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民宿使用后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证

2020-11-27张赫然左云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11期
关键词:沂蒙山民宿准则

张赫然,左云

(内蒙古科技大学)

1 引言

民宿是利用住户自身的闲置住宅,在满足使用者居住等需求的基础上,融合当地的自然景观以及生态环境资源,提供个性化、特色化的住宿场所,主要是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以及休闲等方面的便利,也提供一些颇具当地特色的活动。近年来,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的建设如火如荼,乡村旅游也快速发展。作为乡村建设和发展的一部分,民宿业在创新旅游资源产品、促进旅游经济增长方面作用明显[1]。但是,在乡村民宿的快速建设过程中,相当部分的民宿因为缺乏吸引力而导致鲜有问津,所以如何使民宿保持吸引力是一个重要话题。目前,民宿业通常以“特色民宿”建设为核心,再结合相关衍生旅游产品来形成旅游吸引力[2]。由此可见,民宿建筑的特色与否直接决定了民宿是否具有吸引力。

使用后评价是使用者对已建成建筑性能以及使用体验的反馈,可以反映使用者的需求和建成环境的合理性,为未来相同类型建筑的规划和设计决策提供客观依据[3,4]。对乡村民宿进行使用后评价,可以发现使用者对民宿建筑的需求点以及民宿在使用中凸显的不足之处,为已建成的民宿的适宜性改造和未来民宿的设计决策提供明晰的方向,以此来保证民宿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对乡村民宿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分析影响民宿发展的因素和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对于民宿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对民宿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民宿的定义与分类、规划设计、景观、经营管理等几个方面[5],其中涉及到民宿使用后评价这方面的研究不多,通过使用后评价的研究来推动民宿建筑设计的发展这一方面比较缺乏。目前来说,我国关于民宿的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有:李德梅[6]等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对宁波市的民宿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构建了科学的民宿资源的评价模型;向宇欣[7]等构建了民宿景观的评价体系,探讨了景观的发展目标与设计要点;龙飞,刘嘉铭[8]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构建了民宿聚集区区位选择的综合评价体系,分析了影响民宿聚集区的因素。

本研究综合考虑民宿建筑设计因素和使用者需求因素,构建出一个相对全面的民宿建筑使用后评价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乡村民宿发展形势,匹配人们逐渐提高的体验需求,从而完善乡村民宿设计方面的理论体系,促进美丽乡村的打造。

2 研究方法及思路

使用后评价(POE)的方法主要有量表法、数据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9]。这些研究方法是进行一定的信息统计后,通过研究均值、数值相关性、加权向量及一致性判断、指标元素权重等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在实际的研究中,这几种信息分析方法的应用都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我们需要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其特点见下表:

具体来说,量表法是个体或群体对观察对象所得的印象的反馈,能够直观的反应出观察对象的量化结果,但难以考虑到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数据统计分析法是研究数据的内在规律,对于现实的变化对标准的影响反应不敏感,对于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层次分析法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可以评价目标体系不同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但是其缺点在于一致性检验过程比较繁琐,导致其不宜研究指标较多的目标体系[10];模糊综合评价则是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优点是可以把不同主体意见的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可以有效地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模糊性、难以量化的问题。

乡村民宿使用后评价是针对乡村民宿建成后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地域性、体验性、通用性的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既有以一定程度的模糊性表达的定性方式,也有以数值结果表现的定量方式。因此,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见图1),即在对乡村民宿进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研究对象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扩大信息收集和评判的层次,使结论具备科学性。

3 民宿使用后评价模型的构建

3.1 建立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进行使用后评价的首要环节,指标模型设定的科学性,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最大限度地遵循合理性、准确性、全面性、实用性以及通用性的原则[11]。

表1 POE 研究研究方法表

图1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流程图

就乡村民宿的使用后评价体系来说,由于其评价指标涉及到的地域要素有所不同,各个指标因素的重要性在不同地域资源要求下会有所差别,不同民宿所针对的特色表达也不尽相同。因此,建立满足各种复杂情况、符合不同地域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乡村民宿的影响因素[12-14],在对民宿进行体验并寻求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乡村民宿使用后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反复调整,最终确定了乡村民宿建成后使用评价指标体系(见图2)。该指标体系分为四层指标,第一层为目标层A;第二层是准则层B,分为地域特征、空间形态、功能布局、设施配备和运营管理五大要素;第三层是次准则层C,在准则层的五大要素的基础上转化为13 个三级指标;第四层是指标层D,39 个指标要素是对各自对应子准则层的解释性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民宿的特点。

3.2 计算指标权重

在民宿的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对于研究对象的影响不尽相同,为了明确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来明确各指标权重,其计算步骤如下:

1)构造指标的判断矩阵R

判断矩阵反映了本层级的各个指标要素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重要程度,其基本形式为:

为了比较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本文采用1-9 标度法对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定量描述,其标度及含义如表2所示:

图2 乡村民宿使用后评价体系图

2)确定各指标权重

权重用来表示本层各个元素相对其上层元素的重要程度。本文运用和积法来确定矩阵各元素的特征向量值,从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步骤如下:

首先将判断矩阵R 的同一层级的指标做归一化处理[15],得到,即:

表2 1-9 标注法及含义表

表3 平均一致性指标取值表

3)进行一致性检验

由于判断矩阵中各层指标的重要性在转化为具体量化数值的过程中,每个人的评判的主观性较强,所以要对矩阵的计算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一致性是否合格主要通过判断矩阵的检验系数 CR 来确定,当 CR ≤0.1 时,表明该判断矩阵具有合格的一致性。检验系数CR 的计算方法为:

在明确了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之后,邀请相关专家对乡村民宿使用后评价中的各层评价指标进行逐层打分,在保证各层判断矩阵的检验系数CR 均小于0.1的前提下,确定各层指标针对目标层的绝对权重值,进而得到乡村民宿使用后评价的指标权重(如图3)。

3.3 模糊综合评价

3.3.1 确定评语集和评判等级

将评价等级采用百分制量化,将乡村民宿使用后评价分为五个等级,即评语集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并按百分比进行范围划分,设定很好的范围为80-100 分,较好为60-80 分,一般为40-60 分,较差为20-40 分,很差为0-20分,按照每个范围的平均值作为四个等级对应的加权向量,即U’=(90,70,50,30,10))。

3.3.2 确定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

本评价指标一共分为三个等级,因此邀请权威专家对三级评价指标层中各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对所有三级评价指标因素分别进行评估,得到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式中,表示针对三级元素评价层,民宿的评价结果对于评价等级U 的隶属度。其中,g=1,2,3,…,n,n 为评价等级数目,表示针对某一等级指标的评审专家人数占评审专家总人数的比例。

3.3.3 确定各层级模糊评价值

本研究构建的乡村民宿的使用后评价指标具有准则层、次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级,因此需要进行三级模糊综合评价,具体步骤为:

1)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将指标层元素的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Xi与指标层元素的相对权重矩阵Wcx相乘,得到次准则层各元素的模糊评价矩阵G1,用公式表示为:

2)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将次准则层模糊评价矩阵G1中的评价因子与次准则层中的指标相对应,构成次准则层的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Gm,再与次准则层指标的权重矩阵Wbx相乘,得到准则层的单因素模糊评价矩阵G2,用公式表示为:

图3 乡村民宿使用后评价各项指标权重图

3)进行三级模糊综合评价

将准则层的模糊评价矩阵G2,与准则层元素对于目标层的相对权重Wa相乘,得到模糊综合评价向量E ,用公式表示为:

4)确定模糊综合评价值

将模糊综合评价向量E 与评语集U 相乘,得到最后的民宿使用后评价结果F,用公式表示为:=

4 实证研究

本研究选取“沂蒙山舍”民宿作为研究对象对上述评价模型进行实证探究。“沂蒙山舍”坐落于山东临沂蒙山旅游度假区蒙山人家景区内,有6 处相对独立的院落共14 间客房,配套公共区400 ㎡,建有书吧、画吧、特色餐饮区等。周边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既有5A级景区蒙山旅游度假区,又有李家石屋村等古村落。“沂蒙山舍”是北方乡村民宿的代表之一,也在2017年“漂亮的民宿”年度评选大赛中被评为年度十佳民宿。以“沂蒙山舍”作为实例来研究,能够充分验证本文乡村民宿使用后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1)确定模糊判断矩阵

根据本文针对乡村民宿的“民宿建成后使用后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指标,编辑针对“沂蒙山舍”民宿的模糊综合评价问卷,并邀请相关专家对指标层元素进行评判,得到单因素评价矩阵如下:

2)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专家对指标层元素的评价矩阵的结果,结合指标层元素对于次准则层元素的相对权重,通过计算可以得到“沂蒙山舍”民宿的使用后评价情况在次准则层下的模糊评价矩阵G1,这个过程即为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具体步骤为:

根据上文计算出的指标层元素各自的权重,得到指标层元素对于次准则层元素的相对权重Wcx,具体数据见下表:

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在次准则层下的模糊评价矩阵G1,它的含义是次准则的各项指标各自的评价等级,即各元素所占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的比例,层其中矩阵G1的元

表4 指标层元素对于次准则层元素的相对权重表

以此类推,可计算出矩阵G1,具体数据如下:

3)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上文计算的次准则层的模糊评价的结果,结合次准则层元素对于准则层元素的相对权重,通过计算得到“沂蒙山舍”民宿的使用后评价情况在准则层下的模糊评价矩阵G2,这个过程即为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步骤如下:

根据次准则层元素各自的权重,可以得到次准则层元素对于准则层元素的相对权重Wbx,具体数据见表5:

表5 次准则层元素对于准则层元素的相对权重表

根据上表的数据,计算出表示准则的各项指标各自的评价等级在目标层下的模糊评价矩阵G2,即准则层各元素所占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的比例,矩阵G2中任意元素计算方法如下:

4)三级模糊综合评价

根据上文二级模糊评价对准则层的评价结果,结合准则层元素对于目标层的相对权重,通过计算得到“沂蒙山舍”民宿的使用后评价情况在目标层下的模糊评价矩阵G3,从而进一步计算出“沂蒙山舍”民宿的最终综合评价值。步骤如下:

根据准则层元素各自的权重,进一步得到准则层元素对于目标层的相对 权 重Wa=(0.4481,0.0783,0.0878,0.2512,0.1346),则“沂蒙山舍”民宿使用后评价的三级模糊综合评价集为:0.17228,0.00708,0.01056),这表明,专家对于“沂蒙山舍”民宿使用后评价中,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52%,17%,1%,1%。

5)确定最终模糊综合评价值

根据三级模糊评价得到的综合评价集合G3,结合民宿评价等级对应的加权向量,U,得到最终的“沂蒙山舍”民宿使用后评价结果即:

评分结果为71.443 分,按照本文设定的评分层级,其使用后评价的综合评价属于“较好”一级,这与实地调研的情况基本相符。将数据进一步分析,同理可以计算出准则层指标地域特征的综合评价值、空间形态的综合评价值2、功能布局的综合评价值、设施配备的综合评价值、运营管理的综合评价值为。由此可知,该项目准则层指标评价结果均为“较好”,表明该民宿在各个方面都表现良好,尤其是功能布局、设施配备和运营管理方面得到较多的认可,但还需要在地域特征的表现方面的和空间形态的塑造方面采取措施去改善,从而进一步打造成富有当地特色的精品民宿。

5 结语

随着乡村建设和旅游的深入发展,乡村民宿具有特色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从民宿的内涵出发,综合考虑了影响乡村民宿发展的因素,从“地域特征”、“空间形态”、“功能布局”、“设施配备”、“运营管理”五个方面构建出较为完善的民宿使用后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建立了乡村民宿的使用后评价模型,并使用该评价模型对“沂蒙山舍”民宿进行了使用后评价研究,得出和现实情况相吻合的评价结果,证明了本文论述的使用后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此外,指标体系的权重可以反映出各项指标对民宿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时,根据各个指标的得分不同,可以得出研究对象在某一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明确其进一步的改进方向。因此,本文论述的民宿使用后评价体系可以对民宿的影响因素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向,为民宿设计的侧重点提供参考意见。

猜你喜欢

沂蒙山民宿准则
孪生院子民宿
东胡林民宿
IAASB针对较不复杂实体审计新准则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内部审计增加组织价值——基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的修订分析
你是民宿达人吗
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盛大开园
学学准则
新审计准则背景下审计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