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官话方言岛中的助词“稳”

2020-11-28谢燕丽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语法化

内容摘要:赣南官话方言岛中的助词“稳”除作结果补语和动相补语外,常用作持续体标记和进行体标记,读作轻声,前者强调片段性特征,后者与当下联系,表达相对完整的事件,主观化和语法化的程度更高。在语言接触背景下,赣南官话“稳”的句法语义特征受周边客家方言影响较大。

关键词:赣南官话方言岛 “稳” 语法化 语言接触

一.赣南官话方言岛助词“稳”的用法

江西省的赣南地区,位于江西省南部,是客家人的一大主要聚居地。赣州辖二市三区十三县,当地方言以客家方言为主,只有赣州市区和信丰县城通行西南官话,在周边客家方言的包围之下,形成了赣南官话方言岛。据李荣先生《汉语方言的分区》《中国语言地图集》,西南官话在江西有两个方言点,分别是赣州市和信丰县,其余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本文主要讨论赣南官话方言岛中的助词“稳”。

赣南官话方言岛的“稳”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一)“稳”作结果补语,意为牢固、不松动。

(1)等船停稳了再上。

(2)用绳子捆稳这些书。

这类句子中的“稳”保留了较多的“稳当、不松动(晃动)”的形容词的含义。

(二)“稳”做动相补语(唯补词),表示动作达成、实现或有结果,语义上相当于“好”、“住”、“上”等。

(3)有一排围栏拦稳,别担心他摔下去。

(4)把杯子拿稳来。

(5)扶稳来,别摔跤。

“拦稳”表示“拦住”,“拿稳”表示“拿好”,“扶稳”表示“扶住”,多用在祈使句中,句末常带语气助词“来”,表示命令或预警的语气。

从结果补语到唯补词,“稳”的意思由最初的稳紧义逐渐泛化表示动作的完结,意义逐渐虚化,与前面动词的词汇化程度更高,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语义上的连续统。

(三)持续体标记,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着”,一般读作轻声。例如:

(6)沙发上坐稳两个人。

(7)桌子上摆稳很多水果。

(四)进行体标记,表示动作的不间断进行,相当于普通话的“着”,也读作轻声。例如:

(8)外面下稳雨。

(9)你不能騎稳摩托车接电话。

赣南官话方言岛的“稳”使用较频繁的是后两种——持续体标记和进行体标记。关于“体”,Comrie(1976)将其定义为“观察情状的内部时间构成的不同方式”,戴耀晶(1997)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体是观察时间进程中的事件构成的方式”。

如果从事件发生的时间进程轴来看,一个完整的事件构成大致包括活动起点、活动进程阶段、活动终点/结果状态起点和结果状态持续阶段,动作事件的发生总是凸显一个或多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持续体标记“稳”所在的动作事件凸显的是结果持续状态阶段,进行体标记“稳”所在的动作事件凸显的是活动进程阶段。

二.赣南官话方言岛中“稳”的句法语义特征

(一)持续体标记“稳”的句法语义特征

用于持续体标记“稳”前的动词一般具有[+持续]的语义特征,因此,能进入其中的动词一般有置放类动词(摆、立、堆、插、搭等)、成事类动词(画、写、刻、绣)、姿态类动词(坐、站、躺、蹲)、穿戴类(穿、戴、披)、执持类(举、端、抱、拿、提)、性状类动词(生、长、结)等,这类事件表示动作发出之后,便经历一个结果状态持续过程。

表示持续义的“V+稳”是从事件内部进行观察,截取的是动作事件的一个片段,不作句子的主干成分,往往还需附有后续成分,否则让人感觉语义未尽。在赣南官话方言岛中,“V+稳”常用于表达背景信息,如“她靠稳墙站倒”,就是因为在所表达的事件结构中,凸显的是其静态的结果持续状态,动作的起始、终结和活动进行阶段在人们的认知图景中未被激活,只有该动作事件结果持续状态中任一个续段被人们所关注,具有片段性特征。

在赣南官话方言岛区域,除了“稳”,还经常使用体标记“倒”来表示动作的实现和达成,凸显的是活动终结点(或结果持续状态起始点),略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表示新情况的出现,偏向于主观判断句。

(10)家里坐稳一客厅的客人。

(11)家里坐倒一客厅的客人。

(二)进行体标记“稳”的句法语义特征

表进行义的“稳”激活的是动作事件中的活动持续阶段,表示动作的不间断进行。如:天上飞稳一只鸟。她在炒稳菜。能进入其中的动词具备[+活动进程]的语义特征。

除出现在存在句外,表进行义的助词“稳”更常出现在句式“在/正在+V+稳”中,“在/正在”常与“稳”同现。如:

(12)他在吃稳饭。

(13)我们在聊稳天。

较之于凸显持续义或进行义的“V+稳”句,“在+V”、“在/正在+V+稳”句式倾向于表达动作过程相对完整的事件,表示与V相关的事情正在进行当中。陈月明(1999)分析了“在”和“着1”的区别,指出“在”侧重活动在进行之中,“着1”侧重动作的持续。“‘在刷牙表示处在‘刷牙活动的过程中,指称包括取牙刷、牙杯、牙膏、把牙膏挤在牙刷上、取水、用牙刷刷牙、漱口等一系列环节构成的行为”,在“在+V”表达的动作事件中,描述的是与当下相联系的动作开始、进行等相对完整的过程。“‘着表示动作的持续,‘刷着牙表示连续反复施行‘刷的动作”,该事件激活的是动词的[+活动进程]语义特征,强调的是反复进行义,相当于赣南官话方言岛中表进行义的“V+稳”。

我们认为,“在/正在+V+稳”句和“V+稳”句描述的事件类型各有不同,前者描述的是完整事件,独立性强,后者凸显的是从一个完整事件中截取下来的一个续段。

“在/正在+V+稳”句式表示进行,是把动作事件与说话当下相联系,更常用于前景信息,而“V+稳”强调的是片段信息,语义未完,更常用于背景信息。据沈家煊(2001),联系当时是主观性的表现,其语法化程度高于不联系当时者,由此推断进行体标记“稳”的语法化程度高于持续体标记“稳”,主观性也更强。

据杨永龙(2005)分析,稳紧义形容词是在动结式的结果补语位置逐步语法化的,后由唯补词演化为持续体助词,进而演化为进行体助词。我们发现,在语法化程度更高的持续体和进行体中,“稳”的意义逐渐虚化,附着性增强,外在表现就是声调丢失,变成轻声。因此,在“稳”的语法化过程中,实际上存在这样一个语法化的链条:形容词>结果补语>唯补词>持续体标记>进行体标记。

三.语言接触下助词“稳”的使用情况

赣南官话方言岛周边地区都属客家方言区,关于“稳”的用法,不乏相关研究。刘纶鑫(1999:738)提到,江西上犹客家话的“稳”有三种用法,除了作形容词外,还可作持续体标记,记作稳1,作进行体标记,记作稳2。例如:

稳1:门口围稳1一群人//碗里装稳1饭//外头落稳1大雨,渠也跑出去//房间里关稳1一个人

稳2:话稳2话稳2,渠就来了//做稳2做稳2,大水就冲过来了

与普通话中“着”的用法相似,稳1常用在存在句中表示状态的持续,稳2表示动作的进行。另外,在江西宁都、石城、大余、龙南等客家方言区内,也有表示持续义和进行义的助词“紧”,用法和意义与“稳”大致相当。

我们推测,赣南官话方言岛“稳”的用法受周边客家方言影响较大。从历时上看,虽然赣南方言岛并未被周边客家方言区同化,长期以来两种语言和文化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保留着异质特征,但是长时间的接触必然会使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互相渗透,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会有所体现。经过长期的接触融合,赣南官话方言岛动态助词“稳”的用法已与周边客家方言的“稳”并无二异。

参考文献

[1]戴耀晶.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2]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陈月明.时间副词“在”与“着1”[J].汉语学习,1999(4).

[4]杨永龙.从稳紧义形容词到持续体助词——试说“定”、“稳定”、“實”、“牢”、“稳”、“紧”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5(5).

[5]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6]刘丹青.“唯补词”初探[J].汉语学习,1994(3).

[7]吴福祥.语法化的新视野——接触引发的语法化[J].当代语言学,2009(3).

[8]易丹.柳州方言的动态助词“稳”[J].语言研究,2012(3).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赣南官话方言岛的形成及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编号:JC17203。

(作者介绍:谢燕丽,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猜你喜欢

语法化
“所有”的语法化微征
清代土默特历史档案中因果连词的语法化及其动因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
湖南祁东话复数标记“一各”的功能及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