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三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探索

2020-11-27施玲玲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设计课堂

施玲玲

(南师附中行知分校,江苏 南京210007)

“新三基”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即基于脑的教育、基于网的教育和基于小班的教育。基于脑的教育,是把学生的内在潜力与潜能开发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立足点;基于网的教育,是把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力;基于“小班”的教育,是把师生关系的最和谐状态和学生学习环境的最佳状态作为构建教育理想生态的最好模式。“新三基”的提出,是学校教育突破自我的一种反思,是对学校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发展定位,是对教育重新回归本质的一种创新落实。

1 “新三基”引领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育理念转变

1.1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善用“任务驱动”(基于脑)

基于脑的教育深化了建构主义中重视知识间的联系这一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技术课堂的任务应该由学生的需求出发,以此构建教学设计,激发孩子的内驱力,给予学生最适切、最有效的教育服务。

1.2 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巧用“网络资源”(基于网)

基于网的教育憧憬是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未来社会一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让学生掌握随时随地获取教育服务的能力才是最终目标。在网络中挖掘出的学习能力将是成倍增长的知识财富。

1.3 让教育立场儿童化——活用“小组学习”(基于小班)

基于小班的教育所追求的是每一位学生基于底线的差异发展,而现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弱化了个体差异,过于简单粗糙的分工使得评价单一。小组学习需进行精致化的设计,从环境到教学方法、教育态度、教育管理层面都要实现教育公平。

2 “新三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变革实践策略

2.1 变“任务驱动式”为“任务触发式”

基于脑的教育强调真实世界的情境,为学生创建体验丰富、复杂的情境,进而消除学生对失败的恐惧。任务驱动是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展开,驱使学生一步步达成教学目标,但是这些任务都是教师根据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后设计的,而始终贯穿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行为与创新目标如何得以真正实现其实才是最难做到的。

笔者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尝试每开始学习一个全新章节时,先以调查问卷形式结合四维教学目标的引导,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在本章节中最希望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对每节课的任务设计进行精心编排,使课堂中由自主学习获得的信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完成任务时合理利用图形化、视频化、游戏化的呈现方式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助力于知识学习。

例如学习“计算机与信息安全”这门课程内容时,通过课前调查问卷整理归纳,发现学生对一些特色鲜明的病毒兴趣浓厚,而对如何提高信息安全并不重视。由此,调整原本的教学设计,首先让学生机模拟中病毒,学生在惊呼中热烈地主动表达电脑所中病毒后的症状表现,通过纸质学案,让由于时间限制没能一一站出来描述的学生记录下自己的即时感受;接着让学生独立在学件或网络中寻找所中病毒的类别以及解决方法,为了让电脑恢复使用,学生们理所当然卖力地展开自主探究;之后再引出如何防范病毒的具体举措,学生们就顺利成章研究了下去;再以一组图片、视频等形式给学生呈现一场信息安全危机模拟,并请学生畅谈遇到的例如木马盗号、重装系统、重要信息丢失等生活中的真实遭遇,学生们的热情再度点燃,随后展开“谁的密码最巧妙”小竞赛,设计不易破解又科学的密码组合,启发学生归纳出提高信息安全性的方法。整节课学生在丰富、安全、放松的环境中发挥脑的最佳功能,根据触发的一个个问题,从而不断解决问题。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达成教学目标,更应该探索具体的提升学生学习力的途径和方法。

2.2 在网络与课堂的整合中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多媒体网络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已基本覆盖南京市中小学,电子书包、IPAD 希沃大屏已开始在课堂中崭露头角。基于网的教育旨在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检索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寻找到最有利的教育帮助,把自己的经验、创意和成果进行展示和分享。

本校引进沪江网校的开心词场,沪江单词的闯关游戏完全可以借鉴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例如在电子表格软件教学中,通过公式与函数及宏的设定,实现闯关任务设计,以挑战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打开自主学习的大门,以“攻关”的形式,实现因材施教,攻克一个关口,获得一个勋章才可进入下一个学习关卡。随着新课改应运而生的电子学习档案袋如今已被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弃如敝屣,其实电子学习档案袋正是基于网的教育中最有利的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大都有QQ 空间、个人博客,在网络世界中建立自己的小王国,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将电子学习档案袋作为自己的学习王国,不仅可以上传任务作业,记录学习感受,更强大的功能是局域网络资源共享,分享交流。教师需要做的是率先建立自己的账号,将备课素材、教学设计、课学件、音视频资源等都保存下来;之后在新班级教学之初,耐心引导学生用好这个平台,开始要积极组织话题讨论,甚至可以讨论游戏;将每节课学习结果与学分公开呈现,建立每节课的自评互评栏目,只要简单勾选就行,以最简单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使用习惯;一学期下来不仅有了完整的学习记录,也无形中搭建了班级网络学习平台。进而可以延伸至整个年级进行局域链接,网络共享,甚至形成整个学校的数字化资源平台。目前,在所教过的三个年级共8 个班级中试行,收获颇丰,学生在完全自主的平台中化被动为主动,更新了传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他们能更主动、更投入、更愉快地学习。

2.3 让小组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巧妙结合

基于小班的教育让分组活动学习有了更适宜的发展空间。小班化倡导全纳型教育、个别化教学、活动性课堂,突出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关注百分百课堂参与度;着力激发个体、同桌、小组、全班的活动,达成课堂时间和空间的活化与创新;师生教学活动的密度、强度和互动度增加,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应用程度。笔者在文档设计综合教学中进行了一次大胆尝试。借由学校组织的“各国代表运动会入场式”活动,以此为契机将一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抽签选择一个国家,每个小组4 名成员,给每位学生发一张设计主题活动记录表,按要求操作并记录。具体分工如下:①图片搜集员,负责搜集有关国家特色的图片信息,并保存在指定文件夹中;②文本搜集员,负责查找、归纳、编辑有关国家信息的文本资料,去除格式保存在指定文件中;③版面设计员,负责进行版面设计,绘制布局草图;④技巧操作员,阅读教师提供的操作技巧学件,掌握如绘制自选图形、插入艺术字等技术,根据模拟任务熟悉各项操作。半节课后各小组再次抽签,选过的国家将不再重复,再次选择自己的分工,不能与上次相同,按同样要求继续完成活动记录表。以此类推,这样2 节课下来,每个学生都体验了4 种不同角色,第3 课时教师汇总大家搜集的各类素材,学生自选1 个国家开始独立创作青奥国家特色小报。以这种小组合作又注重个体参与度的全新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既体验到了小组内的每种身份最后又能完成独立的作品创作。在评价环节中,结合主题活动记录表及独立创作情况,开展自评互评。该教学设计充分遵循了底线规约与差异设计相结合、面向全体和特别关照相结合、全班教学与小组教学相结合、统一评价与适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在体现主题活动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享受乐趣,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

3 问题与反思

在“新三基”引领下,笔者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教学设计,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进行了如下反思:①探究信息技术课程变革需要不断发展更新的教育理念及进行教育理论基础的学习;②脑科学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在教研中积极开展将脑科学研究领域的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的研究,更通俗说是一种对学生学习力的研究;③如何将教学原则、教学设计、课堂管理三者更好地结合,是未来一个重要的课题;④如何将思维导图引入信息技术教学,从而使知识系统化,通过个性化记忆,获取创造力;⑤基于网的教育,必须加强网络与学习的理论研究;⑥基于小班的教育,要积极探究品质和科技的应用;⑦将项目教学研究合理引进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新三基”给教育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是挑战,也是契机。笔者将不断探究如何运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实质性地尝试“教与学”在理念、方式、手段、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革,力求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创造更广阔的空间、更密切的联系、更丰富的知识库和更自由的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设计课堂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甜蜜的烘焙课堂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美在课堂花开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