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智力因素对声乐学习的作用

2020-11-28杨飞燕

艺术评鉴 2020年19期
关键词:声乐学习非智力因素作用

杨飞燕

摘要:在现代素质教育内,非智力因素在声乐学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声乐的学习与演唱中,不仅要重视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还要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思想,着重从兴趣、情绪、性格三个方面具体阐述非智力因素与声乐学习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探讨非智力因素对声乐学习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声乐学习   作用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082-03

在当今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国内外专家对心理学中的非智力因素做出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成果,很多的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也运用到了声乐的学习与教学当中。对提高學生的学习效率、培养艺术审美、打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在声乐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一位置。

一、非智力因素的界定

(一)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非智力因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辞海》做出的解释是:“智力因素以外全部心理因素的总称”①。长期以来,我们大多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兴趣、动机、意志、情感、性格五种,并且普遍认为这五种心理因素稳定存在于人的学习生活中,是一个人的个性情感的一部分。人的智力系统不仅包括非智力因素还包括智力因素。在声乐学习与教学中,智力因素一般有音乐感知觉、乐谱记忆、声乐的歌词言语、声乐演唱技能等种种心理过程。这些智力因素的差别原因,先天因素所占比例比较大,而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因素。比如说,拥有良好的嗓音条件对声乐的学习固然很重要,但嗓音条件差不多的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却有着不一样的程度。甚至于,嗓音条件非常好的学生的声乐水平低于嗓音条件较差的学生,这就要从非智力因素中的心理因素这一方面来考证了。

(二)运用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在对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探索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非智力因素理论。这一理论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就燕国材的非智力因素理论认为:“非智力因素运用到学校教育中的目的在于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②。因声乐学习的特殊性,非智力因素在声乐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兴趣对声乐学习的作用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③。音乐兴趣会让学生对某个乐器或音乐作品引发关注,并以积极的情绪去探究和掌握它。

(一)兴趣对未来歌唱活动的准备作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上好一堂声乐课的前提和保障。“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是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④。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生有一种与学习兴趣相联系的要求:总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在声乐课未上之前,如果学生带着一种极大的兴趣去分析预习一首声乐作品,(比如,熟悉该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创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情感等)从而激起“知识主宰者之感”,体验到认识的快乐。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课堂新知识的获得就会有一种期待感。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乐观积极、全神贯注、探求新知的特点,有利于营造生动活泼、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二)兴趣对正在进行歌唱活动的推动作用

兴趣是激励学生进行歌唱活动的推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歌唱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歌唱活动成功开展的重要条件。俄国一位著名教育家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可以克服发声和演唱过程中的不足,我们都知道学生歌唱的好坏主要是受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接受能力影响的。

所谓接受能力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接受能力。我们习惯性的都会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好,那么其就有更充分的气息来支撑整个歌唱过程,会投入更多的意志来完成这首歌。当然每个人都会有身体上的不适或心理不适,如果一个学生已经有了一种稳定的兴趣,那么他就会尽力去克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使其感官和大脑都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状态,能够更好地接收教师所传达的信息,达到跟平常一样甚至优于平常的演唱效果。

(三)声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使学生渴望获得更多有关声乐的知识,对声乐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愉快享受学习过程,对以后的学习更有利。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声乐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首先,“加强目的性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需要”⑤。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学习声乐是为了什么,以后到社会上能做什么,即要了解学习声乐的社会意义,如,未来可以当一名歌唱家、一名培养声乐专业人才的声乐教师等。把学习声乐与自己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形成学生对声乐学习的间接兴趣,这样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兴趣才能稳定的保持下去。

其次,设置适合学生的声乐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树立一种学习上的成就感。当学生在开始学习一首声乐作品时,刚开始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完成整首作品,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期完成,运用科学的方法,设置一个阶段性目标。当学生完成了作品的第一部分时,并在适当的机会给予认可,增强学生学习声乐的信心。

最后,增强学生学习声乐的自主性。在声乐的学习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在课下把所要完成的作品做好基本的预习,这样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才能更好地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完善其个性。

三、情绪对声乐学习的作用

“情绪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⑥。良好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发挥声乐学习积极性,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提高声乐学习活动效率,有助于学生对整首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及情感体验有着更好地把握。

(一)情绪对学生声乐学习的推动作用

经研究表明,愉快的积极情绪能增强记忆力,而不愉快的消极情绪会降低记忆力,这就说明情感对学习的积极作用是很明显的。情感可以提高和增强自我驱动力,从而刺激学生声乐学习的动机,对学生的声乐学习起着一个推动性的作用。“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具有良好音乐情绪的人对音乐的反应不论是在节奏、旋律、音准、音色、强弱、力度诸方面都能表现出更好的流畅性、灵活性和敏捷性。这些良好的情绪会使演唱大放异彩,进而统摄审美各因素于最佳状态中”⑦。

(二)情绪对师生交流的作用

声乐课堂不是单一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完成。不但有教师的教,还要有学生的学,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共同承担着声乐教学的任务。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对声乐的学习与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构建。

情绪对师生交流起着维持和调节作用。情绪的维持作用是指其支持、激励个体的音乐行为,使之能够始终坚持达到目标。在实现某一音乐活动时往往会遇到某些困难,此时,情绪对维持学习活动,坚持不懈、知难而进有着重要作用。情绪的调节功能主要是支持、控制、调节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心理功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很多,师生关系是其中较为特殊和复杂的一种。由于声乐课的特殊性,使此类师生关系更为复杂。很多声乐课都是一对一的,学生的疑问也都可以尽心的跟老师交流,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也可得到及时解决。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三)声乐学习中情绪的培养

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是学生学好声乐的保障。首先,教师应加强一些有关作品情境性的培养。往往不同的情境会产生不一样的情绪。欢快的情境会使人产生快乐,忧伤地情境会使人产生悲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关声乐作品背景的情绪情感的意境,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带着歌曲的情绪去演唱这首歌曲,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声乐作品中。

声乐学习中情绪的培养,还应注重直观教学。在声乐课堂上不是简单地教师弹奏,学生唱的模式化过程,要注意学生在唱的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有大脑的参与,甚至适当的让手等感官都参与进来,这种方式突破了一般声乐课堂模式化的过程,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新颖,有趣味。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增强声乐教学艺术感染力。

四、性格对声乐学习的作用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其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⑧。性格是学生学习声乐最显著的心理特征。不同的性格特征在学生的声乐学习过程中也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

(一)内向型性格对声乐学习的作用

内向型性格对声乐学习具有巩固引导作用。内向型性格的学生一般较为安静、腼腆、谦虚,声乐基础知识、基本功比较扎实,无论是在课前、课间还是课后都比較努力认真,节奏、音准及音的强弱一般都不易出错,完整性也比较好。这样的学生一般往往有这种坚韧和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把努力变成一种习惯,这样才能不断地求得进步。反之,如果学生是一种懒惰、娇气、自满的消极情绪学习,只会停滞不前,最终失去前进的方向。

(二)外向型性格对声乐学习的作用

外向型性格促进学生声乐学习中的智力发展,完善对声乐学习情感的表达,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外向型性格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心理活动的表现都是外漏的、诚恳、直爽、精力充沛的。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在声乐学习中显得格外的活跃和兴奋,因此,这就造就了他们积极地学习热情,善于把情感融入作品中,有着强烈的表演欲望,反应较为灵敏,思维也比较活跃。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如声乐考试中,学生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这些优秀的性格特点对其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当然,在声乐学习中,这类学生由于粗心大意、急于求成,经常出现节奏、音高等问题,使歌曲的完整性不够,这样他们在声乐学习中容易产生浮躁、不耐烦的心理。

(三)声乐学习中性格的培养

良好的性格是学好声乐的重要心理基础。前文中分别提到的是内外型性格对声乐学习的重要作用,内外型性格在声乐学习中各有优缺点,性格又是人的一种心理因素,综合三点来看,性格这一心理因素在声乐学习中是有重要作用的。

优化两种性格倾向,培养良好性格,良好的性格促成良好的歌唱状态。无论是内向型性格的人还是外向型性格的人都有其优缺点,二者如果能相互吸收,相互补充,那就为声乐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性格基础。首先,性格内向的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在认真刻苦、沉着冷静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开朗活泼些,特别是在声乐考试或其它的声乐实践活动中,能克服紧张胆怯心理,并把这种紧张情绪转化为动力,以更加积极地情感状态歌唱。同理,外向性格的学生亦是如此,这类学生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在有了积极主动地情绪状态、反应灵敏的基础上,能够更加勤奋认真,克服浮躁、不耐烦的情绪,也能在声乐学习上取得意想不到的进步。

五、结语

非智力因素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彼此联系紧密,因此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应系统、综合的考虑。

非智力因素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育理论。强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逐渐使他们自己规范、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自觉的学习者。总之,就学校教育而言,把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整个过程,递进式、全方位的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帮助学生避免在声乐学习中的一些误区,使学生少走些弯路,加速学生的学习进步的进程,把终身学习理念深入到学生的头脑中。也就是说,为声乐教育改革提供一条切实可行之路,也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著.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3]杨立岗.声乐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张进.试论情绪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01(04).

[5]梅锦荣.心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黄燕.歌唱心理素质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12(04):143-144.

[7]刘益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对声乐学习的影响探析[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16年.

[8]杨敏,赵晓妮.非智力因素对声乐学习的影响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音乐,2007(03).

猜你喜欢

声乐学习非智力因素作用
声乐学习中“高原现象”的应对策略
如何将声乐学习作为音乐文化的积累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声乐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