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阅读教学初体验

2020-11-28钱兰芳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能力

钱兰芳

摘要:绘本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合作学习,优化阅读策略,提升英语语言能力,逐渐培养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始终保持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大胆提问,学会思考与分析问题,对自己与他人都能有所评价;对于问题,学生能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进行个性化表达。

关键词:绘本阅读策略;自主探究能力;思维品质培养

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绘本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元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在阅读绘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把握、理解、思考文本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绘本教学和观摩的课例,从三个维度谈谈故事阅读教学中基于提升思维品质的一些有效方法与策略。

一、提高孩子阅读绘本的兴趣,激发阅读欲望

绘本教学要求教师能够立足阅读课的性质,精确地对文本进行定位,避免教学的碎片化,突出整体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渗透一定的阅读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从纵向上,我们把绘本教学分为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从横向上,从以理解文本内容和理清文脉为目标的初读,到理解文本内涵和品位语言为目标的细读,教师都要给学生们“量身定制”一套相应的阅读任务。

(一)进行分层阅读,先粗读,再细读,由简到难,给予信心

合理引导下的自主阅读是整个绘本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有层次地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读前点出并强调中心点,读中聚焦并解析中心点,读后质疑并论证中心点。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帮助学生逐步感知和把握绘本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化。

(二)开展小组合作,进行思维碰撞、思维结构互补,激起学习欲望

教师可以根据绘本内容设置问题,或设计表格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学习。这能给孩子们架起来两座桥梁:一座是故事与孩子之间的,一座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这种结合问题、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也能互相学习,形成互补,增强了故事阅读的互动感、趣味感。

二、找准契机,开拓学生阅读的思维宽度

绘本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知道多少个故事,更不是要让学生去掌握多少词汇量或多少语言结构,而在于更有效地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帮助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找准“故事眼”,抛出关键性问题,引发有效思考

“故事眼”是故事的精要所在,它一般隐藏于故事的标题、篇首、篇尾、封面插图中,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需要去归纳和感悟的。许多绘本教学都可以从封面插图导入,教师可用“W问题”来抛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内在知识结构、通过对封面的描述来导入整个绘本教学。教师应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走进故事,细读故事,抓住主线,提取出关键信息。一系列“W问题”的设计,能够很有效地激发学生本身的思维活动,这是绘本教学常用的一个方法。当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后,我们可让学生直接根据某一插图或某一视频进行英文表述,给孩子足够大的空间去发散想象力,为学生开拓思维创设机会。

(二)教师层层追问,设计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

课堂提问历来都是教学关注的焦点,问题链的设计很好地验证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很大程度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在设计问题链的同时,还要重视语言的生成性,根据学生的发言叠加“话轮”,使学生的语言变得够丰富、够饱满。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打开学生的思维,以有助于挖掘故事内涵及深层寓意。我们要保证课堂中的提问都是优质的,这些问题的优质性主要表现在:可以触发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探索。若问题超越或者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或者偏离应有的教学方向等,就会使我们的绘本教学非常低效。

(三)注重绘本场景转折的揣摩分析,为深度学习文本做铺垫

思维发展即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巧妙利用整个绘本故事发展中的每一个场景或者转折点,提醒学生注意故事每个转折点的变化,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进行体验式学习,提升思维素养高阶品质

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工具,也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思维又是语言的核心要素。思维品质是表现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它表现了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阅读任务,来促进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能力的发展。绘本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感知主题。感知主题是指通过学生对绘本插图的观察和对文字的阅读,教师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想象力,引導其适当运用预测、联想、疑问、评价等思考策略,基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去感知整个绘本故事的情节与发展。

(一)注重插图人物的表情变化,有助于对故事预测和整体的领悟

在绘本阅读中,学生从插图中能解读到很多信息,可以透过图片传递出来的信息,进行更深层的思考。很多时候人物的表情就是一个绘本故事的线索,所以在阅读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善于抓住插图人物的表情,运用多种思维方式领悟绘本故事的深层意蕴。

(二)学生进行故事体验,融入情节,进行情感升华

绘本的特色大多基于情感、人文、价值观,所以在阅读中渗透情感教育是不可少的,这种教育必须是正面的、积极的。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体验人物的情感,感悟主题精神,甚至可以通过演绎的方式对主题故事进行模拟,进而对主题故事的情节有逼真的感受。学生通过故事体验融入情节,其情感在移情中得到了升华。

(三)利用思维导图,让模糊语言变得具体化、形象化

思维导图是人脑获取新知识、处理新信息的工具,可将思维外化。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能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更快地掌握因果关系,抓住中心思想,比较异同点,排列顺序,等等。所以教师应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绘本教学,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去弄清楚故事的要点、脉络,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绘本教学中,笔者有几个小小的建议:(1)在绘本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挖掘故事的深层寓意,而不是教师自己呈现出来;(2)绘本教学后,教师要布置相关的任务给孩子作为学习的延伸(比如和爸爸妈妈分享故事),重温绘本中语言的魅力;(3)对孩子进行绘本阅读书目推荐,并让其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写下得到的启示和内涵。

基于绘本素材的灵活性、趣味性、开放性及其情感教育功能,学生必须有把握整体、理解故事、思考内涵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就是说,无论是目标的设定、环节的设计、教学的实施,教师都要围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进行,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提升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敏.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5).

[2]敖娜仁图雅.中小学生外语阅读素养的构成及教学启示[J].中国外语教育,2015(16).

[3]霍文保.小学英语绘本教学新思路探索[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6(6).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浅析农村初中化学如何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利用“学具操作”机会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培养数学意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生本之美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