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翻译学的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探析
2020-11-30
(天津师范大学 天津 300387)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全球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沟通和交流多依赖于互联网,网络语言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海量网络语言中,网络流行语言独具特色和关注度。且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之下,沿线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如何确保汉语网络语言英译的精准性成为翻译学领域重点研究课题[1]。作为一个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研究理论,生态翻译学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提供了大量实践路径,使其研究视野不断拓宽。对于翻译工作者而言,在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过程中,需清晰地认识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生态环境,以确保网络流行语最终翻译语言的优美度和词意的契合度,在各国文化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一、关于网络流行语和生态翻译学的解读
(一)网络语言的分类
1.从形式上来看
网络流行语隶属于网络语言,主要是对某一时间段内热门话题和表达方法的集中反映,而文字、数字、字母是其形成和传播载体。与其他语言类型不同,网络流行语在网络的支撑下得以快速传播,并且其所呈现语言情态和所处语言环境不尽相同,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涵盖多种口吻,如祝福、戏谑、赞赏,等等,常见的交际行为和形态是网络流行语言的集中“爆发地”。
2.从类型来看
网络流行语可大致分类两种:一是广大网民相互交流过程中所演化而来的网络语言,如,“就这?”“天啦撸”“乌鱼子”等,此类语言集中体现了简洁、轻快、谐音等特点,其形成多基于网络这一大背景[2]。二是社会现象、电视节目、热点问题等,在网络和网民之间快速流传,例如,2020年疫情期间出现了“四紧青年”(手头紧、亲情紧、裤腰紧、智商紧);2020年某电视选秀节目中选手感言:“半山腰太挤了”意指自身还不够发光,需要更加努力永攀高峰,等等。这类网络语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以及语言和文化特色,是新一代网民心态的集中反映。此次研究也将围绕该群体常用网络流行语展开系统研究。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是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所生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极为特殊的语言,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如,简洁性、形象性以及诙谐性。
1.简洁性
网络流行语言的简洁性主要体现在其用法方面,特别是在现代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智能手机成为大众必备,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沟通时,讲传统文字与数字、拼音、英文、符号等相互糅合,进而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网络流行语,这种脱离于常规语言体系的新语言,不但使用简单方便,且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效率。例如,“累不觉爱”,实际所要表达意思为感觉累了,再也不能爱了,而以四个简单的字代替一句话,很大程度上与现代年轻人简洁生活追求相一致。还有一些其他方式的网络流行语,如,汉语拼音缩写,笨蛋(bd);厉害厉害(666)等等,网络语言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下不断被催生[3]。
2.形象性
在手机网络全面普及的今天,大众访问网络频率不断升高,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4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85亿。便捷化、互动化、功能化的网络将人们生活的世界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多媒体海洋”,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形成和传播了一句句网络化语言,无论是各类新媒体、课堂教育,还是文化交流,都被这种网络流行语所渗透。如,“菌男”“霉女”谐音俊男、美女。无论是“霉”还是“菌”都是过期、变质的意思,与原词义形成反差,表现出极强的反讽性。再如,:-Q(向你吐舌头)、>:-<(嘴巴和眉毛都竖起来了,快要气炸了)等等这些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计算机世界变得清新、有趣、活泼,打造出一种只属于现代人的社交氛围。
3.诙谐性
诙谐的网络语言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对其进行传播和使用。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够形成,主要与汉语言文学、俗语以及地方语言等因素息息相关,网络语言的形成象征着某一时代的文化理念与文化特征[4]。例如,“别紧张,我又不是什么好人”,传统语言认知中常见的说法为“别紧张,我又不是什么坏人”,若将“坏人”改为“好人”,瞬间缓解了两个交流者之间尴尬、紧张的气氛。
(三)对生态翻译学的解读
所谓生态翻译学主要是基于翻译适应不断优化完善所形成的全新翻译理论,以生态学为契机,系统阐释翻译的过程、方法及标准。并且作为一种翻译研究的生态范式,生态翻译学是一个系统的理论话语体系[5]。该理论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为核心指导理念,全方位分析译者在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和选择性。简言之,译者除了要对以原文为代表的翻译生态环境相适应,还应学会站在翻译生态环境的角度选择译文。其中,对翻译生态环境的定义主要是原文、译语、源语所呈现的语言、交际、社会、文化、读者、作者以及委托者等构成的整体。
二、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生态环境
在开展翻译活动时,翻译者应对翻译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深入了解。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网络流行语具有时效性和偶发性等特点,使网络流行语英译异于其他汉语的英译。一方面,汉语网络流行语具有独特的语言学特征,这一特征在语音、语义以及词汇等方面均有所体现。例如,“粉丝”属于语音翻译;“996”“奥利给”“OMG”等属于词汇的缩写或者数字、新造词;“秀恩爱”“狗粮”等属于词义的拓展或收缩;另一方面,具有极为显著的交际特点。常规交际过程中所无法表达的内容通过网络流行语可以得到全面阐释,如,讽刺炫富群体的“土豪”,揭示现代年轻人消极生活态度的“佛系”等等。上述两个方面均属于汉语网络流行语翻译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生态环境因素,译者在英译过程中只有把握语言所处生态环境,才能确保其以另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准确性及有效性[6]。
三、生态翻译学视角的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方法
(一)直译法
直译法是基于“语言维”的一种译法。在翻译汉语网络流行语时,为体现流行语的原汁原味,直译法是最佳选择。从字面来看,直译就是在确保与原文形式一致的情况下,直接翻译原文内容。直译法可在保留原文风格的基础上,让人感受其语言精髓。目前,常见的直译形式由单纯直译和直译加注释两种。单纯直译多被用于无文化分歧、不背离语言原义的翻译中,如,宅男(indoorsy man)、微博(Microblog)、卖萌(act cute)。而直译加注释法则常见于对外国人无法理解单纯翻译中,主要作用是补充解释说明。例如,由《机动战士高达》台词“不反抗就不会死”所演化而来的“no zuo no die”,为更方便人们理解,需对其产生背景进行详细解释。一般而言,若源语文化影响较弱时,选用直译法即可,而当影响较为深刻时,尽可能选择意译,确保将中国语言文化弘扬的准确性。
(二)音译法
音译法是基于交际维的一种译法。在实际翻译工作中音译法发挥着其他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作用,音译法在日常翻译中应用频率最高,且具备良好的翻译效果。在翻译汉语网络流行语时,翻译者需将中西方语言交际的便利性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内,且对于翻译者而言,音译法具有较高的便利性和效果性。受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等条件的限制,针对汉语网络流行语言的英语表达过程中,时常存在词不达意、不可名状的现象,无法找到确切的英语词汇来表达,而音译法可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7]。例如,每逢七夕或情人节,恋人们在秀恩爱时,单身的网友则以自嘲形式称自已为单身狗,音译为“damnsingle”,在充分表达源语意义的同时,也与其文化背景相适应。在英语词汇中“damn”是一种语气加强词,所表达情绪多为负面内容,“single”英语解释为单身,两者结合便是对其原意的完美阐释。
(三)造词译法
造词译法是基于文化维的一种译法。该译法是人们为进一步消除文化障碍,更加顺畅交流所采用的一种翻译方法。在翻译网络流行语时,不但要精确、优美地表达流行语,更为关键的是要实现对中国优秀语言文化的有效传播。而造词译法便是在此背景下所产生的,通过造词法翻译者可将中国汉语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向全世界传播。另外,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包容性和吸纳性极强,对于外来词全盘接受,某种程度上为造词翻译法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在翻译网络流行用语时可尝试性地运用造词法。例如,前些年网络上十分流行的“给力”一词,其原义为:给劲、够劲。为确保对该词语表达的充分性与全面性,翻译者运用造词法将“给力”翻译为“gelivable”,“不给力”翻译为“ungelivable”,两个英语单词均为原创词[8]。从某种层面上来看,传播与交流网络语言的本质和作用,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地采用造词法可彰显其实际功能。而若要从交际维度层面来看,给力的英文翻译“gelivable”为中国传统语言增添了活力,也彰显了网络传播的力量。由此可见,在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中运用造词法可将汉语网络流行语以及中国的网络文化向世界传播开来。
(四)意译法
意译法是翻译者基于多维度所开展的适应性选择,对于网络流行语中一些较为灰色的内容,若采用直译、音译等方法,难以确保翻译与词义的一致性。对此,翻译者可从“三维转换”角度出发,综合考虑语言、交际、文化等内容。在上述这种情况下,翻译者可尝试选择意译法。与其他方法不同,意译法主要讲求的是以目的语为翻译向导,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保证所使用目的语言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以确保对原文意思的精确表达。翻译过程中只需确保疑问的自然性和流畅性,原文的风格结构以及修辞手法可排除在外。但很多情况下,汉语网络流行语意义较为深奥,也存在中国人自身也不明白的意义,将其精准翻译更是难上加难。针对这一情况,为准确表达网络流行语隐含的深意,意译法不失为一种理想选择[9]。
以“忙的一笔”举例,在这一网络流行语中“一笔”所指的是我国某南方城市中的特有方言,其在实际应用中多用来对说话语气的强调。在实际英译过程中,若以单纯字面意思“a pen”进行翻译,或者从语意角度出发以单词“do”进行解释,将无法确保英译的精确度。但如果灵活运用意译方法,在翻译前先明确该词的真正意思,即“非常忙”,第一想到的词便是busy,再运用其他英语词语的修饰,如,引入比喻法即可获得“as busy as bee”的译文,通过这种从原词意出发进行翻译的方法,不但与汉语言中地方民俗相贴近,且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对英语成语的灵活运用。在英语中,代表忙碌的词很多,其中“bee”是一种典型的拟物化代表,当提到蜜蜂,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忙碌”,因此这种基于生态翻译学综合维度的译法更具文化价值和意义。其次,从文化角度来看,在对“一笔”一词进行解释翻译时,以“as bee”代替,不但突出了“一笔”的文化内涵,并与实际语境相契合。再如,网络流行语“狗不理”,在使用意译法进行翻译后为“gobelieve”;“有钱任性”被直接意译为“rich and bitch”;另外,“I become crazy”则是“也是醉了”的意译,上述例子均表现出了网络流行语翻译过程中意译法的特殊优势。
四、结语
在我国网络文化中,汉语网络流行语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形成与发展不但展现了现代网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更是对广大网友娱乐交际行为和积极心态的反应,不难看出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的积极性。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译者,要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态环境进行认真分析,并通过对不同翻译方法的选择,进一步提升译文的质量与精美,进而从根本上实现对中国汉语言文化的广泛传播,树立古老而现代的文明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