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传统教育功能,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新时代地方博物馆的新使命

2020-11-30何涛

文物季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锁具晋城陈列

□何涛

1974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11届国际博协会员大会上通过的博物馆定义,把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研究、传播和展览”[1]。作为特殊的文化传承机构,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一直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其他任何机构都无法取代的。地方博物馆自然承载着当地历史文化的精神家园,博物馆与传统文化的渊源是不言而喻的。每个城市都有属于它的历史和文化。世代相传的思想、文化和艺术,经过岁月的洗礼,堪称地方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历久弥新的传统文化经典需要传承,地方博物馆无疑是责无旁贷的。

一、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展示地方优秀文化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通过其陈列内容实现,陈列内容的构成尤为重要,它是吸引观众的关键。“现在各大博物馆从馆长到研究员,展示设计到教育工作者,都希望创造与观众沟通的机会。延长观众停留时间,加强一般社会大众全面性的‘博物馆经验’。”[2]由于地域的局限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的陈列内容一般分为基本陈列和临时陈列。基本陈列的内容在短期内不会调整,大致是以挖掘和打造本地特色地域文化,通过对出土和收藏的历史遗物进行科学的研究整合,还原一段段属于当地的历史原貌,可以是不同题材的,但追根溯源的方向是一致的。

山西晋城的传统文化主要有祭祀文化、宗教文化、古建民居、民风民俗、古代冶铁、煤业、沁河流域堡寨建筑等。晋城博物馆仔细梳理晋城本土传统文化,推出一系列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陈列方案。现有的基本陈列有:《晋城古代建筑艺术》《晋城古代文明》《煤铁之乡》和《民间瓷话——清代民国瓷器民俗展》。

晋城有“古建筑艺术博物馆”之称。现存古建筑5490余处、近20000座,其中千年左右的木质结构建筑46座,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晋城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晋城古代建筑艺术》陈列内容包括四部分:走进古建筑、泽州古寺庙、沁河古堡寨、晋城古民居。这四部分的陈列内容有珍贵遗存的建筑构件、壁画、等复原的建筑模型,以流传下来家喻户晓的故事辅以三维虚拟再现,抒写出晋城这片古建筑圣地上的传奇史诗。整个陈列再现了晋城现存的寺庙、堡寨、村落民居等各类古建筑的特色,将宗教信仰、营造技艺、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彰显其中。

伴随着观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临时陈列作为基本陈列的补充也备受推崇。临时展览内容新颖、形式多样,专题性和时效性强。灵活的选材和合适的档期激发了观众的参观欲望,增强了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近年来,在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倡导下,非遗文化传承、聆听传统声音的呼声越来越高。晋城博物馆在引进临时陈列的浪潮中,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兼顾观众求知欲望和博物馆长足发展,先后引进一系列趣味性较强的临时展览:《缘缘万象——丰子恺黑白漫画精品特展》《无锁不谈》《山西手工纸制造技艺特展》《黄梅百年——黄梅戏发展历程展》《考古的故事——山西“十二五”考古成果展》《唐山皮影展》《帽美如花童年记忆——晋式童帽专题巡展》《灵心巧手·古艺生辉》《珐琅展》和《启山观月儒风贯庭——晋城传统木作艺术展》等。展览内容大都涉及传统文化,不管是中国古锁,还是童帽、木作艺术,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

2016年,为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由山西省文物局策划,晋城博物馆、山西省民俗博物馆、高雄科工馆和大同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2016两岸“无锁不谈”合作巡回展,于国庆节走进了晋城博物馆,为广大市民们提供了国庆黄金周探寻“锁”文化的好机会。展览共展出古锁276把,近代锁21把,现代锁64把,以锁具发展为主轴,配合生动有趣的展示手法,从锁具的起源、古代锁具、近代锁具、现代锁具、锁具与生活、锁具新发明、锁具的制造等方面,充分解读了锁具的发展历程。所展示锁具种类繁多,木锁、花钱锁、双圆锁、乐器锁、鱼形锁、动物花旗锁等无一不吸引着观赏者的眼球。

另外引进的《帽美如花·童年记忆——晋式童帽专题巡展》也独具特色。它用230顶清代、民国及现代晋式童帽展示山西传统文化,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观看。此次展览分为“四季风”、“三晋艺”、“黄土情”和“山西娃”4个单元,对晋式童帽功能用途、工艺技法、时代特征、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解读与展示。展品包含清代的彩绘剪纸绣虎头帽、清代的玛瑙童子帽花、民国的黑布地贴补绣虎头风帽,还有相公帽、过桥帽、八仙擎寿帽等晋式童帽等。美轮美奂的展品是一代代山西娃的童年记忆,也让更多的人了解晋绣这项山西传统民间技艺。

除此之外,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启山观月·儒风贯庭——晋城传统木作艺术》。众所周知,晋城地区现存的古建筑数量大、规格高、装饰精美,是山西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门庭考究、仪礼鲜明,无论是坚硬的门枕石,还是松软的木门额,都会精雕细琢,或吉祥图案,或历史故事,每件作品都寄托着匠人的巧妙构思、主人的精神追求和晋城浓郁的地方风情。展览以传统木作为载体,分为门庭臻秀、松厅气韵、雅室沉香、晋善传家四部分,在研究当地木作艺术形制、功用、寓意、特点和实际收藏的基础上,以民居这一代表符号作为切入点,利用空间变化从室外雕梁画栋至厅内严谨布局,再到室内意蕴巧设,层层推进,阐释木作艺术基础体系及地域特点,带领观众从浅显到深入,从宏观到微观,从生活到艺术,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情景感。同时又融入了三晋大地宽厚雄浑的地域特色,形成了大气粗犷、疏朗别致的艺术风格。其独具特色的造型、科学巧妙的结构,无不凝聚着历代木匠艺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二、探索完善教育模式,创设互动体验空间

作为“文物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阵地,博物馆应该让文物真正“活”起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2018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就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当下,全世界的博物馆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通过新的思路,开创展品陈列的新方式,从而保持对现实和社会的关切,吸引新的观众。博物馆的教育形式除了陈列、讲解和讲座等主要形式外,还有自主性、趣味性更强的集体验、表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互动教育。“百看不如一体验”,亲自动手易于接受和理解,这样的互动形式也是将来博物馆互动教育文化的发展趋势,它极具开拓性,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对于地方博物馆来说,由于它存在资源有限、资金有限、人员有限等一系列劣势,与观众开展涉及博物馆陈列内容相关的互动教育很有限。因为针对基本陈列设置的互动内容会较少,而与基本陈列互做补充的临时陈列也基本是周期性轮换,能有与其配套的互动活动也是固定的数量。博物馆教育职能无法充分发挥迫使博物馆人必须对部分教育模式做出调整改革,发展好传播者与受教者的亲密关系是博物馆长足发展的需求,让受教者得到不间断的教育。

近年来,晋城博物馆不断摸索教育模式,在馆内的互动教育课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互动教育活动,互动教育的内容转向贴近人们生活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由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民族特质和风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瑰宝。比如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年”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情怀,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多的是与家人团聚的那份幸福。为了让青少年更真切地去感受中国年,去体会传统节日的文化与魅力,晋城博物馆邀约阅途游学推出了“‘年’在一起”系列活动。活动融入“年俗童谣”与“斗年兽”的故事,让参与者了解春节的风俗、春节的由来和春节的传说;在“蒸花馍”和“写福字”的环节中,体会到了参与节俗的乐趣。

以这样的模式,晋城博物馆策划了一系列的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互动教育活动,有“元宵灯会”、“月满中秋情忆童年”等。每次活动都经过巧妙构思而灵活多变,不管是元宵节的“肚子被自己包的元宵撑得溜圆;脸蛋儿被自己做的花灯照得红艳;……这才叫做闹元宵”的主题思想,还是穿越“中秋节”的起源传说、神话故事中,像诗仙、诗圣那样情不自禁书写“中秋”情怀,和面、上色、包馅、脱模而自制的月饼……潺潺的古曲,别致的纸张,即便是在室内,孩子们也依然可以感受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意境。这样美好的感受,再配上香甜可口的月饼,才能称得上是孩子们最难忘的中秋节。

三、搭建特殊交流纽带,关爱弱势群体

中国的视障人士约占残疾人总数的15%。就山西省而言,截止2010年底,山西的残疾人数量达到215.7万人,其中视障人士达到22.2万人,晋城市残疾人总数约7万人,其中视障人士有8000~8400人,算是一个不小的群体。世界盲人联盟的宗旨是使全世界的盲人以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参与社会生活。我国也出台相关规定:凡达到二级博物馆标准的,需设立能为盲人参观的展厅,有展览内容。视障人士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由于视觉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在日常生活、接受教育、获取知识方面,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博物馆教育的目标群体有专业学者、学生、普通工作人员、退休人员、服刑人员等。目前,博物馆针对视障群体的展览甚少,应将文化知识传播对象纳入视障新群体。

(一)针对视障群体获取知识欲望的调查工作

据统计,晋城市视障人士的就业方向主要趋向于推拿、按摩。晋城市康复医院地处晋城博物馆对面,医院的第一任院长就是一位视障人士。医院共有20余位视障人士,他们分别就职于推拿、管理、导医等各个岗位。在每年10月15日盲人节这一天,院里都会组织聚餐和简单的娱乐活动,并会发放奖金,以此来鼓励他们。除此之外,他们的娱乐活动很少。其中一位推拿科的赵医生是后天事故导致的视障人士,他曾和家人去过动物园参观,在参观中通过家人的描述和自己的听觉感受游园的乐趣。他希望将来在动物园中的合适位置能有语音的介绍。通过调查多名视障人士,他们都希望有机会去参观博物馆。

(二)针对特殊群体策划展览内容

首先,盲人依靠聆听认识事物,依靠触摸感知对象。根据盲人群体这一特殊生理特点,针对他们的展品材质,不适合选择锐器、易碎品,而铜器复制品、石器、砖雕、木作复制品、陶器复制品等都比较适合,而且甄选一些机理感、纹理感强的展品更好。其次,展览内容要与目标群体的兴趣相吻合,多以他们的视角考虑内容的实用性,传统图形、图像展示以特制耳熟能详的简单纹样为主。

(三)激活新群体多样陈展形式

为特殊群体策划的展览可以作为博物馆的临时陈列。作为小众群体的陈列展览,内容适当,展区面积适当,接待人员适当。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展览带出去,选择他们的聚居区进行展示,使之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体验陌生的文化。2018年5月21日,在太原市盲童学校由山西博物院和太原市盲童学校共同举办了“润物细无声——可触摸体验文物精品展”,这是一次有意义的为视障群体策划的展览,也契合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激活三晋文明”,吸引“新公众”,传播山西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种独特的尝试。作为地市级博物馆也应克服重重困难,根据自身条件逐步完善其教育职能,多为视障群体策划一些展览,让他们消除内心的恐惧、焦虑、自卑心理。多建立他们与社会的交流,尽量多一些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也希望他们在各种实践中收获成就感。

[1]博物馆发展论坛组委会编《博物馆发展论丛·201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年,第14页。

[2]刘惠媛《博物馆的美学经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9页。

猜你喜欢

锁具晋城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山西晋城启动黄芩示范项目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晋城:安排部署 统防统治
晋城科协:开展“春耕春播专家行”活动
出售中
组合与构建
鲜见的清代宫廷 机密档案柜锁具
闵浩:做锁具行业的“苹果公司”
网络配线架用锁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