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技工学校“订单式”培养产业工人模式的探索
2020-11-28何莹
摘要:国家一直着重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为保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融合,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方针,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订单式培养模式仍然还有很多困难,以技工学校为例,分析现有教育培养体系,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技工学校;“订单式”;校企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这几十年中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伴随而来的就是近十年来,我国的人口逐步走向老龄化,适龄劳动力在逐年减少,而制造行业的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持续的提升,不再是原先的简单的劳动力密集型,因而高品质的技术型人才非常缺少。为促进职业教育和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中国制造”到“优质制造”,国家、社会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非常高的重视,各级政府部门颁布实行了一连串的举措支持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不断发展。
一、技工院校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先后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文件,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总体要求与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措施,为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办学培育人才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当前,在全球各个国家已产生了多样性的校企合作模式,许多国家按照自身的现实情况,对学校与企业进一步的合作问题有自己独到的分析与归纳。当前,贵州的技工院校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新形势带来新机遇,新举措新发展。面临当前大好形式,如何抓住机遇、破解难题、加快发展,已成为技工院校讨论的热点问题。
2019年贵州省重点进行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探寻构建产业工人培训制度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提高产业工人的专业素质与水平,提升技术型工人的占比。技工院校比照同层次职业院校标准,鼓励更多初高中毕业生接收职业教育,建立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及培训体系,培养“贵州工匠”“能工巧匠”,贵州地区技工类院校相对于中职院校数目来说较少,大多数学校主要以高职类院校为主体,技工院校主要作为高职专业的储备生源,单独针对技工类院校订单班模式办学的学校较少,技工类院校主要集中在企业办学。学校和企业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的两个主体,对于企业,利益是其最高目标,希望学生的培养周期尽量缩短,所以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技工院校,是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但这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这种矛盾会影响到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发展。传统的模式是前两年在校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后一年在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在课程和技能培养方面相对分离,难以融合,所以订单班培养模式体现为集中定岗实习的形式。
二、培养模式问题解决路径
为改善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现状,首先要从入学教育开始,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入学时就开始让学生接触企业,初步了解未来的学习计划,通过留任企业学长分享成长经历,触发学生对培养模式的肯定,在每个学期的教学安排中,应适量安排企业实习实践,促进对企业工作的了解。在入学时开始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建立学习的主动性。每个阶段的学习明确学习要达成的效果。“订单式”教育模式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最主要就是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和培养特定岗位所需要的操作技能,提升生产实践是指技能。
为契合培养要求,要构建合理课程架构,设置主干专业课程,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次序,达到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效果。培养岗位“适用性人才”,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具有关键作用。处理构建合理的学历职称结构,加强教师的实践技能,强化某一专业领域的认知,加强培训,开展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拓宽教师知识范围,提升技能操作水平,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提高团队教师综合水平,建设稳定的师资队伍。引进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专家为学生教授实训实习课程,引进机械设备带进课堂,保证老师的师资水平要与时代同步,教授的内容和课程以及使用的教材也应与时代同步,大力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保证企业长远的技能人才储备,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的问题,又能和学校老师共同研究技术应用等难题,达到合作共赢的局面。
在“订单式”培养模式中,首先改善教学方案,个性定制教学方式。首先构建相应专业的结构平台,整合出不同专业具体的就业方向,在专业基础课学习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懂得学习它的目的并加以应用,将概念、原理、计算方式等通过场景教学,更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安排企业实习实践,提高学生岗位的技术能力。这种理论实训培养相优化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岗位实用性人才提供了培养方法。
通过确定“订单式”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注重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构建稳定师资队伍,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同步改革优化,探索适合技工院校“订单式”人才教育方案,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选择优质的企业进行订单班合作,避免第三方机构介入,避免出现合作中的不可控因素,把握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建立数据库,为培养新一代与时俱进的高技能人才,产业工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烈强,张志霞,金传伟,唐新宇.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障碍与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5(24):9-2.
[2]余思瑶.高职院校校企协同人才模式的实践探索——以订单班人才培养为例[J].职教论坛,2018(06):138-141+147.
作者簡介:
何莹,女,祖籍贵州贵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生技工学生管理方向。
课题项目:
论文属立项贵阳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 新形势下贵州省技工学校“订单式”培养产业工人对比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YZJY2020YB-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