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协同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机制的构建
2020-11-27陈岩
陈岩
(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223300)
现代社会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科技的迅速进步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能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适应性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一代年轻人才直接关系到中国科技的进步和在国际中的竞争地位,如何协同各方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创业指导和服务、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年轻人,成为了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经国内外高校的讨论和实践,总结出协同资源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新长效服务发展机制,结合学校和社会优质的创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极大的保障。
1 资源协同视角下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机制的意义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政府既然鼓励大学生创业,那么院校整合校内资源、社会企业资源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机制就具有重大意义,具体如下。
有助于整合校园、社会创业服务资源。资源协同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服务发展机制能够把地方经济发展和教学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好就业的专业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去选择,然后这些专业就会让院方投入更多的设备和资源,让其能够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创新创业发展机制的实效性。
有助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实现社会资源、政府资源、校内资源的有机协同,让学生提前迈入职业当中,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着重大意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对于人才方面的需求。总体而言,在资源协同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长效发展机制中,院校、企业、政府、学生之间是相辅相成、互惠互利的关系,利用协同合作,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
有利于高校教学理念的转变。当下高校教学多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进行各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会忽略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创新和自由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且教师难以构建出一个自由创造、自主探索的交流平台,学生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一味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导致校内从事的创业活动和今后步入社会的实际需求存在巨大差异,通过合理配置校内资源,有助于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全方位培养。此外,当下高校教学通常是围绕教学进行课程设置,学生严重缺少实践和探索的机会,现代教学既注重技能的提升,也重视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终身化方面的教学,学生今后必然要经历步入社会的进程,通过社会资源和高校教育的融合,构建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是高校教育的主旋律,社会和校园资源协同背景下,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同样会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到首位并且渗透到每一堂课程当中去。通过构建出完整的创新创业发展体制,很大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思维面,思维方式和思维深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展,让他们的思维不再局限于课本当中的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实践知识的培养,并且让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专业创新的重要性,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巩固了学生以往学习的知识,增强了他们的进取心和职业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最终实现企业和校方的互惠共赢。
2 资源协同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机制构建的原则
校方、企业、政府共同育人的原则。一方面,创新创业发展机制的目的是为社会、科技、事业单位培养出综合型人才,大学专业方面也是如此。资源协同的内涵是指充分借助于政府资源、校内资源以及和高校资源实现共同育人。三方资源协同的范围和形式都是多元化的,在教育投资、教学环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合作,最终达到共同育人、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增大企业效益的目的。另一方面,高校和企业事业单位间的合作,在发展机制构建过程中,校方必须要规定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学业设计,并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当中去实践,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达到双方共同育人的目的。从本质上来说,高校、政府、企业单位双向参与、共同育人是全面贯彻国家创新创业协同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
互惠互利原则。在创新创业发展机制构建过程中,资源协同的关键在于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企业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中,并以此来推动双方进步时协同合作的要点。高校参与到企业当中去,以此来提升高效办学的效益,互惠互利是实现资源协同的前提条件。高校方面利用校内人才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人才资源,给企业的各个方面提供便利,企业部门则需要给校方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以及学生的实践场所,提供资金、平台资源。总而言之,创新创业发展机制的构建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给对方各自需要的资源,而其核心内容都在培育出创新创业型人才。
3 资源协同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机制构建的策略
整合校内资源,构建校内创新创业服务机制。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发展机制的重心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指导及实现学校的资源整合,要抓住学生使用度高的应用进行重点建设,比如与学生日常息息相关的学生创业学习系统、网络教学平台等,校方要把这几个部分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并在实际的使用中,重视师生使用情况的反馈,通过反馈,找到创新创业发展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在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时,要重点突出创业资源模块、学生的登录入口,登录后的创业资源呈现都需要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建设。另外,在国家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上级部门和一些企业都在给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诸多便利,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搭建好的平台,降低移动互联网建设的成本。最后,就是要搭建好数据交换平台,让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更加倾向于规范化和服务精准化。
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产学合作。产学合作是整合社会资源、校内资源并给予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重要方式,产学协同就是在全国范围选择好几个合适的实习基地,并将之作为长期的校外实践场地。高校要定期派出学生去实习基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并聘请实习企业的工程师到校内对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指导,并提出毕业设计的要求。企业方面完全有义务接受学生,让其参与到实践当中来,并在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上进行一定的指导和鼓励,保证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都能经历社会和职业的磨练,在相关设计人员的指导下,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而是真正应用到实践,构建出高效的创新创业发展机制。所以,在新时期下,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校企合作资源,让其发挥的作用最大化,并建设好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构建创新创业发展机制打下基础。此外,高校还可以采用紧密型的产学合作教育方式。紧密型的产学合作教育方式实际含义就是双向参与,共同制订一个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和培养目标,两者共同承担起培养学生和毕业设计指导的重任,比如相关产品项目的设计、新项目的研发等,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和一些合资企业,这些企业尚且还不具备和高校进行相关项目合作的条件,但是他们又希望高校能够给他们在专业方面的支持以及攻克一些技术上的难题。总而言之,高校或者高校学生要走出学校,主动参与到和校外单位的合作当中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加强和校外企业之间的合作,在此过程中构建出完善的创新创业发展体系。
开展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创业训练就是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创业实践把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研究出的优秀成果推向社会市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意识。比如说在校内建设一个大学生科研基地,这是属于校方的投资,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各个领域是如何运行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业过程的演练,把社会实际创业过程作为示范,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其中,并从中获得大量的实践经验,明白创业的艰难和困苦,并在此过程中制订出科研基地的管理方法,让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科研区内。
4 总结
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机制的构建能够极大地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创业积极性以及提供充足的创业指导,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业资源,并为其今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入大量的适应型人才,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是检验人才的核心依据。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不断增加,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机制的难度也不断增大,而资源协同就成了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只有充分协同社会、校园以及政府的三方面资源,才能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