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性滨水园林植物景观研究
——以桂林“两江四湖”为例

2020-11-27代天娇林雯君谭阳张海彬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两江滨水桂林

代天娇,林雯君,谭阳,张海彬

(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1 引言

“地域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某一场地因受其所在地域的自然条件和地域文化、历史背景等因素的特定关联而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特征[1]。随着近些年来,“营造乡土景观”、“建设特色城市”、“关注场所精神”以及“乡土植物”、“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热点被大家广泛地关注。在城市更新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深入地考虑城市的人文历史、地域特色等因素,宏观上为整体城市的景观独特性提供理论指导,微观上为景观要素的细节设计提供参考。

桂林城市的自然水系发达,“两江四湖”作为桂林市开放的自然景观带,不仅是具有旅游观光的价值,同时也是沿线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活动场所。桂林的两江四湖滨河绿地植物景观通过地带性植物群落的保护和营造,实现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与景观功能,形成桂林独特的城市自然和人文景观。通过对“两江四湖”滨水带状景观的研究,对漓江城市段其他景观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结合城市景观营造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找到现代城市滨水地段地域性植物景观营造的要素基因。

2 研究地概况

桂林北接湖南、贵州,西南连柳州,东邻贺州,属山地丘陵地区及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经亿万年风化浸蚀,形成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桂林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表1 桂林“两江四湖”垂直植物群落配置

3 植物种类丰富,乡土植物体现地方特色

桂林园林植物资源丰富,绿地常用园林植物 429 种、103 科、223 属,“两江四湖”所用植物有 88 科、145 属、254 种。乔、灌、藤的常绿与落叶、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交叉配置,在保证四季常绿的前提下同样也能够有较为明显的季相变化。作为桂林的环城水系,包括漓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木龙湖、桂湖,全长7.33km,水面面积38.59 万m2[2]。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揭示的,景观“地域性”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综合[3],探究植物景观地域性的营造,乡土植物的运用与外来之物的配置将是研究的核心所在,“两江四湖”在不同的地段,结合水系的名称,采用了桂花树、榕树、水杉、棕榈、银杏等乡土植物为主要树种,滨水地段的植物景观主要营造垂直的植物景观组合,结合当地的石灰岩风化石设置小的亲水平台,给人亲近自然的感受。以本地乡土植物为主,辅以观赏性状良好的外来品种,既回应了原住民的儿时回忆,又丰满了滨水地段的植物景观体系,彰显了城市地域特色与人文沉淀,同时增加了一定的异域风情,表现出了朴素实用、开放灵活的文化特点,以植物为载体表现在景观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

“两江四湖”滨水景观带整体的尺度相对窄小,除去重要的景观节点设计以及部分码头的设计,景观带跨度平均为110m,临岸设置有交通线路,部分地段结合整体滨水地段景区的营造,采用供观赏性较强的树种。如滨江路段采用香樟树作为行道树,高大的主干,自然多变的枝干为滨江路增添了不少韵味,深褐色的树干寄生着蕨类植物,生长出嫩绿的新叶,呼应周边的杉湖与象鼻山公园的景观,烘托了清幽的自然景观氛围,行人置身其中如诗如画。

从设计之初,两江四湖的景观规划依托充分开放、民主投票,让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来选择自己生长城市最符合理想的美化方案,从景观设置建设的源头就融合了当地居民的审美与场所认同,植物造景的自然化与地域性得到充分的考量,更加突出了植物景观地域性特色。

4 桂林“两江四湖”植物景观营造地域性的比较

4.1 与洛阳地区滨水地域性植物景观的比较

在洛阳隋唐遗址植物园滨水地段的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三种手法。

①自然的驳岸、块石与水生植物相互映衬点缀,以地形的变化为主要手段进行滨水驳岸的处理,增添了乡间自然的野趣,不加修饰的灌木丛搭配孤植小乔木加之迎春花等观花植物增添季相的变化,疏密之间透出别处的景象,伴着水流的声音,使人感觉更加贴近自然;

②隐于竹林之间,设置小石桥搭配野菊花、一株幼年的柳树等营造清幽的意境;

③在主要游乐活动的区域,地面铺装相对规整,以垂柳、栾树等乔木类植物为主进行成排种植,相互搭配。

隋唐遗址植物园主要作为居民假日休闲的游乐区,半开放的形式与两江四湖全开放的形式有所不同,地形的变化更爱多样,滨水地段的植物景观跨度多样,植物配植的形式更加多样。乡土植物与外来之物的配比为1:1,植物景观营造更好地完善运用乡土植物与外来植物的融合。园区内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比为1:3,这与北方地区植物绿化的选择相符,使整体的地域特色明显[4]。

4.2 与昆明地区滨水地域性植物景观的比较

昆明被誉为“春城”,其“春”主要表现在四季常青和丰富的观花植物景观,营造出“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地域性特色植物景观。

官渡古镇中心水景区植物种类繁多,且多用现代城市常用的植物类型,如垂柳、石楠、红背桂、南天竹、鹅掌柴、杜鹃、细叶警距花、常春藤等,配置手法又与周围的景区绿地景观配置有所区分,营造出相对独立的滨水休闲绿地。群落为“大乔一小乔一灌木一藤本一草本”的结构,整个群落采用垂柳作为主要的景观植物、建筑周围丛植竹子,运用中下层常绿植物的配置来营造小园林的厚重氛围,如石楠、红背桂、鹅掌柴、大叶黄杨、春芋、常春藤等[5],使群落稳重而富有层次变化,绿丛中的点点红色、黄色,为大花美人蕉、艳山姜、紫薇等,此处作地被等观花植物,使群落夏季的色彩搭配上也显得稳重但又不缺少亮点。该群落植物种类丰富,但每种植物的数量少,体量小,与水面、建筑大小相符合,颜色以清新的绿色为主调,整个群落精巧、稳重。植物配置起到了丰富水岸线的变化,软化景观廊及滨水平台的轮廓线,提示空间的转折等作用,并与景观亭一起形成对景或框景。

表2 洛阳常见园林植物

5 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营造策略研究

人们自然心理的亲水性决定了滨水景观的必要性及其重要地位,独特的气候、地域条件决定了其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水资源的优越性。“两江四湖”的设计施工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滨水景观的案例。通过“两江四湖”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营造与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滨水景观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不同地区滨水植物景观地域性营造的策略有明显的认知。

城市的水系通常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起源,植物景观营造作为滨水景观最为重要的自然因素,在于水系之间的相互印衬,表现出当地特有的自然文化意境,将历史文脉渗透其中,地域性植物景观营造,也应是地域文明的复刻。

6 结语

我们沿着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一路狂奔前行,未来或许会如中国学者吴承照教授在《风景园林60年‘访谈’》中所说的进入闲暇文明,休闲和游憩将成为精神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逐水草而来,就绿色而居”,人们对逃离冰冷建筑的欲望、对植物景观的美好向往,滨水景观的独特性将继续作为文明发展的载体,也将是地域文化最好的讲述者。

猜你喜欢

两江滨水桂林
凶手老罗
桂林行
简单点,再简单点 重庆两江新宸全宅智能私人别墅
医者颂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如果我有剪刀手?
乐!乘动车,看桂林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