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型”学生党组织建设实践研究
2020-11-30刘一艳
刘一艳
(韶关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加强党组织建设,对保持党的性质、实践党的宗旨和巩固党的地位及执政能力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新的党建目标和执政理念。高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不断强化高校的党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促进国家的健康稳定发展。建设“三型”学生党组织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有机、统一的工程,其中,“学习”是建设党组织的基础,是服务人民、创新发展的前提;服务则是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是深入学习和创新的实践;创新则是党组织建设的关键,保障学习与服务的顺利进行。三者互相支撑、相辅相成,在高校党组织建设中融入“三型”,可以改变传统的建设理念,结合高校特征,为国家培养善于学习、勤于服务、敢于创新的人才队伍。
一、高校“三型”学生党组织建设意义
影响高校办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与各国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在不断增加,部分大学生注重享乐,缺乏理想信念,甚至价值观偏差严重。“三型”学生党组织的建设可以提高高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有利于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新阶段,传统教学理念、手段已不适用于当前的环境,社会对高校的办学规模、教学体制、学科优化、师资队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建设“三型”党组织与高校的教育改革要求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党组织建设与办学可以同步规划、考核、发展,有助于高校教育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办学能力。[1]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业机构,聚集了很多人才、科研成果和前沿性学科,是创新思维的发展基地。高校党组织建设是党组织建设的落脚点和重要组成成分,高校党组织的党员具有丰富知识、较高觉悟和较强创新意识,促使高校的科研成果不断增加,而“三型”党组织的建设能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为党组织发展提供了动力与素材。可见,建设“三型”高校党组织能在新形势下提升党组织执政能力,使党组织建设更具先进性与科学性,高校汇集了众多人才,可以迸发出更多的思想创新,建立“三型”学生党组织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高校“三型”学生党组织建设中的问题
1.组织建设缺乏活力
党建工作的源头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基层党组织活动中开展活动、合理分配人员工作,使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具有活力与生机。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高校党组织建设缺乏活力,且创新性不足,一味地遵循传统的规矩、办法、套路,学习形式较为单一,未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利于开展建设工作,甚至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此外,高校的党建工作制度不完善,也是组织建设缺乏活力的主要因素,缺乏创新机制,令高校学生党组织的成员的创新性意识不强、创新动能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型”党组织的建设发展。部分高校甚至没有相应的制度,导致党建工作未能形成规范的、科学的流程,进而阻碍党建活动的开展。
2.学生党员终身学习观念薄弱
部分学生会将学习政治理论作为拉近与党组织的渠道,甚至认为具备了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就能够入党,因此前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觉性比入党前明显下降。即使有部分学生党员依然存在学习的积极性,但其学习形式单一、方法贫乏,且学习内容呆板,未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3]学生党员的学习观念薄弱、形式单一,除了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外,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教师课堂教学通常采取说教法,未能基于学生的成长特点及喜好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育、微信群知识共享等,缺乏对学生思想、习惯的了解,导致教育不具备针对性与新颖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未能帮助其养成终身学习观念。
3.受媒介环境和社会思潮影响
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数字化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电脑、电视、手机等工具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乐趣,还有利于学生学习、拓展知识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样化,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内容更多,但也存在一定弊端。高校学生是使用新媒体的主要人群,在获取信息时无法筛选不良信息,从而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例如,有些传播媒介为了提高点击量、阅读量、博人眼球,打着“还原历史真相”“探寻历史事实”的旗号,曲解历史事件,导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就都与历史相背离。部分学生受这些不正确信息的影响,极易在思想上产生偏差,不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因此,教职人员应当重视这一情况,予以正确引导。
4.工作方式有待改进
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每一位党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密切联系,以主动、负责、勤勉的态度去对待党务工作,不仅能增加党建的务实性,还能改善办事流程,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每位党员都履行好自身职责,就可高效完成各项工作。当前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中,部分党员的工作热情不高,一是学生党员有学业任务,耽误了党务工作;二是学生党员的社会生活、经历少,对于责任、服务尚未形成强烈的意识,工作态度消极,责任心有待加强,甚至还会存在不作为现象,当前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办事效率均在一定程度上对党组织建设工作造成了阻碍,致使“三型”学生党组织的建设进程延缓,需就此做出改进。[4]
三、高校“三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实践途径
1.以学习为基础,落实思维提升
高校本身就是传播知识、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主要阵地,因此,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打造一个学习氛围浓郁、具有良好学习作风的氛围。[5]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教学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主体已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教学方式也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互动交流,采用开放、自由、民主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当前党组织学习教学中,存在长期没有改变或更新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问题,一直沿用以往的方法,导致学习的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不利于党员干部的业务水平提升。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方式授课,将学生觉得有疑惑的问题、关注的热点和当地教育资源等融入授课过程,让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与其他同学分享。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经验、汲取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锻炼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党建工作。
2.以服务为向导,落实人才培养
党组织学习、工作和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是切实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因此,“服务”是建设“三型”学生党组织的核心,只有提升学生党员的服务能力,才能实现高校党组织的整体目标。首先,高校建设党组织需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高校的教学方针是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进行的,明确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长治久安之间的联系,为党组织建设的人才培养设立导向。[6]其次,根据教职人员的工作生活需求创造工作条件,让教职人员可以全身心培养学生,以培养出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最后,高校应对人才培养工作给予重视,积极采用典型示范、激励、领导带头等措施推动学生学习,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根据学生党员的表现召开总结表彰会,评选学习、服务、创新的先进个人、党支部、集体等,鼓励学生学习,提升服务意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3.以创新为动力,落实观念转变
党组织的思想僵化、旧观念等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想改善这一情况,必须改变传统体制,学习新的知识理论,深入理解与实际体会理论知识,而非教条式理解,适当学习与引进外国先进理念,并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党建思维。改变党员以往盲目参照西方国家思维的方式,对我国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等形成统一认知,并将理论转为信念。以最新的理论为行动指导,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并不断自我总结、自我领悟和提高,实现自我思想及人格升华。[7]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有创新性的思维与理论去解决新的问题。例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及各种App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交往、沟通的主要渠道,加上部分教职人员已搬离校园到社区居住,传统党员活动方式、党建模式已不适用。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改变传统落后的思维,克服党组织目前存在的本领不足和本领恐慌等问题,避免由于无知、盲目、迷茫而令党建工作陷入困境。
4.依据学校实际,落实实践效果
为推动“三型”学生党组织的建设进程,首先,高校应当从自身实际着手,将自身情况与世界观、人生观联系起来,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效率、质量的提升;其次,对高校的情况全面考虑,整合校内资源充分,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多级联动,将学校的发展与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形成良性互动。[8]例如,高校可以不定期开展主题活动,主题涉及学校发展、从严治党、实践科学发展等内容,让师生共同参与讨论。鼓励党员将学习所得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学以致用,提升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进工作方法。最后,规范考评制度,落实奖惩机制。评估学生党组织是否符合“三型”标准,主要看是否建立一套符合实际的制度。例如,制定关于学习的计划,对学习方式、时间、内容、考勤等详细规划,加强对党员的学习监督;制定关于服务的制度,完善服务的检查、监督、考核等细则,提升党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制定关于创新的规划,培养党员创新能力,鼓励党员勇于创新,并对创新结果给予客观评价。将学习、服务、创新等纳入考核范围,评估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奖赏表现好的党员干部,批评与督促表现差的党员。
四、结语
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组织的建设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党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建设过程中以学习为基础、以服务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改变传统的工作思维,健全制度,师生共同合作,持续不断地推进“三型”党组织的建设,为高校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