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路径探究

2020-11-30莫慧萍

现代交际 2020年20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广西特色

莫慧萍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四个自信”有利于提高广西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因此,推进“四个自信”的创新发展,深化边疆地区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识,具有重大意义。

一、“四个自信”的基本内涵与内在逻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人民群众的理论作用,协调发展各方力量,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刻板的照搬照抄西方的经验,而是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不断摸索经验,总结升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自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途径的正确性,与中国基本国情相符,是社会发展的历史的必然选择。二是在遇到风险与挑战时,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提供正确的方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国家建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国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究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其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绝对自信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的情况的发展与继承。

“理论自信”是指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理论自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不断探索经验,验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克服难题、解决难题提供了重要方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具体制度组成,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和优势的集中体现。“制度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不移的信念,这种信心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这种特征使其不断在中国实际中发挥功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基本国情出发,以中国社会中的具体问题为对应点,切实解决中国社会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在于它不仅遵循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保障,只有坚定社会主义,激起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社会凝聚力,才能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四)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首先要认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然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形成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文化自信”包括两个部分内容:一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二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先进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对国家文化历史、自身价值、社会实践,以及未来前景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及时代精神,才能让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五)“四个自信”的内在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道路是载体,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保障,文化是思想基础。“四个自信”相辅相成,相互依托,是社会主义自信的基本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思想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国道路提供合理解释,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伟大复兴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决定了必然会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者相互依托,社会主义制度为道路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源泉,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必然结果。

“四个自信”相互依存、相互印证。“四个自信”是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下,中华民族赢得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必经之路。“四个自信”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优势;也是最先进、最前沿的理论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

二、广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广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现状

广西大学生对于“四个自信”的认知存在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从整体上看,普遍听说过“四个自信”,但缺乏对“四个自信”具体内涵的了解;第二,对“四个自信”意义给出高度评价,受访群体基本认同“‘四个自信’对当代大学生起重要作用”的观点,并且认为“四个自信”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仍有部分学生“不清楚”“不确定”是否会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对“四个自信”不够坚定,思想处于亚健康状态。第三,众多大学生对于“四个自信”的了解渠道过于单一,主要方式仅限于通过学校相关内容课程学习“四个自信”。单一的学习教育可以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环境,却也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大学生对于“四个自信”的认知较为肤浅、狭隘。

(二)广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存在的问题

1.“四个自信”在广西大学生群体中的宣传体系不够完备

社会宣传是大学生认识“四个自信”的重要途径,行之有效的社会宣传影响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认知。当前,围绕“四个自信”展开的活动取得的效果不佳,主要表现为:宣传活动的形式过于单一,活动内容不深刻,无法深入挖掘“四个自信”的内在价值,且活动之间缺乏有效联系。坚定“四个自信”需要有行之有效的社会宣传教育体系,以便在日常教学中对“四个自信”进行宣传和践行。

(二)大学生自主开展“四个自信”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调查研究表明,广西大学生对于开展“四个自信”理论学习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没有系统接受过“四个自信”的理论学习,也缺乏“四个自信”主题教育,大学生先锋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无法意识到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性,导致大学生群体“四个自信”不够坚定。另一方面,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的学习仅限于浏览,认知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自主学习欲望较弱。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学习动机不强烈,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自习习惯,无法主动学习“四个自信”相关内容,造成大学生对“四个自信”理解不深。

(三)课程内容过于单调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推动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主要渠道,当前学校主要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式与政策》等思想政治课程,对大学生思想教育起重要作用,却也存在明显不足。第一,思想政治课授课教师较为固定,课堂内容更新较慢,且课时较短,课程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期末考核难度小,因此学生对“四个自信”重视程度低,理解力不足。第二,课程缺乏吸引力。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内容较多,教材内容多为文件语言,可读性差,教师对课堂的设计缺乏生动性、科学性,学生容易觉得枯燥无味,且因课时短,社会实践难以满足学生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客观上对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引导广西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实践对策

广西大学坚定“四个自信”中的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 “四个自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一过程,需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堂的作用,通过社会、学校、自我教育等形式,将坚定“四个自信”教育工作摆在突出地位,切实抓出成效。

(一)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少数民族民俗、民歌等文化载体进行宣传

民俗、民歌等艺术方式是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民俗、民歌用作宣传的优势在于其表达方式比较生动形象,让人耳目一新,增加记忆,扩大宣传范围。民俗民歌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可以吸收不同的文化元素,容纳新鲜血液。广西壮族人数将近一千七百万人次,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广西大学生在民族地区学习生活,对壮族文化接受度高,以民俗民歌为载体,将“四个自信”内容融入其中,推陈出新,这样的表达方式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四个自信”。

1.利用好重大节日,大范围宣传“四个自信”的内容

广西有很多重大的民族节日,例如“三月三”歌圩节、“二月二”龙抬头、炮王节等。众多的民族节日都包含以下特点:活动多、范围广。以“三月三”为例,“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独有的假期,广西各地将举行大型民俗活动,其独有的少数民族表演形式,吸引学生关注;因此,利用好民族特色活动,将“四个自信”内容融入其中,充分发挥民俗活动宣传趣味性,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2.将“四个自信”的内容融入山歌演唱之中

山歌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壮族人“借歌传意”,以山歌为依托,传达出民族信仰。广西山歌极具包容力,山歌内容通俗易懂,具有现编现唱的特点,对技术要求低,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四个自信”与山歌的共同点在于它们皆属精神层面,将“四个自信”寓于山歌演唱中,可操作性强,形式新颖,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山歌文化与“四个自信”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山歌的内容,也有利于“四个自信”在民族地区的传播。

(三)突破固化模式,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四个自信”的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缺乏足够兴趣被动学习,会使受教者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引导学生从被动灌输到主动领悟,激起学生的兴趣,把“四个自信”从被动教育变为自我探索,让学生从心理层面认同“四个自信”。“四个自信”不仅是理论教育,更是信仰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专业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道自主探究,利用开放问题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兴趣,课后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巩固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信念,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内心认同“四个自信”。这比单纯的外在灌输取得的效果更显著、更持久。

(三)结合民族特色,发挥高校思政课对“四个自信”的教育作用

高校思政课对巩固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起着重要作用,各门课程以不同的切入点将“四个自信”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各学科在“四个自信”方面的作用。广西地区民族特色浓厚,就地取材,将少数民族本土特色融入课堂,增添课堂生动性、趣味性,方便学生理解。

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至今,已有六十余年历史。广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得益于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得益于一代代广西人民的奋斗。广西是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有龙州红八军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纪念馆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广西高校需充分利用本土案例,挖掘相关素材,融入课堂,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方便学生的理解。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广西特色
广西贵港
特色种植促增收
《广西戏曲》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