件作品的整体颜色的概括评价与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一件作品虽然用了多种颜色,但总体有一种倾向,是偏蓝或偏红,是偏暖或偏冷等等。这种颜色上的倾向就是一件作品的色调。色调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单色调、相似色调、互补色调、分离互补色、三色对比色调、无彩色调等。不同的色调传达出不同的意境,或平静恬淡,或庄重大方,或热情似火。色调与情感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的色调代表不同的情感。色调的分寸恰当,“意”就传达得明确,“情”也体现得充分。

其中互补色调是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色调,也叫对比色调,它是运用色环上的相对位置的色彩,如青与橙、红与绿、黄与紫,其中一个为原色,另一个为二次色。对比色是一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的色彩,在展览中运用得一般不多,但如果在特定的主题展览中能恰当大胆地运用,反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海博物馆曾有《意大利乌菲奇博物馆珍藏展》,这个展览运用了对比色调:蓝紫色的墙面,配以黄色古典木质画框,大面积的黄蓝色看似对比强烈。正是这种冲撞式色调的大胆运用,为展览增添了无尽的神秘、古典色彩。除此以外的任何相似色调、单色调等都不能恰如其分地传达出展览本身的“情”、“意”。

另外,分离互补色调是采用对比色中一色的相邻两色,可以组成三个颜色的对比色调,获得有趣的组合。采用分离互补色,如红、黄绿、蓝绿,就能加强红色的表现力。如选择橙色,其分离互补色为蓝色和绿色,就能加强橙色的表现力。这种看似冷门的色调正是被大家容易忽略的色调,因为观众已经对所谓的博物馆标准色调产生了审美疲劳,暗沉、规矩的色调显然已不能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当下的策展人应具备驾驭不同色调的能力,以新思维、新视角为出发点,在展览的形式设计中发挥艺术创造力。

展览是博物馆发挥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方面,它与基本陈列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也是吸引观众不断进入博物馆的重要手段。评判展览的优劣主要和展览的选题、展览的内容、形式设计、制作工艺等都是密不可分的。策展人能做的就是以多元化的思维、清晰的脉络让文物重新活起来,以独特的形式设计为内容设计服务,在陈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推出精彩、新颖、有感染力的展览。

[1]刘悦笛《视觉美学史——从前现代、现代到后现代》,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36~37页。

[2]周宪《走向创造的境界——艺术创造力的心理学探索》,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78页。

猜你喜欢

陈列色调创造力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出售中
组合与构建
湖光水色调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Aliens encounter stories:illusion or imag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