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高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特性与类型

2020-11-30徐虹霞

现代交际 2020年20期
关键词:苏州高新区高新区遗址

徐虹霞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无锡 214045)

对于历史文化资源,人们有各种划分和解读。苏州高新区历史文化资源,属于按地域划分出来的一种历史文化资源,是指人类过去发生或存在于今苏州高新区范围内的事物并产生影响,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精神要素,以及附着在物质上的精神要素。太湖之滨的苏州高新区,处于吴文化的腹地,蕴藏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历史演变与历史文化资源概况

早在新石器时代,吴地先民就在苏州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自己的文明,成为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伯奔吴后,吴地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宝山遗址、彭山遗址、星火村遗址等,说明商周时期苏州高新区人民创造出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耕文明。

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争霸,开河通运,现大运河浒关段为其中一段。春秋末期,由于高新区濒临太湖,在军事上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成为吴越争霸的主战场之一。随着吴国的灭亡,吴地先后处于越、楚的统治之下,后来被纳入秦汉统一王朝的版图。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秦国平定江南,置会稽郡,并置吴县。秦始皇南巡至吴地,时有白虎蹲于闾丘,被逐西遁,“走20余里”处(今浒墅关),虎失踪影。该处史称“户疁”之地。[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偏安政权先后立国于江南,吴文化获得了转机和活力。佛教传入,道教创立,宗教文化丰富多样。佛教寺院主要有中峰寺、翠岩寺、寒山寺等,道家活动场所有何山道院、张王庙和何山下庙等。

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建立吴越国,政治上较为安定,江南经济开始全面超过北方。隋唐时期,高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手工业渐趋发达。浒墅关、枫桥和横塘因京杭大运河而开始发展,市镇逐渐繁荣。

宋代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吴地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绍兴年间(1131—1162),高新区始建万佛石塔,民间织绣、雕刻、竹藤兴起,草席遍及乡里。宋元时期高新区佛教兴盛,出现了石佛寺、兰风寺、万佛寺和万佛石塔等寺院。

明清时期,吴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经济文化中心。明宣德四年(1429),浒墅镇始设钞关,浒墅关得名,成为全国七大钞关之一;枫桥、横塘也随着运河的开辟发展至鼎盛。光绪三十二年(1906),东渚苏绣艺人俞志勤被西太后特征至北京,供奉内廷教授宫阃。高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手工艺之乡。

近代,民族资本家纷纷兴办新式学堂,民国元年(1912)9月,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在浒墅关建成,高新区开始科学种养蚕桑。

二、历史文化资源特性

从基本内涵与外在形式等角度分析,苏州高新区的文化资源呈现如下特点:

1.历史悠久,绵延不断

从新石器时期到近代,漫长的岁月里,高新区持续发展,连绵不断,时间跨度长。每一历史时期,高新区都创造出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高新区史前遗址众多,考古发现了治平寺遗址、茶店头遗址、窑墩遗址和青墩遗址等,出土过石斧、石刀、石钺、陶片、陶罐等文物,说明了高新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人从事渔猎、耕作等活动。苏州高新区是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山遗址、彭山遗址、星火村遗址等,说明商周时期,高新区人民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耕文明。吴城遗址、通安古井遗址、真山及华(瓦)山的古墓群,出土了大量文物,展示了春秋时期高新区的辉煌,阖闾、孙武、夫差等名人更是影响了历史的进程。东晋古墓、狮子山西晋墓群、顾野王墓和陆绩墓,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高新区的历史面貌。隋唐五代时期佛教兴盛,出现了上方山塔(楞伽寺塔)、莲华寺和白鹤寺等宗教场所。宋元时期出现了很多历史名人,如范仲淹、贺铸、范成大等,彰显了苏州高新区的文脉。明清时期,苏州手工业得到发展,草席编织、缂丝、苏绣等颇具盛名。近代,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展示了苏州高新区兴办新学的风气。

2.种类多样,数量丰富

苏州高新区人文荟萃,先辈们在这里留下了类型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数量可观,具体体现在:历史遗存、名人墓冢众多,古坊、古巷弄、古桥林立,其中治平寺遗址、越城遗址、茶店头遗址、窑墩遗址,以及魏了翁墓、申时行墓都是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名人荟萃、学者才人,熠熠生辉。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支遁传播佛学,宋代石湖居士范成大隐居石湖。古刹林立、寺院庵堂众多,宗教资源丰富。既有佛教寺院,也有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建筑。传统工艺门类繁多,技艺精湛,有草席编织、蚕种生产、石刻、缂丝、苏绣、玉雕、红木家具、红木小件、仿青铜器、竹编、核雕、九连环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庙会、香会、赶集、婚嫁等各种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活习俗,丰盈着人们的生活。

3.独具特色,影响深远

京杭大运河,世界四大古代工程之一。苏州高新区境内的大运河段,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宣德四年(1429),明王朝在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上设立了关卡,对往来的船只和货物征税。景泰元年(1450),“户部尚书金镰建言仍于浒墅添设钞关”,浒墅关成为全国七大钞关之一。户部主事王昱建立关署“明远楼”。浒墅钞关地盘多、权力大,朝廷慎重挑选了文化修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官吏。明代建关以来,钞关榷使共计146任,其中119任是进士出身的官员。因为浒墅钞关“油水大,河水肥”,诱惑力特别大,所以关官的任期一般都很短暂,一年居多,二年很少,三年四年少之又少。至今,浒墅关仍是大运河畔的交通重镇和经济重镇。在这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钞关文化独树一帜,不仅在苏州具有唯一性,在全国也具有稀缺性,在运河文化中更具有标志性。

苏州高新区风景秀丽,底蕴深厚,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隐士高人的青睐和追捧,他们的频繁活动,给这里留下了厚重的吴文化,影响深远。自古以来,石湖就有“吴中胜境”“吴中奇观”之称。春秋时为吴国贵族游猎祀祝之地,相传范蠡从这里带西施泛舟入太湖。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顾野王(519—581)归葬石湖边。南宋杰出诗人范成大晚年归隐石湖筑别墅,作“四时田园杂兴诗”60首,宋孝宗亲书‘石湖’两字赐之,石湖得名于天下。范成大《重修行春桥记》称:“凡游吴中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则与未始游无异。”清高宗乾隆六下江南,六临石湖,曾登临茶磨屿观赏石湖风景,盛赞:“吴中山水致人怜,最爱石湖茶磨前。万顷烟波连震泽,一堤花柳绘春天。”

三、历史文化资源类型

高新区湖光山色优美,风景秀丽,历史遗存众多,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学者众多,著述甚丰。境内古寺名刹众多,宗教资源源远流长。民间工艺玉雕、石雕、刺绣、缂丝等技术精湛。悠久的历史孕育丰富的民俗文化,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苏州高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错综复杂,要对其分类很不容易。

按照具体内涵,可以将苏州高新区历史文化资源综合分为古文物遗址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名人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四大类型。

1.古文物遗址资源

高新区境内文物古迹众多,包括历史遗址、名人墓冢、古坊、古巷弄、古桥、宅第园墅、特色建筑等多种类型。高新区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共有2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距今4500余年的窑墩遗址,新石器时代茶店头遗址,商周时期宝山遗址、华山遗址等反映了苏州高新区的厚重历史。申时行墓、魏了翁墓、章涣墓、惠栋墓等名人墓茔,寄托着苏州高新区对名士们的敬重与怀念。寒山明清摩崖石刻、观山摩崖石刻、大石坞摩崖石刻等,彰显着苏州高新区的人文内涵。行春桥、越城桥、众缘桥、十里亭、三里亭、文昌阁太平军营垒等,记录着苏州高新区的水乡风貌。

2.宗教文化资源

高新区古寺名刹众多,境内宗教资源源远流长,自东晋高僧支遁入住支硎山起,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目前仍然香火不断,是开展宗教、祭祀、庙会等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佛教文化资源是高新区宗教文化资源的重点,其数量和规模在宗教文资源中均占有绝对优势。截至2015年年底,高新区经批准登记设立的合法佛教场所15所,包括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兰风寺、凤凰寺、文殊寺,枫桥街道的中峰寺、白鹤寺,通安镇的云泉寺、莲华寺,镇湖街道的万佛寺等,另外还有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信仰和相关建筑。

万佛寺,得名于寺内的万佛石塔,脉承历史悠久的南宋名刹——秀峰寺,是高新区首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整个宗教界的影响十分深远。寒山寺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文昌阁,明代时,已为全国著名的道院,何山道院和小茅山道院是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浒墅关基督教堂,民国时宋美龄曾捐赠银洋。

3.名人文化资源

高新区处于江南富庶之地,素有“诗书传家”的传统,历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著书立说的文人学者风流倜傥,著作等身;潜心悟道的佛教学者,一生弘扬佛法;淡泊名利的隐逸文士旷达潇洒;传统手工艺发达,能工巧匠众多。他们共同谱写了绚烂的文化篇章。

春秋末期,政治家吴王阖闾在位期间,广罗人才,任贤使能,筑阖闾大城(现苏州城址),发展农业生产,整治军队,使吴国成为称霸一方的强国。东晋时期,佛教代表人物支遁来到吴县,选择支硎山,筹建支山寺,潜心研究佛学,传播佛学,创立了“即色宗”佛教学派,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佛学名士。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在苏州任知州时期,大兴水利,治理水患,创办府学,培育人才,名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世人,传诵至今。北宋词人贺铸,晚年退居苏州,后迁入横塘东街,筑宅建园,号贺铸别墅,其词《青玉案》《鹧鸪天》享誉天下。《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末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广为流传,自此苏州横塘名闻天下。明画家、文学家唐寅,擅画山水,笔法潇洒飘逸,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切磋诗文,世称“吴中四才子”,自称“江南风流第一才子”。治玉高手陆子冈,所制玉器人称“子冈玉”,传世作品甚多,在故宫博物院里,至今珍藏陆子冈的青玉婴戏纹壶和青玉山水人物纹方盒等玉雕佳作。明清惠氏经学世家,自惠有声起,四世相传,惠周惕、惠士奇、惠栋三人被称为“三经师”,对经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4.非物质文化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内容,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都属于历史文化资源。[2]

高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涉及众多门类。高新区是典型的传统手工艺之乡,春秋时期已有刺绣、织席等行业,明代刺绣已成为家庭副业,蚕桑种养兴盛,是苏绣主要发源地和产地之一。镇湖刺绣全国闻名,玉雕、缂丝、仿明清家具及雕件、仿古青铜器等传统工艺蜚声海内外。高新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16项,包括“苏绣技艺”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缂丝织造技艺、草席编织、传统中医膏方制作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各级非遗传承人51个,包括姚建萍、姚惠芬2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卢福英、俞挺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高新区民间形成了庙会、香会、赶集、婚嫁等各种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活习俗,这些是高新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苏州市民有“游石湖”的习俗,当夜满月西偏,石湖行春桥的九个环洞水面上都有月影,九月成串,蔚为奇观,谓“石湖串月”一景。[3]白天,上方山举行庙会,晚上,到行春桥观赏“石湖串月”景致,高新区是历史与景观俱佳的旅游胜地。

猜你喜欢

苏州高新区高新区遗址
统编语文教材九(上)第三单元拓展阅读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辽上京遗址
河南省国家高新区创新实力稳步提升
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
广东新认定6家省级高新区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四川新增7个省级高新区
千年遗址 追寻炎帝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