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材施教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20-11-28郑晓笑

西部论丛 2020年12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创新创业

郑晓笑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促进学生就业,解决就业压力的一种方式,更是让学生在进入职场前创业能力、创新意识的蓄力。为了以学生个人的能力優势和兴趣作为持续优质创新创业的内发力。本文提出基于因材施教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通过多维能力评测系统,检测学生的能力差异。不同的能力学生成组进行阶段性教学,并对阶段性教学过程进行差异化考核,以达到扬长避短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因材施教;创新创业;多维能力测评系统;差异化课程考核

1、研究现状

教育的目的是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智力的发展,成为能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顺应社会发展并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的个体[1]。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合新时代发展的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2]。高职的创新创业的教育不仅是带动学生创业,解决就业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承载的是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挖掘和学生依托自身情况,对个人职业方向的思考。而个人兴趣和能力擅长是主要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和进步、完成职业技能高效变现的内驱力。因此创新创业课程教育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学成技能,尊重不同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的引导和个性化能力发展。但目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面临如下问题:

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学方式方面,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学是计划统一、标准一致、班级授课的统一化教学模式[3]。缺少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没有内在自主驱动力的学习,容易导致“下课即结束学习”,学校创新创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其次,标准化的教学呼应的是考核标准一致,无法体现不同的学生个性差异。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课堂表现形式单一。导致无法真正引导学生从学校知识持续优质创造力的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方面,更多的关注学校创新创业资源的投入,内部学科环境、教学环境、人文环境、硬件环境建设对创新创业教学教育质量的影响[4]。外部政策对创新创业教育影响[5],从“产、学、研、政、行等方面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过程质量 [6],以及创新创业的教育评价指标的构建[7][8]。而个性化创新创业教学方法和差异化的课程考核方案的研究非常少。

从高职学校的因材施教方面,目前因材施教的教育研究更多的是探究结合专业课的授课要求,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关注“避短”。如何依据学生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采用差别化的教法,最终达成的仍是统一的学成目标。缺少关注“扬长”。几乎没有针对商科学生开展因材施教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构建因材施教教学方案

本文探讨将学生的测评能力为主要分类要素,分成不同的能力群体。分类施策,不同能力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引导和能力考核。最终实现以学生自身特点为杠杆,撬动持续高质量创新创业能力。主要实施方案如下

1)建立商科学生多维能力测评系统

从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力和性格形态等维度构建测评系统。学生技能考评主要从所在商科专业课程得分平均值所得,分理论通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成绩。职业能力主要从逻辑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三个维度形成测评题库,根据测评得分判断学生的能力优势和发展方向。性格形态测试学生的性格特征,识别性格类型和障碍表现。

2)开发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按专业技能基础、能力特长、性格类型等维度的实际测评结果进行学生分类,可分成“技术型”、“创新型”、“领袖型”等类别。按类别合理分组,每组最好基本覆盖多样类别的学生。教学过程分阶段进行,完成通识教学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游戏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在小组中发挥各自专长,各司其职、精准强化、协同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同时给予角色互换的挑战,不拘泥于原有专长区域,做到能力的深度发展,思维宽度的开拓。

3)构建差异化课程考核方案

因不同类别的学生在项目中担任不同职位,为了有效的考评学生的学习成效,需要设立不同的维度的考核方案。同时考核的指标既要重点考核专项能力,又要兼顾通识知识。

3、实践意义与总结

创新创业教育正是提倡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向社会提供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与之相适应教育模式是个性定制、分层设计、分组合作、差异性考核。因此,本文探索了从学生个体情况评测、教学实施过程、课程考核的全过程闭环的因材施教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1)为学校教育积累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数据。

目前,教育过程形成的数据比较单一,缺少学生群体能力特征数据,本文的实施过程中,从多维度对学生做能力和性格测评收集初始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的提取学生特征,可为其他教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探索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突破原有传统的统一教学标准,统一考核指标的教学模式。面向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因此,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的工业化教育向个性化、多样化的智能化教育全面转型。按不同学生特点,促进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的落实。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不墨守成规,对新领域的知识进行探索,提高对新技术、新事物、新知识有敏锐的洞察力。

3)打通不同的学生不同教学引导、课程考核方式的联动性。

本文不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某一角度独立提出研究内容,而是贯穿整个教育教学每个环节的改进。系统化构成了“因材施教”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框架。使教学实施更有可行性和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丽,殷珊. 高校人才分流培养方案及因材施教的思考及策略——以建筑学专业为例[J]. 江苏科技信息,2019,36(28):56-58.

[2] 冯艳飞,童晓玲.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研究[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37-140.

[3] 刘邦奇. 智能技术支持的“因材施教”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以智慧课堂为例[J]. 中国电化教育,2020,(09):30-39.

[4] 柴若冰,任艳青,王晓谦. 基于OBE理论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0,22(03):103-107.

[5] 韩颖. 金融发展对创新创业的影响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20,(19):172-175.

[6] 成希,李世勇.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指标构建与权重分析[J]. 大学教育科学,2020,(01):99-106.

[7] 黄丽娟,李达浩,蒋昭群,黄饶裔. “三轮”联动提升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的模式及评价体系[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03):121-126.

[8] 夏红,崔利宏. 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大创项目评价体系实证研究——以X校法学专业为例[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3(01):57-63.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创新创业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园管理问题研究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卷首语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