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2020-12-27胡献炜
胡献炜
(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 300000)
学习动机理论由强化、需要层次、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控制点、成就目标、归因、自我价值及自我决定理论构成;其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1982,1997)最早提出的。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其与动机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活动,即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那么就会采取趋近策略,选择从事这项活动。相反,如果个体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任务,自我效能感较低就倾向于采取逃避或放弃策略。班杜拉通过大量的研究得出,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有个体自身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及情绪唤醒四个方面,这四个因素对自我效能的影响,取决于它们是如何被认知和评价的。自我效能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广泛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在班杜拉研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学业学习效能是指学生是否有能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成期待的学习目标。本研究将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研究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及学生的性别等方面差异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客观分析高中生的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为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达到在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高高中生的学业成绩的目的。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来自某高级中学的学生,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包括高一、高二、高三共3个年级的学生170人,收集有效问卷165份,回收率97%。其中男生69人约占样本的41.8%,女生96人,约占样本的58.2%。
2.研究工具
《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该量表主要采用Pintrich&De Groot(1990)编制、梁宇颂(2000)修订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是分析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两条重要路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共计24道题目,其中两道题目为基本信息,22道为测试题(评分方法采用5分制评分,5分表示完全符合,4分表示比较符合,3分表示有点符合,2分表示比较不符合,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题目进行选择,每道题目分数越高代表效能感越高。
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对所收集的材料通过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相关研究。对收集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认定分析,对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进行t检验,对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性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结果
1.量表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主要用于研究定量数据的可靠准确性,特别是态度类问题。通过分析α系数,当α系数小于0.6,表明信度不好;当α系数介于0.6—0.7之间,表明信度可接受;当α系数介于0.7—0.8之间,表明信度比较好;当α系数高于0.8,表明信度高。从表1可知,信度系数值为0.838,大于0.8,因而说明研究数据信度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表1 调查问卷信度分析
2.量表效度分析
效度分析主要针对研究定量数据的设计合理性。通过分析KMO值;若KMO值小于0.6,效度不佳;若KMO值介于0.7—0.8之间,效度较好;若KMO值介于0.6—0.7之间,效度可接受;若KMO值高于0.8,效度高。由表2可见,使用KMO 和 Bartlett 检验进行效度验证,KMO值为0.825,大于0.8,证明研究数据效度非常好。
表2 调查问卷效度分析
3.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从表3中可知,男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70.04±13.42,在数值上略高于女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67.5±10.29,女生总体自我效能感水平不高。利用t检验对自我效能感和性别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是无差异的。
表3 自我效能感的性别差异
4.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从表4可见,本学期学业成绩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这说明,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越高,成绩就越好。
表4 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5.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将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自变量,而将本学期学业成绩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从表5可知,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9.910,p=<0.05),也即说明回归模型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模型R²值为0.052,意味着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解释本学期学业成绩的5.2%变化原因。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回归系数值为1.045(t=3.148,p=<0.05),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会对本学期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5 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三、讨论与建议
1.讨论
通过对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数据的整理分析,我们得出了相对客观的结果,从对结果的分析可以判断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总体水平不高,这与学生自身的能力、家庭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培养等有关。我国现在通用的应试教育及社会各界的关注给高中生带了巨大的学业与竞争压力,在多重压力下,高中生更容易紧张焦虑,进而对学业自我效能感造成消极影响。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环境下,面对纷杂的信息资源,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易缺失明确的目标及学习榜样;父母、教师的批评带来的消极情绪会削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个体成败经验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所以,如此大的压力之下,学生们的自我认知能力、自信心等方面自然有所缺失。
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其原因可能在于新时代男女更加平等,在家庭、教育等环境中,高中男生女生被一视同仁,普遍不存在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差距过大的现象。
本次研究发现,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探其原因,可能是受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高中生在学习的策略选择、坚持性、态度及情绪处理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着学业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高中生,在遇到困难任务时更有信心、敢于面对困难,具有更强的坚持性;在遭遇失败以后,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高中生能更快地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重新投入学习。学业自我效能感高的高中生对学习的自控力较强,因此对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2.建议
首先,在家庭及学校教育方面,不应该有性别的限制,应立足于公正、平等,给予不同性别的人以同样的关注。倡导关怀的教育,消除性别的误解和对立,鼓励男女同学互相尊重关怀,通过良好的沟通,共同建立男女平等互助的氛围。另外,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学校要给予青春期学生的成长以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可以适当增设或增加心理健康教师及心理健康课程,对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做普及性教育,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发展变化,及时对心理状况严重不佳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其次,对于学生,无论其成绩高低,都应以肯定和鼓励为主,积极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减少对其的批评指责,缓解负面情绪引起的压力与焦虑,避免产生自卑感,使学生建立自信,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层次教学的方法,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经验,以增加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合理的榜样树立、教师的言传身教都是促进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可以借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此外,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也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放松的心情,减少压力带来的紧张焦虑,降低紧张情绪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削弱。
最后,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评价机制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
四、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首先,本研究虽然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被试并收集数据,但被试集中在同一所学校,使得样本代表性不足。另外,样本中作为被试的高中生在性别上的比例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影响了样本的代表性,影响研究的外推生态效度。其次,样本数据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收取,只采取了横断研究的方法,未能用纵向研究方法对学业自我效能感这一变量自身变化的前后关系进行研究。最后,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方式,但仍存在无法控制额外变量、无法保证被试对调查问题的回答完全诚实等缺点,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