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启示

2020-11-30王凤翔

孙子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孙子兵法孙子粮食

王凤翔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这场人民战争,很多对策和措施与中国古代兵家智慧特别是孙子思想高度契合。为此,央视网《人民领袖》栏目推出系列特稿《习近平战“疫”兵法》,共计五个专题,用兵法用语总结抗疫举措,同时也在“学习强国”“光明网”等平台上推送。其中,在4月13日推出的《习近平战“疫”兵法》中提道“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认为举国抗疫,确保“打赢”的关键,是提供有力的物资后勤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为此,指挥调度强大的现代化后勤支持,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保障。[1]由此,我们反思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和全球带来重大冲击,出现了我国局部地区和一些国家抢购粮食并引发粮食恐慌的问题,疫情公共危机爆发带来的连锁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此,我们要居安思危,对粮食问题始终保持危机意识,全面审视我国粮食安全。如何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以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粮食安全,这事关国家的安全稳定大计,也是目前亟须研讨和解决的难题。学界前贤已有对先秦诸子粮食思想的探讨[2],亦有对孙子的军事经济思想、后勤保障思想等研究的成果[3],但未见有关孙子粮食思想的专论。孙子对粮食安全问题无论从军事战争还是从国家全局的角度,都有深刻认识和明确阐述。今笔者试析之,以期对当今粮食安全问题有所启示,并求教于方家。

一、当今粮食安全形势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关系着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国家战略问题,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无论古代还是当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直都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所谓粮食安全,也称食物安全,是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的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的食品。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这一定义作了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4]。我国的粮食安全就是确保全国人民能随时满足基本食物所需,尤其是重大危机爆发之时。

2019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据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仅从2010年算起,中国粮食总产量先后跨过5.5 亿吨、6 亿吨、6.5 亿吨三大台阶,2015年开始连续4年稳定在6.5 亿吨以上水平。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 公斤左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58 亿吨,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4 亿吨,连创历史最高水平。[5]根据最新的2020年全国夏粮生产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夏粮生产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国内居民口粮(主要涉及大米和小麦)基本可实现自主,基本不存在进口依赖。在看到我国粮食的连年增产,口粮可以保证,确保了粮食安全有底气的同时,我们也应对当前粮食安全形势有清醒的头脑认知,保持高度警惕。其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我国面临国际粮食形势变动。

我国每年需进口大量的粮食。2015年以来,我国每年粮食进口量维持在1 亿吨以上,主要种类是谷物和大豆,近年呈现连年下降趋势。新冠疫情危机的爆发,造成世界多个重要粮食出口国出口中断,造成国际市场粮食流通不畅。另外,还有个别国家对中国大打贸易战,挥舞关税大棒,利用中国香港、新疆、南海甚至台湾等问题进行所谓制裁,对我国进行粮食进出口限制。2020年1-4月,中国粮食进口数量为3348 万吨,同比增长2%;我国粮食出口数量为114 万吨,同比下降10.4%,变化幅度较大。国际形势变化引发粮食供应数量、流通和价格等波动,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其二,我国粮食安全存在潜在风险。

近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逐年递减态势。2016年为1.193 亿公顷,2017年为1.179 亿公顷,2018年为1.17 亿公顷,2019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1.16 亿公顷,比上年减少近100 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逐年递减,减少规模可观。另外,近年不断爆出的某些地方粮库储备空虚,粮食管理不善甚或监守自盗等问题,是粮食安全的潜在漏洞,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其三,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严峻。

今年以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蝗灾、洪灾等危机,让全球面临更加严峻的粮食危机。联合国研究表明,过去五年,长期处于食物不足状态的人数增加了数千万。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编写的2020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2019年近6.9 亿人遭受饥饿,比2018年增加1000 万。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2020年饥饿人数至少新增约8300 万,甚至可能新增1.32 亿,超过全球人口一成以上。[6]同时,新冠疫情造成稻谷、小麦等主要粮食产品的国际价格显著上涨,流通端的限制导致粮食供给的结构性不足,导致农产品价格会持续一定幅度的上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特别是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要求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粮食浪费行为。

二、孙子粮食安全思想

自古以来,粮食安全问题就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等始终密切关注的焦点。中国最古老的政书《尚书·洪范》提出“八政”,把“食”即粮食农业生产列为首位,其下才是货(商品贸易)、祀(祭祀礼仪)、司空(工程建造)、司徒(人口徭役)、司寇(法制)、宾(外交)、师(军队),如此排列颇具深意。《管子·治国》则云:“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将粮食(粟)作为国富兵强的基础。孔子在《论语·颜渊》中亦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认为国家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军队,人民对国家才会有信心。《墨子·七患》也道:“食者,国之宝也。”可知,《习近平战“疫”兵法》中提到的“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的兵家俗语在先秦和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的眼中,意义关系重大。

孙子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其本人对粮食物资等后勤资源保障与战争胜败关系也有着深切的体会。当年孙子、伍子胥联袂指挥训练有素的吴军,粮秣充足,加之战略战术得当,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以少胜多,连战连捷,一举攻克楚都郢城。但之后,由于远离本土,后勤补给不足,没有“战后修功”,又不得不败退回国。孙子认真总结了前代特别是春秋时期军事实践的经验教训,汲取了前贤管子、司马穰苴等的智慧,提出了对粮食安全的系列认知。他在《孙子兵法》中至少十余处明确提到“粮”[7]和“食”的问题,以粮食为中心的后勤保障思想十分丰富和系统。关于孙子对粮食的认识及其粮食安全问题,孙子从宏观到微观,由己到彼,至少有四个层次的认识和论述。今试析如下:

首先,国之大事,存亡之道——粮食安全事关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

粮食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战略物资,事关国计民生。“农者,胜之本也”[8],是古代兵家的共识。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异常重视粮食为代表的军事后勤保障问题,将其提高到决定军队生死、战争胜败以及国家存亡的高度。《孙子兵法·军争篇》中说:“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就是说,军队没有辎重就会败亡,没有粮食就无法生存,没有物资储备就会覆灭。意味着没有粮食和储备等,后勤保障就无法持久,必然导致失败。这是孙子从战争全局的角度阐述粮食辎重等后勤保障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战以兵为本,兵以粮为本,故有“有石城千仞,汤池百步,带甲十万,而无粟(粮食)弗能守也”[9]之说。

同时,孙子还将粮食安全看作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 在《孙子兵法·形篇》中有:“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即所处的疆域、耕地的面积决定了粮食等战略资源的储备数量,粮食等物资的储备决定了能养活和使用的人口数量,包括能动员参战和后勤供应的兵力、民工的数量。这些都决定了军事实力的强弱,最终决定了战争最终的胜负成败。这一著名的军事论断,说明孙子认识到国家实力是战争的关键,经济是战争的基础,战争的规模、胜负受到粮食等战略物资安全和保障活动的制约。

其次,千里馈粮,先利粮道——保障粮食运输畅通。

战时粮食的供给,依赖于后方的运输保障。在囿于当时历史条件的前提下,孙子在《孙子兵法·作战篇》开头就写道:“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从中可知,带兵十万,战车千辆,出征作战,必须做好军事后勤支持保障工作,需要千辆后勤车辆支援,不远千里运送粮食,保证大军的需求供给。若如此,战争前方、后方所需的费用开支、辎重物资的供应,武器装备和给养补充等需要“日费千金”,因此,战争需要具有强大的国力作为后盾,战争双方后续的比拼取决于粮食等物资的后勤补给线是否畅通,能否及时、充足地供应,做好后方保障。

《孙子兵法》所述的“丘牛大车”“破车罢(疲)马”,都是粮食、辎重等后勤保障所用的工具。孙子在《孙子兵法·作战篇》中认为“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最终造成“力屈,财殚,内虚于家”的结果。所以,杜牧注孙子曰:“粟重物轻,不可推移。”张预注孙子亦云:“器用取于国者,以物轻而易致也;粮食因于敌者,以粟重而难运也。”[10]都是强调粮食运输保障的重要和难度。因此,战争一定要保证粮食运输渠道的畅通。《孙子兵法·地形篇》有云:“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孙子要求占据地利,保持粮道畅通,这样才能保证作战有利。后世诸葛亮出师北伐,尤重粮道和军需补给,如用木牛流马运送军粮、屯田等。

再次,因粮于敌,廓地继食——主动解决粮食补给的有效途径。

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解决粮食不足和供应呢?《孙子兵法·作战篇》中讲道:“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认为粮食不能从后方反复运送,这样消耗国力、人力太大。基于此认识,孙子提出解决粮食保障的方法,即“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孙子又说:“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如此,因粮于敌,取敌之粮,为我所用,既可以削弱敌人,又可达到壮大自我、振奋军心的目的。

战争是功利的,以克敌制胜为最终目的。因此,孙子在《孙子兵法·军争篇》中主张“掠乡分众,廓地分利”。在《孙子兵法·九地篇》中亦云“掠于饶野,三军足食”,又主张“重地,吾将继其食”。孙子这些论述都在阐明一点,即粮食供给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掠夺敌方物资,以首先保障自我需求为要,其中粮食首当其冲,最为关键紧要。因此,曹操注孙子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何氏注孙子云:“谓兵出境,钞聚掠野,至于克敌、拔城,得其储积也。”[11]后人又有“凡军行,因粮于敌,最为急务”[12]之语。

最后,以迂为直,以饱待饥——攻击敌人粮草后勤,争夺制胜先机。

《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孙子提出“争利”的“以迂为直”思想,主张使用最短或最便捷的交通补给线,这样后勤补给就会很容易。在保证自我交通运输安全的同时,要尽力扰乱或破坏敌方后勤运输。孙子提出“迂其途,诱之以利”,以扰乱敌人,用小利引诱敌人转移方向和线路。同时,争夺先机之利的兵力使用既不能“举军而争利”,又不能“委军而争利”。因为“举军”行动,携带粮草辎重太多,行动缓慢;如果“委军”而动,则放弃或损失的辎重太大。要处理好军政的利害关系,调动敌人使其“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孙子兵法·虚实篇》),我方才能“以佚待劳,以饱待饥” (《孙子兵法·军争篇》),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为攻击敌人后勤,孙子在《孙子兵法·火攻篇》提出要“火积”“火辎”“火库”“火队”的方法,即用火攻敌人的粮草、辎重、仓库、粮道等,断其给养,敌人就会不战自乱,不战而走。历史上官渡之战中曹操派军火烧乌巢、大败袁绍就是一例。

由上可见,孙子高度重视战争与资源的关系。他在《孙子兵法》中把粮食为代表的军事后勤当作战争谋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粮食安全放在作战后勤保障的首位,阐明了粮食与国力强弱、战争胜负的关系,从全局视野强调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提出粮食保障原则以及如何保障自己、打击敌人后勤的方法措施。

三、孙子粮食安全思想的启示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粮食安全已成为国家公共安全和应急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危机进一步凸显了粮食安全问题。《习近平战“疫”兵法》中要求,在疫情防控中要加强后勤保障,对重点地区不遗余力进行物资支援,有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协作、联防联控,保护好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民生关切,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由孙子粮食安全思想,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首先,吾有以待,以虞待不虞者胜。

2020年4月14日《习近平战“疫”兵法》推出的主题是“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此语出自《孙子兵法·九变篇》。本期兵法还引用了出自《贞观政要》的“备豫不虞,为国常道”之语,都是有所准备就不怕突发危机之意。这充分说明习近平战“疫”兵法举措与孙子思想高度契合。

《左传·襄公十一年》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备”的思想自古有之,是古之常道。“备”主要就是储备粮食等国计民生的紧要物资。《墨子·七患》则道:“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诸葛亮也说:“豫备无虞,古之善政……有备无患,故三军之行,不可不备也。”[13]《孙子兵法·谋攻篇》亦有:“以虞待不虞者胜。”

孙子的粮食安全思想从国家和战争全局的高度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关系战争胜负和国家存亡。尤其是面对目前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我国要充分做好准备,应对重大公共危机引发的国际粮食风险,确保我国粮食供给稳定,要在立足国内“自足”的基础上,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新冠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能够始终保持稳定,粮食以及重要农副产品的供给稳定功不可没。因此,要“备”字当头,保障国家基本粮田,保证粮食生产,建立粮食购销流通制度,健全国家粮食储备制度,建立新型粮食宏观调控制度,推动我国由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转变,全面构建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其次,因情用势,以迂为直。

孙子粮食安全思想并没有因时代和国情而过时,时至今天仍然是粮食安全化的有效途径。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全球经济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孙子粮食安全战略思想就是要因情用势,以迂为直,借力造势,先利“粮道”,化被动为主动。我国一方面要提升粮食产业自主水平,一方面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改善全球粮食贸易环境,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我们要继续推进粮食国际贸易正常化,维护粮食自由流通,密切关注印度、俄罗斯、越南、泰国等主要粮食出口国,加强贸易合作,有时有序地进口储备粮食,特别是国内紧缺的粮食品种,进一步丰富国家粮食储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总之,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我国国家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面临的粮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人口、资源、环境甚至战争的压力成为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严峻挑战。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把粮食安全当作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我国粮食安全指明了方向。我们资古鉴今,以史为镜,活学活用孙子智慧,为今所用,时刻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注释】

[1]习近平战“疫”兵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央 视 网,http://news.cctv.com/2020/04/13/ARTIA93OAkE4kI85Bpt9JFSJ200413.shtml.

[2]代表成果如刘甲朋《〈管子〉粮食储备调节思想及历史启示》(《管子学刊》2013年第4 期)、汤标中《商鞅变法中的粮食经济思想》(《北京商学院学报》1999年第5 期)、王高阳《先秦诸子粮食安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郑州大学2013 硕士学位论文)等。

[3]研究成果诸如江墨林《〈孙子〉的军事经济思想》(《军事历史》1987年第6 期)、房立中《〈孙子兵法〉的军事经济思想窥探》(《军事经济研究》1991年第9 期)、吴荣政《论孙子的军事后勤理论》(《江汉论坛》1997年第1 期)等。

[4]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版。

[5]本文引用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6]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等:《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020年7月。

[7]银雀山汉简本《孙子兵法》写作“䭪”,《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8]《三国志·邓艾传》,中华书局1971年版。

[9]《汉书·食货志》,中华书局1962年版。

[10]《十一家注孙子·作战篇》,中华书局2012年版。

[11]《十一家注孙子·作战篇》,中华书局2012年版。

[12](宋)沈括著,胡道静校证:《梦溪笔谈校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3]《诸葛亮集·将苑·戒备》,中华书局2012年版。

猜你喜欢

孙子兵法孙子粮食
珍惜粮食
十八连丰!我国粮食产能稳步提升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孙子兵法》组歌
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2021年学术年会在济南举行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军事科学院召开
那些教我们珍惜粮食的金玉良言
孙子壵
孙子列传
孙子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