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丘陵地区乡村邮政服务点布局研究
——以湘潭市潭市镇为例
2020-11-27黎玉妃黄颖徐思琦汪海
黎玉妃,黄颖,徐思琦,汪海
(湖南科技大学)
1 引言
2020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表《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意见中鼓励通过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支持邮政快递等企业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市场的有效开发与脱贫致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快递服务业、物流产业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背景,中部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崎岖的地形地貌,在改善乡村快递服务业与物流业体系中都具有更多挑战,湖南省委提出了《关于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做好“三农”工作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提升农村物流节点服务功能。位于湘潭市的潭市镇立足于传统农业、积极吸收新型物流产业,形成初级邮政服务体系。结合当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传统的邮政服务体系在满足当前产业运输需求和生活服务需求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不足,从潭市镇的邮政服务点布局的研究工作中探讨中部丘陵地区乡村邮政服务体系的有效改善途径。
2 中部丘陵地区乡村概况
2.1 综合概况
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个相邻省份,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绝对高度在500m 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200m,主要地形为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起伏小、坡度缓、地面崎岖。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宜农作物生长,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农业作物为水稻,盛产棉花、甘薯、油茶、油桐以及茶叶等。
经济社会发展受地形因素影响在不同程度上面对诸多不利条件,湘潭市潭市镇作为中部地区具有远离城市建设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落后等诸多特性的代表乡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留守多为老年人和孩童,产业结构以农业、能源业、原材料工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高,二、三产业比重低,产业结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农业现代化程度不足,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2.2 现状邮政体系概况
1)数量少,布局不均
初级邮政服务体系中,邮政服务点数量少,布局分散且不均,相互联系弱。
2)交通运输设施结构不合理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市场范围交叉严重,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中心站数量少;在到达乡村的最后一公里距离上,各类枢纽中心的建设落后,标准化程度急需提高;不同运输方式和标准不一致,拉低物流效率。
3)信息化落后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多停留中心镇级别办公室,信息技术滞后;缺乏有意识的数据保留、采集、分析、研究,未实现物流全过程的信息化。
4)技能型人才匮乏
经济落后,人才吸引力弱,无政策倾斜措施吸引专业技能人才、科技研发人才的进入,人才的缺乏极大的制约邮政发展水平。
5)邮政服务体制不健全
物流体制处于各个物流企业条块状分割的管理体制之下,彼此发展竞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混乱,管理机构冗杂。
3 以湘潭市潭市镇为例
3.1 潭市镇概括
潭市镇地貌属典型的丘陵地区,有“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一说,地势西高、东北部平缓。湘黔铁路、潭邵高速公路、娄湘公路横贯镇境,对外交通较便利。
目前国土总面积为127.8km2(折合19.17 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31.42km2(折合47130 亩),园地1.77km2(折合2661 亩),林地4.99km2(折合7485.5 亩),水域 7.75km2(折合11629.5 亩)。全镇现辖3 个居委会,20 个村庄,412 个村民小组,约50000 多人。潭市镇镇域人口数量较多,村民日常生活对快递的需求,体现出潭市镇的邮政服务发展的潜在空间。
除人口优势外,潭市镇资源丰富,特色突出(见图1)。油茶是潭市镇的特色农产品,素有“油海”之称。全镇约有5 万亩油茶林,年可产茶油300 吨。镇域有多家种植合作社和榨油坊,如:长城村的湘乡市胜明油茶种植合作社等;油茶产品远销省内外,每逢油茶生产季节,各地客商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此外,蚕桑、茶叶等农产品产量也极其丰富。同时随着农村电商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潭市镇农产品的销售对邮政服务也有了新的需求。
3.2 潭市镇邮政服务现状特征分析
3.2.1 邮政服务点分布现状
潭市镇目前在中心村/重点村布置了邮政代收点,主要集中在过村公路一侧,结合小卖部、村级服务点等公共性强的场所布置。但一些基层村(如长城村、九雁村)还没有全覆盖,且代收点的只能提供快递暂收服务,无法提供邮寄等其他服务。
图1 潭市镇镇域产业分布图
3.2.2 邮政服务配送模式现状
潭市镇目前除乡村邮政外,还有中通快递、圆通快递、韵达快递、顺丰快递等公司网点。除乡村邮政设有独立网点外,其余多是五六家快递公司共用一个营业网点。乡村邮政主要按照渠道经营、要数分销、项目管理、质量监控的方针,采用配送+分销的运作模式,通过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村的渠道网络,为农村提供农产品生产资料等快递服务及农村快递消费品的分销代理和配送服务[1]。
3.2.3 邮政服务现状问题
目前潭市镇中转站-网点的邮政服务配送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服务点不合理
邮政公司的专营点建设尚未科学到位,辐射范围不够;单一分散的服务点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的网络体系;以基层村为单位设置服务点无法便利村民数量较多的村庄。
2)配送密度低
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由于地理区位和物流需求的分散性,潭市镇基层村的配送频率基本维持一周两到三次。统一配送率低,缺乏高效率的快递配送,导致快递成本高[2]。
3)信息交互少
村镇间间隔距离远,村民的信息来源渠道闭塞,很多农产品的需求市场信息并没有及时反馈。对调查问卷进行叠加分析后发现,未选择邮政服务进行农产品物流运输的村民中,88%没有接触或极少接触乡村电商等网络渠道,无法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以及邮政服务等相关助农政策信息。
4)服务水平低
乡村邮政营业网点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服务态度、信息传达、产品分拣、卫生安全等存在一定的问题。从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只有32%的村民对现有的邮政服务水平表示满意,68%的村民表示很多方面仍需要提高。
3.3 潭市镇邮政服务需求特征分析
3.3.1 需求特点
1)需求的层次性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乡村网购人数增加。而从网购人群的年龄构成来看,青壮年最大比重约为77%,青少年网购的人数也占着一定比例。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需求特点,呈现出年龄需求的层次性。
2)需求的复杂性
谭市镇村民对快递的需求涉及到农业生产原材料、生产资料和生活中生活用品、电子产品以及学生的学习资料和文具的购买等。
3)需求的分散性
农村消费习惯与消费结构均呈现独特的特征:女性、年轻、重促销,而电商采购行为仍不够成熟[3]。农村生产、供给和需求等一系列快递活动都表现出分散性的特点[4]。而现存的邮政服务点对于村民接收快递并不理想。
3.3.2 需求内容
1)农产品的销售
潭市镇物产丰富,特别是油茶等农副产品。在信息网络化的大环境下,潭市镇的产品需要凭借邮政物流体系将产品外销,提高产品知名度的同时,促进村民的增收。
2)生产资料购买
随着农业现代化,潭市镇需要与时俱进,使用各种先进的农机、零配件、及其他农业生产作业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解放出更多劳动力进行其他劳动。
3)生活性邮寄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发现,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潭市镇很多原住民已经在城镇购房安家,剩下老人在乡村老宅生活。居住在乡村老宅的老人会邮寄一些土特产给子女,子女也会邮寄衣服等生活用品给老人。
潭市镇村民生活、生产对邮政服务的需求大,但现状的邮政服务与其需求并不匹配。如何提高邮政服务水平以期与潭市镇经济、社会生活接轨,是今后潭市镇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
4 建议与对策
4.1 选择合理的服务点,完善邮政布局体系
在潭市镇生活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村民对邮政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邮政系统在农村地区的成熟网络布局,整合单一分散的服务点,形成相互联系的网络体系。潭市镇选择乡村邮政服务点应建立在居民点较为集中处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同时,邮政服务专营店的选址也应因地制宜,可依托便利店或者商店设置。因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当地村民,设置在居民点村民集中的地方,可便利广大村民。以基层村为单位设置服务点无法便利村民数量较多的村庄,基于潭市镇地域广、人口不集中、收入两极分化的特点,在湘乡市建立邮政中心,在潭市镇上建立网络节点,在各个村上设置邮政服务网点。其中,在潭市村、新群村、安全村和小车村四个村民数量较多的村子设置中转站,通过缩小选址范围使邮政布局更加完善,同时保障潭市镇邮政服务网点的覆盖范围(见图2)。
4.2 扩大乡村产业规模,合并乡村居民点
图2 潭市镇镇域邮政布局体系规划图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潭市镇乡村产业规模,着重发展潭市镇的油茶和桑蚕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资源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打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全面激活潭市镇的农村市场。扩大产业规模,合并乡村居民点,潭市镇对邮政服务的需求密度增强,从而提高统一配送效率,节约配送成本。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实现道路全部硬化,连接农村断头路,形成完善的道路系统,并贯彻落实“最后一公里”行动[5]。中部丘陵乡村对外通信比一般农村阻力更大,需健全完善以“村邮户箱” 为重点的邮政普遍服务终端设施建设,形成以邮政枢纽设施为核心,以邮政网点为基础,以运输网、信息网为依托,以信报箱、村邮站为终端的邮政普遍服务网络[6],培养专业的乡村物流人才收集和管理乡村物流信息,解决当前潭市镇邮政服务信息获取渠道狭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4.4 提高服务水平,满足村民的生活生产需求
对邮政点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同时雇佣并培训潭市镇的年轻人进入到当地的邮政点的工作岗位来,充分发挥老百姓主体作用。提供系列化的特色服务,邮政部门要提供产品技术信息、收订上门、配送到户,充分考虑到潭市镇众多的独居老年人和留守儿童。加大邮政业务宣传,以遍布潭市镇农村的邮政支局(所)和邮政便民服务点为窗口(“邮掌柜”,“农村e 邮”),使更多的农民逐步认识和接受邮政服务。
5 结论与展望
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现代乡村物流建设已经得到关注与改善。乡村邮政的发展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依托企业进行,政府起到引导、扶持、规范和服务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乡村邮政建设也将逐步走向智慧型道路。乡村邮政将以现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提高农民幸福感为目标,精准定位邮政服务点规模,合理布局乡村邮政体系,人性化邮政服务,智能化邮政管理。以更加科学、高效、便捷的服务,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进而实现乡村的全面发展与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