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森林公安机关参与青少年教育实践研究
——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少年森林警校为例

2020-11-30陈朗梓

森林公安 2020年1期
关键词:警校警务公安机关

陈朗梓 黄 泓

公安机关参与青少年教育过程,为公安机关与青少年及其家庭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平台,增进了和谐警民关系,拓展了基层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渠道,是积极探索预防和处置未成年人不良、罪错和犯罪行为的创新性做法,是新时代社会治理之路的主动探索和生动诠释,也是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的新举措。这种教育模式作为学校与政府部门合作共育的有效范例,符合深化教育变革的重要方向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和较大的发展潜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安机关参与青少年教育活动和项目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迅速从单一警种参与的安全教育,发展到今天各警种紧密协作、教育内容多样的新格局。多元化教学内容涉及法治文明、生态文明、生命安全、纪律体能、团队协作、警营文化和青少年发展等各个方面,教学方式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体验式为主的综合性教学。

一、公安机关参与青少年教育实践的现状

构建警察和青少年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扭转两者间的消极态度,进而加强警察预防和处置未成年人不良、罪错和犯罪的效果,成了世界各地警察纷纷投入青少年教育服务工作的原动力。

在美国,经过了近60年的发展,已经实施了几十项带有教育性质或功能的警察对青少年的互动项目。其中有一般性预防功能的毒品和药物滥用抵抗教育项目、帮派抵抗教育与训练计划项目、警察运动联盟、警察与青少年的非执法角色协作项目等;对不良行为的干预和引导项目主要有:基于警察的家庭群组会议项目、印第安纳波利斯家庭小组会议引导项目、少年与警察服务学院项目、青少年与警察倡议项目;警察培训中的与青少年互动项目主要有:巴尔的摩市警察拓展训练项目、“有效青少年警务”项目、减少未成年人攻击性训练项目、青少年危机干预小组培训项目等。

在我国港澳台地区,警务部门广泛借鉴欧美同类型项目,在不同文化土壤和政治经济环境中得到了巨大发展,产生了一批非常成功的项目典型。比如,香港警察的“少年警讯”项目,澳门司法警察的“学校安全网络计划”项目,台北市警察的“少年警察队”项目。

我国内地的公安机关参与青少年教育项目虽然相对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同类型项目的前列。目前公安机关参与青少年教育项目按照主导方式主要分为:公安机关主导的项目、教育机构主导的项目和其他社会组织主导的项目。

(一)公安机关主导的青少年教育项目

该类型的项目是目前公安机关对参与青少年教育的主要方式,通常由公安机关的警察公共关系或宣传部门负责,分为线下互动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互动两种。比如,依托教育系统的苏州少年警校项目、依托网络平台的湖州“萌警团”项目、倡导德育教育的济宁公安“雏鹰计划”项目、传统安全教育精品化的台州公安“平安两课”项目、以注重人文关怀的苏州吴江公安的少年警校项目、深圳龙岗少年警营项目、以关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湖州“假日阳光小屋”项目、杭州上城区少年警校项目等。

(二)学校主导的公安机关青少年教育项目

该类型项目主要是在传统教育机构中开展,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服务内容主要是安全教育,以授课形式为主,近些年增加了比较多的体验式教育活动。比如2003年前后就广泛开展的“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一般从公安机关遴选优秀社区民警,在义务教育的框架下,完成特定的安全教育课程,作为学校安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还有部分学校和警察文化元素结合得更为紧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河南省新乡市宏志学校与当地公安机关创建的“新乡市青少年警校”。

(三)其他社会组织主导的公安机关青少年教育项目

其他社会组织主导的警察未成年人服务项目主要是公安机关通过采购社会服务的形式开展,由民警参与承担一定的授课、组织和协调工作。其日常运营一般由专业教育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负责,比如深圳“少年警讯”团队、广东“锐警少年警讯”团队和德润青少年体验教育公司等。

二、基层森林公安机关参与青少年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社会治理”概念,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且提出了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提高四化水平和加强四个体系建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的系列重大成果,能够为当前公安机关参与青少年教育项目提供理论依托和规划发展路径,为这些教育和服务项目的中国化、本土化、特色化和实践化研究提供规范和方法。

(二)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森林公安机关在这些重要论述的理论指引下,积极适应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的战略需求,立足自身职责使命,着重塑造森林公安形象,用文化思维和文化方式塑造森林公安“生态文明卫士”的新形象。在基层森林公安机关与青少年的互动和教育过程中,生态文化和公安文化既是展示自身形象的主要媒介,又是宝贵的教学素材来源,更是打造下一代“生态文明小卫士”的重要方式。

(三)主动警务模式的相关理论

主动警务模式的实践主要包括零容忍警务、热点警务和问题导向警务。其中在我国基层公安机关适用最为广泛的是问题导向型的社区警务模式。问题导向警务于20世纪70年代末发端于美国,其要求警察以新的视角来理解自己的工作。警察的工作范围不再仅限于查处违法犯罪,而是包括处理危及社区安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若干违法犯罪背后隐藏的原因,找出从根本上减少或者消除某一类型违法犯罪的方法措施是问题导向警务的基本思路。这种警务模式在内涵上和“枫桥经验”具有很强的共通性,要求基层公安机关在做好群众工作、融洽警民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违法犯罪的预防和萌芽阶段的打击。基于此种警务模式,预防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成为公安机关应该关注的重要领域,因此,关注公安民警与青少年在非执法环境中的积极互动具有重要意义,而其中,民警参与青少年的教育和服务过程成为最理想的途径。

(四)警察与青少年互动的相关理论

在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方面,警察与青少年互动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威慑与标签理论和青少年发展理论。

关于威慑与标签理论效果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今日。威慑理论认为,可以通过积极的警务策略来预防犯罪,这种策略强化了未成年人的认知,即他们会因为违法或犯罪行为而被承担后果。相反,标签理论认为,积极的警务策略可能会增加未成年人对越轨和犯罪行为的参与,因为青少年被贴上了负面标签。这场辩论与警察与未成年人的互动有关,因为与执法人员的互动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与成年人之间存在着发育差异,这也可能影响警察与青少年之间的互动。根据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少年司法改革报告》,青少年在发育方面与成年人有以下三种不同:一是与成年人相比,他们缺乏情感上的自我调节能力;二是与成年人相比,他们更容易受到外部社会影响,比如来自同伴的压力;三是他们无法正确评估长期后果。虽然青少年可能会以某些方式行事,因为他们仍在发展重要的情感、心理和认知功能,但研究发现,大多数青少年最终会摆脱犯罪,不再继续违法或犯罪,直至成年。

三、衢州市衢江区少年森林警校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在浙江省和衢州市两级森林公安机关的指导和支持下,衢江区森林公安局与黄坛口乡中心小学合作,于1999年5月31日成立“少年森林警察学校”。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目前“少年森林警校”以衢江区森林公安局的优秀民警为负责人和骨干,参照警务化管理模式,将全校400多名在校学生编为一个大队,并将每个班级编成中队,由班主任老师兼任中队负责人,形成了组织结构鲜明、校警合育层次高、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综合社会效益显著的良好局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推广意义。

(一)校警合育的基本模式

衢江区森林公安局与黄坛口乡中心小学的校警合育模式历经校外资源联盟模式、校外课程与教学联盟模式、校警教育共同体模式。

在“少年森林警校”创建之初,更多是由森林公安机关应学校要求,接待学生到公安机关参观,由民警介绍森林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并将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林地资源保护以及森林消防的法律法规知识教授给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普及性教育。

随着项目的推进,民警与学校教师合作,有针对性地研发体验式实践教育项目和相关课程,并陆续开始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研究。森林公安机关不仅完成学生的参观接待任务,同时派出优秀民警走进课堂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或带领学生开展夏令营和野外拉练等户外活动,并随后对学生学习后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履行了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活动流程,形成了校外课程与教学联盟模式。

在此基础上,“少年森林警校”又发展出了校警教育共同体模式。其核心是除了由森林公安机关主动服务学校参与教育活动以外,还借用少年学生的凝聚和示范作用,开展预防性警务活动。比如,每个周末,在当地紫薇山国家森林公园、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千里岗自然保护区等地,森林公安民警组织和带领“少年森林警校”学员完成特定的任务,主要包括:向群众发放森林消防宣传单、劝阻林区违规吸烟的游客、为古树悬挂爱心保护牌、劝导游客拒食野生动物等。

(二)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

受到当地教育资源和资金投入的制约,衢江区少年森林警校无法效仿大中型城市中的少年警校建设专用设备、设施进行虚拟和现实结合的全面体验式教育,但是也能够因地制宜,逐步探索出针对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开展少年警校教育活动和项目的创新方法和形式。

1.重视校园生态文明物化载体建设和行为培育。黄坛口乡中心小学以“育特色警校文化,铸山乡教育品牌”理念为指引,建设以生态教育为主、警校特色为辅的校园文化,与衢江区森林公安局合作编写了“绿野寻踪”系列校本教材,加强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同时,在校园内设立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相关标语、塑像和展览室,强化这些蕴含生态文化意蕴的物质性载体,使之体现森林公安的职业特色和生态文化,加深少年学生及其家人对森林公安机关和森林公安民警的印象,形成对森林公安“生态卫士”的正面认知。“少年森林警校”还举办校内活动,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文化,鼓励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引导少年学生及其家人形成尊重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增强“少年森林警校”学员护林护绿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强化对森林公安职业的认同感。

2.发挥林区优势,开展野外拓展活动。“少年森林警校”定期开展野外拉练和夏令营活动,除了徒步运动和掌握基本的野外基本生存技能外,还可以通过对野生动植物与生长环境的观察、辨认和比对,了解野生动植物对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们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兴趣,由此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

清华大学体育部孙双明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表明,青少年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的关系模型有效,不同强度体育参与和社会适应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高强度、中强度身体活动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拓展活动对于对来自区(县)城市和乡镇(农村)的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对于“少年森林警校”中,相对缺乏家庭关爱的林区留守儿童而言,这些活动为其维护身心健康、主动适应社会,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3.将教育活动与预防性警务活动紧密相连。在爱鸟周期间,选择本乡村或者旅游景区的饭店酒店农家乐,向经营业主发放《拒食野生动物倡议书》,进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同时,在每年的森林防火期来临之际,小警员们将统一印制的《森林防火责任书》带回家里,向家长进行森林防火知识宣传,要求家长签字后带回学校交给老师,通过这种“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对群众进行日积月累的宣传,达到提高群众森林防火意识的目的。在六一节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共同进行生态资源保护的知识竞答比赛,将法制宣传融入愉快的互动游戏之中,寓教于乐。

(三)取得的综合社会效益

1.有利于帮助解决当地林区留守儿童问题。黄坛口乡中心小学地处山区和林区,经济相对薄弱,大部分在校学生是留守儿童或曾有留守经历,其健康成长面临学习滞后、心理失衡、行为失范以及安全堪忧等方面的问题。少年森林警校项目的开办,为这些儿童与民警保持密切有效互动提供了渠道,为少年学生的安全提供了基本保障,进而使其远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和犯罪的主要诱因,缓解了因留守造成的其他不利影响。美国学者斯洛克姆(Slocum)、威利(Wiley)和埃斯本森(Esbensen)在2016年的研究中发现,警察与青少年的积极互动,对于改善青少年对警察的态度、鼓励与警察的合作、减少互动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会促进警察在执法行为中遵守程序公正。

2.有利于全面提升当地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少年森林警察学校的教育过程,是小学阶段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其核心是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的综合性教育过程。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意志、团结协作以及遵纪守法方面的教育和磨炼,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实现社会教育的三大功能目标即守规矩、保安全、担责任,帮助少年儿童能够自觉抵御违法犯罪行为,掌握一定自我保护的技能和方法,具有更强的责任意识和勇敢精神。

3.有利于促进当地警民关系和谐。少年森林警校的活动让青少年深入警营了解警察工作,通过与警察的互动与交流,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基础知识与技能,也使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烙在青少年心里,进一步拉近了警民关系,从而达到“警爱民、民拥警、警民亲如一家人”的目标。同时,可以发挥以点带面作用,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警察工作,自觉加入到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当中,为新时代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做贡献。

四、基层公安机关参与青少年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参与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

基层森林公安机关参与青少年教育项目应更加注重融入法治和德育教育内容,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将法律道德在约束个体行为、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和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要求与青少年的价值实现和全面协调发展结合起来。

(二)参与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应通过项目课程和活动进一步树立和强化青少年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加强青少年越轨犯罪行为和被害现象的预防工作,努力将其遏制在萌芽阶段;同时充分发挥青少年对家庭和社区的传导作用,通过“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等方式,创新构建化解社会矛盾新机制。

(三)提高服务项目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应坚持对该类型项目主体的引导作用,研究项目的社会化和部分子项目的市场化问题、社会参与的程度和承担具体任务的社会组织和企业的准入问题;研究项目创建和运行过程中的基本法治保障问题,特别是明确项目中的警察、青少年、社会服务人员、企业工作人员的个体角色、义务和权利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问题;研究信息化社会中的项目智能化发展问题;研究项目运营队伍的专业化问题,特别是能力培养、激励机制、待遇保障等方面。

(四)进一步深入开展项目研究工作

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基层森林公安机关参与青少年教育项目在理论基础、组织价值和定位、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评价机制的研究方面,应该从“警方、青少年、学校、家长、社会团体”角度出发,提出多元目标结构的量化评估体系,并随后采用随机化比较实验、准实验或前后测对比研究的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警校警务公安机关
阿富汗:警校生毕业
新形势下警务战术指挥
浙江省嵊州市公安局甘霖派出所:推进警务管家+警务助理模式
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区分局:警务技能教官深入派出所培训实战技能
初衷
初衷
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的通知
新形势下基层警务管理研究
对群众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是怎么收费的?
脑筋转个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