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四精神与新时代思想解放探析

2020-11-30王香玲

现代交际 2020年21期
关键词:五四运动民主科学

吴 洁 王香玲

(1.新疆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兵团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科研处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1919年5月4日,由北京青年学生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1]中国知识精英由此时代节点出发,重寻救亡图存之路,最终踏上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据光辉的一页,它所彰显的精神历时百年仍不掩其华,在新时代仍有其可贵价值。

一、思想解放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解放往往开了社会变革的先声,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一个社会的变革与社会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社会大众对它认同与支持的程度,取决于社会成员是否愿意为此而共同努力,取决于它能否成为动员社会成员的重要推动力;观念变革总在行动之先,解放思想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完成思想上的飞跃,继而指导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说明,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迄今总是为自己造出关于自己本身、关于自己是何物或应当成为何物的种种虚假的观念,我们要起来反抗这种思想的统治。”[2]人的行为受其思想的支配,僵化、错误的思想指引下的行动,必将阻碍历史前进的步伐。解放了的、正确的思想指引下的行动,必将促进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二、五四精神的内涵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入侵、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的历史;也是一部在沦落中中国人民不断觉醒和抗争的历史;还是先进知识分子追求进步、不断探寻国家救亡真理的历史。参与五四运动的先进分子基于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冲破了传统的束缚,以开放的心态研究西方的民主和科学,力图从政治上、思想上对封建制度、封建文化进行一次全面而彻底的清理。并在之后的不断探索中抛弃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接受了以“改变世界”为宗旨的马克思主义和人人走向平等的社会主义道路。

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是五四运动最为核心的精神底蕴,“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3]欲爱国,要救亡,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命运,只有学习西方现代的民主与科学精神,五四精神承继了新文化运动的有益成果,以民主、科学为底色给予后世无限深刻的启示。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同凡响之处,在于高举民主大旗向旧传统开火,提出了民主是一种个人独立自主的观念,倡导独立自主的民主精神。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4]可见,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并非简单提倡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而是倡导反对迷信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

三、五四运动揭开中国思想解放的新篇章

(一)五四运动倡导的科学、民主精神为思想解放吹响了理性号角

五四新文化运动表现出彻底的反封建性,把近代以来反封建斗争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中国这个封建主义根深蒂固、封建势力异常强大的国家里,能够以勇敢、无畏的革命气概,疾声高呼“民主、自由、平等”的口号,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对此,毛泽东赞誉说:“五四运动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5]700五四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在研究中国文化问题时,也注重了中西文化的对比研究。在此方面,陈独秀和李大钊都有自己的阐述。从文化入手开创思想解放的新局面,是五四时期新的创举,虽然没有深入,但却留下了新的思考。

(二)五四运动彰显的批判、探索的行动精神为思想解放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五四前后,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自觉、勇敢地站出来,担当起历史责任,在他们的引领下,五四新文化运动打破了对中国传统的幻想,第一次鲜明、坚定地以反传统的姿态影响和震动了思想界。正是由于高举了这面反传统的旗帜,使得中国人第一次从传统的睡梦中惊醒过来,开始打破那种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封闭心态,正视民族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有了变革现状的意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旧传统的批判、对新社会的探索显然已引起了社会的共鸣,带来了巨大的反响。因此,没有批判精神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大解放。

(三)五四运动唤醒的人民主体意识为思想解放寻找到了强大政治力量

由于长期受封建统治者的独裁统治和封建文化的压迫,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不强。近代以来一系列反抗外来侵略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分人被迫反抗,或者少数觉悟了的爱国者的抗争。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的交涉失败引起的五四运动,表现的是民众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和国民主权意识的觉醒,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经过反复认识、比较和鉴别之后,发现只有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中国所迫切需要的进行社会革命的理论。毛泽东评价道:“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5]699这是五四运动与以往的反侵略斗争最根本的区别。

四、新时代传承五四精神的思想再解放

伟大的变革需要有伟大的思想作为先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历二十余年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中国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史。

(一)20世纪后20年的中国思想解放历程

20世纪后期的中国,发生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其中,有三次大的思想解放浪潮,对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第一次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第二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第三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定。

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每向前迈进一步都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实践就是解放思想的历程,改革开放的成果就是解放思想的结晶。今天,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责任,“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6],为实现这些伟大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做了全面部署。正因为我们正在从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党中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继续把我们的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依然是时代课题。

(二)新时代在五四精神的指引下继续解放思想

1.解放思想必须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强调思想创新、理论创造。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各种严峻困难和考验,最终顺利解决了许多难题,创造性地分析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五四运动所指引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向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得以发扬光大;“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6]因此,新时代继续解放思想,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

2.弘扬五四爱国精神必须立足中国现实、解决中国问题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探求真理、自强不息、振兴中华。新时代,爱国主义的重要体现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伟大梦想必须立足中国现实,解决中国问题。邓小平同志揭示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内在一致性,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7]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及主要矛盾做出了准确的分析,并依据其确定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既是解放思想,也是实事求是,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最好的呈现。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人的解放,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

中国共产党由五四运动唤醒了人民的主体意识开始,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逐步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邓小平同志所提倡的思想解放,其实质就在于解放种种思想枷锁禁锢的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其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贡献其聪明才智。习近平同志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8]“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9]“以人民为中心”带给了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发展活力。

4.秉承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把思想解放推向历史新阶段

五四运动所倡导的民主和科学始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两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怎样才能发扬民主、发展科学,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仍然是我们当前和今后面临的重大问题。

1840年以来,无数志士仁人怀着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民主救国的理想,进行了各种尝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在外有强敌入侵、内部战乱不已、政府腐败无能的旧中国,种种的主义和方案,均以失败而告终,唯有中国共产党开辟引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越走越宽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世人瞩目。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强国梦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建设稳步推进,民主与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引领下得到了长足发展。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表明,民主与科学,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国家和领域,其内涵和实现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在新时代,民主与科学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表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科学论断,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宣示,同时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科学之间的紧密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当代之中国,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新型民主与科学驱动下持续向前。

五、结语

纪念五四运动,目的是要从历史遗产中汲取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动力。五四运动及由此形成的五四精神,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湮灭。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思想解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表明,改革开放的过程和解放思想的过程是一致的,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改革才会有大的突破。

猜你喜欢

五四运动民主科学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五四运动》
中国式民主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见证民主法治铿锵前行的力量
《过五四运动赵家楼》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