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下中国外交软实力的提升

2020-11-30唐秋实

现代交际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实力共同体外交

唐秋实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湖北 武汉 430022)

软实力是一种区别于硬实力的能力,“是一种依靠自身吸引力而非通过威逼或利诱的手段来达到目标的能力”[1],而外交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通过其外交政策传达出来的魅力和感召力。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依据以往外交方针政策并结合对国际形势的研判情况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应运而生,这表明我国对外方针政策正逐步适应国际局势变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但要以经济竞争力、军事实力、创新力等硬实力做后盾,更要以政治影响力、国际公信力、道义感召力等软实力为先导。共同体理论为实现中国与国际社会接轨和共同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用来指导我国外交软实力的提升。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提升中国外交软实力的价值

(一)为解决国家间问题提供了新模式

迄今为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把权力争夺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主流理论,而中国在人类命运日益紧密相连的大环境下,倡导全世界共同推进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即基于人类命运相连前提下的合作共赢关系,指摆脱以权力为核心的西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核心主线为和平发展,根本途径为相互合作,最终实现全世界国家与人民互利共赢的目标。首先,中国倡导的和平发展在本质上就决定了国家间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放弃使用武力或各种强制手段,摒弃争权夺利优势或称霸世界的政策和行为。其次,合作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最基本的行为方式,尽管各国在国家利益上有分歧和冲突,但在分歧中总能找到利益契合点,从而通过利益契合点推进合作,有助于国家间加强合作,消除分歧和矛盾。再次,互利共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模式的本质特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模式下,国家外交政策在制定及执行上一定要顾全大局,不能无视他国利益,做到利益上的统筹兼顾,在追求本国利益时不损害他国正当利益。在国家发展问题上,要求兼顾本国发展与他国发展。为建立友好的全球伙伴关系,增进人类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为中国认识世界提供了最新理论成果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意识形态上是中国重新审视世界的一种突破和创新,相较于以权力争夺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模式而言,共同体思想与权力中心观大相径庭,其倡导的是通过携手合作共同打开人类美好未来的大门,共同应对全球危机。

1.和平的权力观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国家间命运相连,如果继续传统权力争夺的行为,必将造成两败俱伤或多方受损。尽管人们还一时难以跳出零和博弈的局面,摆脱权力争夺的惯性,但权力的和平获得无疑是新时代的潮流。

2.共同利益观

20世纪以来,国家间极强的排他性,多次让世界陷入斗争泥潭。每个国家都是利益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世界各国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2]。

3.全球治理观

在共同体时代,各个国家都会面临诸多全球性问题,各个国家必须跨出保护主义圈子,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鉴于全球化时代,国际行为主体日益多元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必然成为一个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能够有效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跨国的多边机制”[3]。

4.国际责任观

在全球化时代里,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不只是为了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更是为了维护全球稳定发展需要。近年的一系列金融危机、全球性公共卫生安全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一国波及其他国家再演变到全球性危机,这说明了各国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切实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才能渡过难关。反之,如果各国只顾自扫门前雪,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攻击他国,人类社会必然会经历更严重的灾难。因此,国际责任观客观上要求主权国家履行双重使命,既维护国家利益,又承担国际责任。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升中国外交软实力的困境

2017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迎来大发展的一年,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会议提出把建构共同体写入联合国决议,标志着中国声音开始被广泛接纳,同时说明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然而共同体思想在向全世界范围普及时,仍受到一些客观现实的阻碍。

(一)国家利益诉求的不同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渐提升,国际上一些鼓吹“中国威胁论”的声音开始暗流涌动,甚至不顾国际基本准则随意制裁他国。主要表现在:打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帜对他国实行经济制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先后采用了反倾销申诉手段,以更加隐晦的方式推行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全球市场经济高效运行。为了更多地保护本国市场不顾经济运行规律,利用提高关税的方式排挤国外产品,看似保护了本国企业,实则不利于同其他国家开展贸易往来,且阻碍了本国经济良性发展。中国则倡导利益彼此共享,中国不会选择“独自美丽”,更愿意看到“美美与共”,利益共享更是为了在经济上形成联系紧密的共同体。政治上由于各个国家意识形态不同,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本就是“天生的死对头”。19世纪中叶,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冲击,两种意识形态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博弈与斗争。冷战时期,两大集团推崇军事竞赛,将世界几近再次推到了战争的边缘。在当代国际社会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政治优势在国际事务处理上倒行逆施,试图颠覆他国政权,这不但违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初衷,更无法让全世界人民享受到共赢成果。中国则主张在国际政治交往过程中要互信共商,用谈判和磋商的方式来解决国家间问题。

(二)国家间文化差异产生的认同障碍

文化相对于物质而言,是一种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精神,它必须“被群体中的人们所共同接受才能在群体中维持下去”[4]。文化认同是指在同一文化区域内,持有相似文化观念的群体或成员对本群体文化或外来文化的肯定,最终产生归属意识的过程。不同文明间的文化差异是影响外交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因为文化具有差异性,处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文明在接触中无疑会出现文明冲突和文化摩擦,一旦被激化必定会成为共同体的威胁。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欧美文化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受到大部分国家追捧,欧美国家由此自然认为自己是“高等文化”“主流文化”,于是开始排挤、打压其他“非主流文化”,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强行同化别国文化,如:美国对外的文化输出,通过国家强制力对外输出“绝对自由民主”观念,试图消耗殆尽他国传统文化。

(三)不完善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没有人则任何事都不能办,没有制度则任何事都不能持久。”[5]但是制度建设也要与时俱进,不完善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往往会使主权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这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产生消极影响,同时极大地冲击着对共同体命运的认同感。研究表明,国际争端解决中,“我国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往往青睐用谈判和磋商等外交手段来解决包括环境争端在内的国际争端。”[6]但是,由于在谈判过程中缺乏第三方的有效监督,国家综合实力的差别对谈判磋商的结果有直接影响,实力较弱方的利益在这一过程中会被忽视。因此,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不完善成为当今国家间合作的实际障碍,阻碍了国际社会对共同体理论的认同。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视域中提升中国外交软实力的路径

伴随着中国外交工作的积极展开,中国在维护世界稳定发展上所做出的贡献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国际影响力也日益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因其科学性、普适性在提升我国外交软实力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其理论蕴含的可行性为中国提升外交软实力提供了几条途径。

(一)提高综合国力,彰显制度优势

唯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裁上找到反击的机会,才能为增强我国外交话语权打下牢固基础。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的综合性指标,综合国力越强则就越容易掌握外交话语自主权。如今的中国早已脱掉积贫积弱的帽子,拥有全球第二的经济体量,进出口量也名列世界前茅。中国不会因经济上占优势而忽视国际舞台上应承担的责任,而是一直积极帮助贫困国家修建基础设施,在国际援助方面承担重要的责任。就国内而言,务必要缩小国内的贫富差距,提高医疗、住房、保险等领域的管理水平,增进群众福祉,解决国内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产业和经济转型,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就国际而言,在面对风云多变的国际局势时,中国应发挥传统政治优势,同国际社会携手共同应对全球性及区域性问题。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助人的民族,“中国跨国公司为欧洲和非洲腹地带去就业机会;中国出国留学生也拉动了有关国家的教育产业;越来越多的中国旅游者为世界各地带去惊喜。”[7]总的来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抵抗大国干预的能力将越来越强。

(二)倡导不同文化间包容与共建共享

不同文明间的关系有冲突也有融合,文明间的交流会随着人类交往关系的密切而更加频繁,文化冲突出现的频率也随之增加。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文化融合将持续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主流。

1.充分发挥政府协调作用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其他社会组织无法代替政府在指导文化市场进步中的主导地位。因其官方的权威性,官方大力推行构建人类文化共同体,可信度会变高,推行难度会变小。所以,政府在推进文化包容共建共享时,应先做好调研及定位文化市场工作,青年人应主动承担国家间文化交流工作,努力实现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和借鉴,为共同建构新时代社会文化共同体努力。

2.端正对待多元文化的态度

对待多元文化最基本的态度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包容文化的个性,寻求文化的共性,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文化交流要本着不排斥不禁锢的原则,确保不同文明在融合过程中不受外来干预,营造相互了解和认同的环境。

(三)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创新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国际机制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起着重要作用,国际机制就是指“国际共同体各主要国家(共同地或私下相互地)为稳定国际秩序,促进共同发展或提高交往效率等目的,建立起一套有约束性的制度性安排或规范”[8]。建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就需要树立协作解决国家间争端意识,不能单纯只顾个别国家利益,而忽视了大多数国家的权益。创新国际争端解决机制最重要的是需要引入第三方。“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第三方’是指在国际争端解决机构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对于案件具有相关利益而参与程序并享有有限权利的、除起诉方和被起诉方之外的案件参与者。”[9]由于“第三方”作为无关利益者,其参与能公平对待各方利益冲突,有效防止一方当事国利益受损害,这说明完善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的设定应体现在注重每一国家权力与义务对等,不牺牲别国利益来换取某一国利益。

四、结语

中国始终致力于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来指导外交工作,这一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借助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但提高了我国的外交能力,而且还使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安全与稳定的中流砥柱。

猜你喜欢

实力共同体外交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实力抢镜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