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分析

2020-11-27韩晓飞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广场建筑设计空间

韩晓飞

(潍坊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1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极大的增加了城市人口密度,导致城市整体环境高密度发展。现代城市商业建筑作为城市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城市空间下对其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是实现城市空间利用率最大化,促进城市空间人性化设计,城市人口需求相协调的重要途径[1]。基于此,协调城市空间与城市建筑关系,推动智慧宜居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空间视野下现代城市商业建筑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2 利用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方法

2.1 建筑主体设计要点

城市空间视野下的建筑主体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建筑在城市空间中的象征性、代表性和实用性,利用建筑物本身,将城市发展水平与经济建设水平直观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因此,设计人员需要采用合理的设计形式,确保建筑主体设计具有较强的象征性与代表性。现阶段,城市高层建筑是城市建筑中具有显著代表性的主体,其中塔楼作为最突出部分,对高层建筑形象的影响是直接的。因此,在设计人员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提高设计形式的独特性,赋予其特别的,能够被快速清晰识别的形象。此外,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对裙楼的立面处理,该部分虽然从大处、远处来看,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较小。但是在近距离观察中,由于其与人体尺度接近,其设计精细程度更容易被区分。因此需要设计人员重视该部分设计,在底层空间设计中尽可能丰富层次,营造人性化场所,提高人们场所体验。可以借助景观借用、人流组织等方式,从整体上进行塑造,使其与城市公共空间相适应。例如,北京当代MOMA 社区借助水景为人们构建了集约式人性化交往空间,提高场所人性化。其通过在社区水池和南北两侧进行两层建筑小品设计,为人们提供尺度亲密与设计舒适的交往空间。同时,合理控制社区服务半径,实现集约化建筑空间组织,并且增强人们的交往频率。

2.2 生态环境的有效融合

在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宜居环境,建设宜居城市。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和谐,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首要前提。基于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同样需要做到生态环境的有效融合,才能够确保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存与生活空间,实现城市空间与建筑的和谐统一[2]。具体来说,实现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的有效融合,首先需要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即对城市生态环境及当地环境政策、环境问题等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以确保建筑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其次,建筑设计需要融入绿色建筑理念,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融合绿色环保材料、技术等,确保城市建筑从设计到建设使用都能够与城市生态相统一,从而与城市空间相契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2.3 重视视觉传达设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物质需求基本满足之后,人们对精神文化层次的需求日益提升。基于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还需要重视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给予人们更优质的空间体验,提高舒适度。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还需要重视视觉传达设计。设计人员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水平,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例如,对从当代城市人们的思想与感受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在都市快节奏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愈加匮乏,与此同时对情感沟通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设计人员可以在建筑设计视觉传达中增加人际情感交流与沟通方面的创意,由视觉体验满足情感需求,通过城市建筑空间的新奇与变化,促进人们情感交流,增加城市活力。

2.4 适应性建筑设计

基于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是在建筑设计中实现对城市空间利用的最大化。因此需要设计师进行适应性建筑设计,使建筑与周边的城市空间与环境具有协调性,实现共同发展,彼此互动。适应性建筑设计除了需要具有内在设计逻辑,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外部城市空间与环境进行反馈与适应。具体来说,需要做好形式、功能以及表意三个维度的适应性设计。在形式维度设计中,适应性建筑设计要求充分尊重自然行为规律、人类自身尺度比例,从而更好的把握本质,从根本上进行针对性建筑设计。对于稳定与可变不同部分进行区别对待,同时保留充分的调节余地,使建筑形式能够更好的与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不同要求的城市空间相适应[3]。在功能维度设计中,通常是做好建筑空间处理上的适应性。例如,在围绕流动空间进行建筑设计时,将设计重心放在流动空间,将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安排与穿插,从而丰富城市空间,满足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多样性需求。在表意维度设计中,主要是对文化精神层面的设计,在建筑立意设计时,应当与时代精神、城市文化定位等相结合。例如,将城市地域传统文化融入到建筑设计中,通过在建筑中融入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意象、符号、原型等,形成独特的建筑语言,实现对场所精神、建筑理念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赋予城市空间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促使建筑与当地文化更加具有适应性,从城市居民文化认同过渡到建筑认同,从而提高城市建筑宜居性。

3 基于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人际交互的重要区域,空间内建筑设计合理性直接影响城市人群居住体验。笔者选取某广场商业建筑群设计,对城市公共空间视域下的城市商业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3.1 案例选取分析

某广场位于城市中心商业区,人口密度非常高。广场商业建筑面积为11 万m2,为地下三层、地上两层分布,地上两层建筑体量为东西分置,在中间形成城市公共区域,由地面景观与下沉广场组成。广场采用公共绿地公园概念设计形成公共空间,对周边室内商业建筑进行缓冲和调节。该广场地面建筑采用了体量分置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室外空间丰富性,同时广场中心采用下沉设置,由周边建筑合围而成,并通过建筑地下部分的界面创造了多层级的活动平台。

3.2 基于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分析

3.2.1 空间设计

1)水平空间层次

广场地面建筑通过体量分置与双层表皮设置的手法,形成了过度室内外空间的中介空间层次,具体来说:

①建筑侧界面对空间形成半围合而形成的中介空间。主要表现为在地面建筑的四方体块中间设计开放通道,并通过建筑侧界面进行半围合,最终形成了下沉广场空间(见图1)。

图1 下沉广场空间示意图

②采用建筑双层界面或顶部覆盖设计所形成的中介空间,或者是单侧界面不围合与顶部覆盖设计所形成的中介空间,通常是作为建筑出入口位置的引导空格或联系空间。

2)垂直空间层次

垂直空间层次的建筑设计能够带给人们丰富多层次的空间感,形成立体化空间系统,进一步扩大城市人际交互空间。该广场建筑在垂直空间设计中层次丰富。在地面人流量最密集的区域,以景观绿化与公共交通空间为主,为人们提供舒适环境;下沉广场以零售商铺为主,为人们提供社交与休憩场所;建筑顶层设计屋顶花园,作为公共休闲空间与观景平台。

3.2.2 功能设计

建筑功能设计为复合建筑功能。该广场在商场建筑功能设计中,通过利用建筑界面形成外部空间围合,并且设计出零售商铺的展示面,临街零售商铺直接面向外部公共空间,人们进入临街商铺外部空间出入口,则可以直接进入商场内部,将户外活动与商业购物形成有机复合体,提高了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同时,“逛街”这一活动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购物需求,同时也作为一种社交活动。广场在建筑设计中,将室内商场与外部空间有机连接,能够更好的适应人们需求的变化。在下沉广场中,低层建筑侧界面为临街商铺,并且餐饮商铺将桌椅摆放到室外,为人们提供了活动之余的休憩地,并且促进了餐饮消费,满足商家与顾客双方需求(见图2)。

图2 下沉广场餐饮业态营业区扩展示意图

3.2.3 场所边界设计

该广场中心区域根据场所边界围合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地面层,第二层级与第三层级分别是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地面层边界设计主要以非实体形式存在,从广场中轴线上开敞,打开东西相连接,地块周边形成四方进入场地通道。其他部位则是以玻璃为主的半实体边界,形成场地外部空间与商场建筑内部的互动。地下一层与地下二层边界围合度较高,同样是采用玻璃为主的半实体边界,各层级场所的空间大小根据本层建筑高度而定。三个层级场所边界合围度呈现逐渐增强趋势,空间私密性也逐渐提升。整体来看,从下往上场所边界逐渐扩大,人在位于最下层空间时,上层空间边界不会被遮挡,使下层空间边界高度降低,不会带给人压抑的感觉(见图 3)。

3.2.4 广场智能化设计

该广场作为城市中心商业购物广场,为提高创造优质的场所体验,在整体内部综合设计中,采用了智能化系统建设,所有硬件选型均具有先进性,技术成熟,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投资效益。广场智能化系统根据智能化规范,设计建设子系统包括闭路电视监控、计算机信息管理、智能化广播、智能门禁、防盗报警、智能停车场管理、客流统计、综合布线、中心机房等系统[4]。各子系统管理统一,集中规划设计,提高运行管理质量,确保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场所体验。

图3 边界剖面示意图

4 结语

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高密度城市人口,进一步扩大了城市空间需求。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是提高人们城市居住舒适度,创建宜居城市的关键。基于此,在城市空间视野下的建筑设计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立足于城市空间,提高建筑设计合理性,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实现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和谐统一,对于促进现代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广场建筑设计空间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布鲁塞尔大广场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空间是什么?
在广场上玩
创享空间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广场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