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经典阅读与有意义人生关系的探索

2020-11-30张学成

现代交际 2020年21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图书文学

张学成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5)

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经过十年寒窗苦读进入大学深造的学子们的阅读状况是怎样的?没有了中考、高考的压力,他们的阅读该自由了吧?阅读时间多了吗?经典阅读的状况如何?笔者走近他们,期望通过当今大学生的阅读及经典阅读现状作较深入的研究分析,探讨经典阅读与大学生有意义的人生之间的关系,针对大学生的阅读现状提出一些建议,提倡通过经典阅读修塑大学生的完美人生。

一、大学生阅读特点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在大学生的阅读意愿和阅读能力呈快速下降的趋势,阅读质量更是堪忧。当代大学生的阅读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1.网络化

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多样化,途径越来越便捷。中小学时期,大多数的家长、教师对于上网严加控制,学生的上网时间非常有限,网络阅读不占重要地位,偶尔上网多是查资料或玩网络游戏。步入大学后,上网时间多了,上网自由度大大提高。大学都配有电子阅览室,一些宿舍还开通了网络服务。近些年智能手机普及,网络信号覆盖广,几乎所有学生都开通了手机上网服务,这也导致大学生的纸本阅读量明显减少,而网络阅读成为非常流行的阅读形式。很多学生对纸本图书不感兴趣,但他们对当下网上流行的小说或热门帖子如数家珍,各大文学读书网站的点击率都非常高。而网络阅读的趋向性明显,并呈两极分化之势:一是漫无目的的浏览,如新闻、图片、空间、微博、博客、论坛等,无所不包;二是具有强烈的主观性,针对性,通过搜索引擎涉猎任何感兴趣的内容。网络化是现在大学生阅读的最重要特点之一。

2.功利化

虽然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普遍存在。学习压力来自就业压力,无论是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就业或创业,大多数同学都面临着竞争激烈的考试关。因此,大学生背包、桌洞、枕边,多是与外语学习、考取计算机等资格证相关的图书,这就导致他们的阅读面相对狭窄。除了文学专业的同学外,人文类图书在大学生阅读中的占有率比较低。

3.娱乐化

现在大学生的阅读具有典型的娱乐化倾向。在一些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书包里,发现较多的是一些时尚类杂志、动漫作品及言情小说,这是她们最喜爱的读物。今天的大学生是看着动画长大的,到了大学时代部分同学还要经常看动漫图书。还有不少同学喜欢阅读杂志,文史类、哲理类、情感类的作品最受欢迎。无论是直观的夸张性的漫画,还是短小精悍的文章多的是浅层次的刺激,少有深层次的感悟,难以在心灵上产生长久的共鸣和影响。一部分学生的阅读深受网络、影视等媒体的影响,因此往往是在网上看热门影视剧,网下阅读与之相关的图书。对这种现象,有的学者名之为快餐文化、娱乐文化、休闲文化,这类文化多带有功利色彩和消闲色彩,而不是为了拓宽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二、原因探析

大学生阅读具有前述特点,原因有三:

1.应试教育使学生丧失了阅读的兴趣

中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喊了很多年,可是直到今天,在中小学教育中应试教育仍大行其道,占有绝对的优势。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们没有自由阅读的选择权,没有足够的阅读时间,缺少品读的心境和兴趣,阅读只是为了提高分数。而客观唯一的答案又剥夺了学生自由想象和独立思考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们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在烦琐机械的做题和应试中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与享受。

2.精神信仰追求的缺失影响了阅读的深度

我们身处一个浮躁的时代,学生的具体表现就是缺乏耐心、缺少韧性、缺乏高尚的精神信仰追求。学生注重物质,关注眼前,追求享受。与应试教育相联系,大学生在阅读上的最大表现就是急功近利,以事业前程为中心进行阅读的选择,如与外语、计算机、各类资格证有关的图书以及行政管理等“有用”图书。许多学生在阅读上的选择表现为“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型和无所事事的“今朝有酒今朝醉”打发时间式的及时享乐型。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主张大学生要“多读无用之书”“与考试或就业无关的书籍,一概斥为‘无用’,最典型的莫过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历史等。而在我看来,所谓‘精英式的阅读’,正是指这些一时没有实际用途,但对养成人生经验、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有意义的作品”。毫无疑问,“无用图书”其实对学生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决定了一生的幸福。

3.就业压力剥夺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前已提及,学生阅读的功利化倾向实则源自竞争压力的增大。如今各种招聘都需要进行考试,虽说公平,但客观上也加重了学生的竞争压力。大学生的阅读中,实用类图书占据了很大比重,英语要花掉部分学生1/3甚至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竞争压力无疑成为制约学生阅读的关键性因素。但对于很多同学而言,就业后外语是很少有机会用到的。很多学生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花费了大量时间,外语成了学生尤其农村学生的最大心病,而所有的努力最后收获的也许只是一个证书。如果高等教育整体环境得不到改变,这些影响毕业生生存就业的实用读物在一定时期内依然会占去学生的大量时间。

三、经典阅读的重要性

当下,让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大学生们在读什么,而不是阅读的形式。如前所述,当代大学生过于重视实用、功利,阅读出现了肤浅化、幼稚化、娱乐化的特点,忽略了对融汇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古今中外优秀书籍的阅读。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大学生的阅读中,传统文学作品的身影日渐稀少,尤其是对文学经典的阅读在当今大学生中已渐行渐远,大学生阅读已经打上了深深的网络时代烙印。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经典阅读在大学生成长中的意义。我们的大学、教育主管部门及媒体应该真正重视起来,让学生回到传统的阅读中来,让学生多接触文化经典;因为经典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能否成功,能否拥有真正的幸福,取决于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和一种品德。

1.读书、思考、写作的习惯会受益终生

习惯有好有坏,而好习惯会受益终生。所有的好习惯中,最重要的应该是读书的习惯。笔者认为仅仅爱读书还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层次。读书会引发人的思考,好的作品、成功的人物让人流连忘返,有时还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是一种非常美的阅读境界。读书引发了读者的思考,说明有了自我思维的积极参与,再把这些思考形成文字,就达到了阅读的更高层次——对作品中的人、事、景、情、理提出自己的评价。这样,就提高了阅读理解鉴赏评价的水平。在阅读作品时要有独立的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通过不断阅读获得的。只有了解前人讲过什么,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力,才可能对作品做出客观准确的分析和评价。通过比较,进行省察,从书中获取知识,体会审美,观察现实人生,从阅读中得到精神的升华和素养的提高。

2.经典阅读能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网络阅读大行其道的形势下,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效果完全不同,前者永远无法取代后者。有专家认为,阅读纸质书需要有耐心,要从头到尾地读,不断深入地思考和进行逻辑性论证;而网络阅读则是“被动地被信息喂饱,需要网络提供的海量信息”。但是,完全取消网络阅读又不现实,大学生应该在饱览纸质图书的基础上,辅以网络阅读。“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在阅读时保持平和的心态,拥有独立理性的思考力,坚持下去就锻炼出了自学的能力。而自学能力的有无和强弱则是一个人能否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相应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无和强弱也决定着一个人上升的空间和高度,而独立思考能力与经典阅读有着重要的关系,深度阅读和长久阅读有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一个人侥幸获得一个机会、一个职位,不一定能够永久保持;而拥有了自学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则可以无往而不胜。

3.经典阅读可以指导立身处世

我们都知道,读书是高级的智力活动,是一个需要读者思维参与的过程。图书是作者完成的带有主观属性的客观之物,而从读者的角度来讲,这只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阅读需要读者的参与,即思考、再创作,这才算完全意义的阅读。阅读的效果因时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只要用心去读,整个阅读的过程都是很美妙的,那种感觉是其他任何媒体形式都无法给予的。市场经济社会,往往把物质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迎合读者追求轻松阅读的心理而出版的畅销书,有广度但缺乏深度,有新意但缺乏深意,而网络阅读更是把这种心理做到了极致。《左传》中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1]立德居于首位,一个人可以无立功,无立言,但道德高尚,最起码就不是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而只要有德,就可以对社会、对他人有好的影响,无形中也实现了立功的目的。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非常形象而深刻的工作、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哲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也往往影响着一个人品德的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阅读经典,与大师对话,与名师交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就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你能对历史、社会、自然、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借助优秀的文学经典你更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经典阅读有益于构筑自由自在的精神家园

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名利可能正是或者曾是你追求的目标;但人不可能只为名利而活。一旦有了名利却没有了快乐与幸福,这时候你就感到精神上的贫困潦倒,你会忽然明白,名利不代表幸福,人不是为了名利而活,于是你开始慢慢放弃,而学会放弃却需要智慧和勇气。从某种意义上说,经典阅读正是一种我们进行自救的方式,是一个经典和读者之间的媒介;通过对经典书籍的阅读与比较解析,我们可以找到前进的路标和力量,求得精神的突围和解脱,构筑起属于自己的诗意的栖息之地,最终找到人生的真正的意义。

四、对大学生阅读的建议

1.阅读形式

在电子阅读的同时,不放弃传统纸本阅读。阅读文学经典尽可能以纸版为主,娱乐休闲和解决实际需要以网络阅读为辅。网络阅读,由于网海茫茫,信息万变,发散性强,难以让读者保持稳定的心态,阅读效果往往大打折扣。纸本图书、文学经典更有益于性格习惯的养成,让读者学会聚精会神,又自由联想,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耐心和韧性精神。

2.阅读内容

常言道:“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法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启示我们多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多读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类图书。比如,东方文化典籍可以读《论语》《孟子》《庄子》《史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论语》包含很多立身处世的哲理,影响了中国人的伦理观、价值观,是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司马迁的《史记》也很有必要好好阅读。由于《史记》的历史、文学、文化的多重价值,无论怎么读,都会大有收获。司马迁通过对历史人物一生或详或略的叙述,做出自己的考察和综合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优缺点,长短处,人生关键时刻或正确或错误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对现在的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里曾有这样的观点:“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2]在所有的经典中,文学作品在帮助我们反省人生、认识社会、丰富心灵等方面都有着其他作品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智慧的积累、感情的积累,更是一种文化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更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就是自身素质能力提高的过程,是使自己由简单到复杂、再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粗疏质朴到文质彬彬的过程。阅读学习也要致用,要自觉接受文学文化的熏陶。我们在阅读学习中要注重传统人文精神的挖掘,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文学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通过长期不懈地学习和努力,就会有大的收获。走近经典、亲近文学是一个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

3.阅读引导

学校应该对大学生的阅读多加引导,图书馆多引进优秀图书,尤其是文学经典,让学生有好书可读;应该多开展一些与读书有关的活动,比如学术报告、征文比赛、实地调查等;应该借助现代媒体技术,为学生欣赏经典名著创造良好条件。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可以促进学生的经典阅读。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要让他们静下心来,多读文学经典,辅之以贴近现实的读物。大学生一定要尽早养成读书、思考、写作的习惯,培养自学能力,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养成好的人品,把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当作阅读的最高境界与追求。

五、结语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学使人深沉,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则使人善辩。古人云:“学皆成性。”无独有偶,唐代大诗人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有足够的自制力和明辨力,那就会开卷有益。大学生们应从阅读经典开始有意义的人生。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图书文学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我们需要文学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谈独立思考
班里有个图书角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我思我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