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城市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现状*

2020-11-27杨连招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1期
关键词:病患者高血压病原发性

张 瑛,杨 永,杨连招,陈 玲

(1.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530222;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02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主的一系列疾病,已造成全球超过60%的死亡和伤残,预计该数字到2030 年将达到75%[1]。欠发达地区(城市),是指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潜力,但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技水平还不发达的区域。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有不断加大的趋势。2011 年,第66届联合国大会预防和控制慢性病高级别会议通过了《关于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的政治宣言》,该宣言是全球领导人首次对攻克心脏病、脑卒中、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所采取的具体行动达成共识[2]。2013 年,第66 届世界卫生大会又通过了《预防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2013—2020)》[3]。慢性病防控目前已成为全世界健康促进工作重点关注的内容。慢性病患病风险预警问题是公共卫生领域和全球卫生保健领域新兴研究课题,也是改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保健状况重要措施和有效手段。

1 国内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风险预警研究现状

1.1 国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风险预警研究现状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导致人类心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人类最常见慢性病[4]。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原发性高血压病并发症引起全球每年940 万人死亡。《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提出2013 年中国高血压患病人数2.7 亿人,其中,每10 个成年人中至少有2 人患高血压病。患者一旦出现原发性高血压病并发症则因疾病而导致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严重消耗着医疗和社会资源,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5]。国外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风险预警研究得到了众多科研机构和学者广泛持续关注。国外虽然已把家族史纳入慢性病健康管理研究。但针对家族人群进行健康管理研究极少,而国内尚罕见原发性高血压病家族人群健康管理模式相关研究报道。在家族人群参与式健康管理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原发性高血压病家族为单位的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

利用遗传因素发现本地区高危人群和利用环境因素进行健康干预,对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高危人群防范意识和服药依从性有积极的作用。适时地进行原发性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筛选,建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预测预警模型,筛查出高强度致病因素,构建原发性高血压病风险预警机制,评价其变化对患病风险的警示程度及进行及时,有效干预,对于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风险、减少对人体损伤和远期并发症的有效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风险预警研究现状

现阶段,国内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防控工作重点在“控”,而疏于“防”。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和监测的回顾研究显示,国内目前原发性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监测可粗略分为:对单病种及其危险因素,只局限在对单个或几个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单存以城市社区为基础综合的慢性病危险因素监测系统。传统的慢性病预警,由于受到研究者知识结构和关注角度的不同,多从单纯的社会心理、生活行为习惯或生物基因、遗传等渠道寻找可能的慢性病发病因素。然而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采用多维度因素联合评估,能够更好地完成慢性病风险预警。目前,受各种原因的制约,国内对医疗大数据利用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受历史原因的制约,当前慢性病患病风险预警研究尚未引起中国医疗卫生机构级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目前,关于危险因素监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认识病达成共识。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和公共卫生专家一致认为:只有建立有效、系统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监测系统,才有可能对未来人群健康状况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才可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以达到建立运行稳定、预测准确率较高、实用性强的欠发达城市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预警机制和预警模型。遵循循证医学思想,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和临床研究证据及研究所建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网络管理平台,筛选出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危险因素。评价以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家族为单位的健康管理模式应用的效果,使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其服药行为意向和服药依从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为更大规模人群筛查提供理论依据,为各地区各级、各医疗卫生及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 国内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服药行为意向和服药依从性有待提高

纵观全球,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控制率有待提高,一项跨国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病控制率为32.5%[6],美国的全国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控制率为46.5%,服药依从性差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血压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中国研究报道的高血压服药依从性为20%~45%[7],国外报道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是在25%~74%之间[8-9]。由于忘记服药而导致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在美国2005 年的人群调查中占32.4%,在印度高达62.17%。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中,服药依从性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如何改善服药依从性,对其健康结局和治疗成本的影响非常重要。提高欠发达城市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行为意向和服药依从性,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危险因素水平、预防疾病发生。平稳控制患者血压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由于高血压需要长久、持续药物治疗,这决定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在社区、家庭度过,准确把握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居家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是提高依从性的前提。

国内外研究表明,运用电话或者短信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与增加高血压相关知识[10]。然而,目前国内尚缺乏对于欠发达城市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电话与短信干预措施比较的系统研究和延续性研究。有研究从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依从性、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等)及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措施入手[11],制定出一套有效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居家护理方案,并在广西区内多家医院进行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通过居住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患病情况,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筛选利用BP 神经网络结构模型建立运行稳定、预测准确率较高、实用性强的高血压预警模型,并根据权重大小,人为将危险因素进行分级,同时与传统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比较,并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可调控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从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的角度分别研究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大规模样本数据的分析,建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预测预警模型,筛查出高强度致病因素,评价其变化对患病风险的警示程度。这在国内尚少见。如何为欠发达城市社区成年居民高血压病的流行情况与变化趋势提供大量基础数据,进行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筛选,进而构建高血压病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建立高血压病的预测预警模型筛查出高强度致病因素,建立欠发达城市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及其危险因素预警检测系统及有效干预。利用遗传因素发现高危人群和利用环境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进行健康干预,探讨以原发性高血压病家族为单位的健康管理模式应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高血压病家族为单位的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任重道远。

3 小结与展望

后期研究将完成本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筛选,充分发挥以慢性病专项档案、个人生活方式档案、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病危险因素遴选中作用,将健康危险因素数据收集工作纳入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架构中,原发性高血压病风险指标需综合考虑多因素对高血压病患病综合影响,多维度因素联合评估更好地完成本病风险预警,注重多因素联合作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风险影响,建立运行稳定、预测准确率较高、实用性强的原发性高血压病预警模型,从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的角度分别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大规模样本数据的分析,建立高血压病预测预警模型,筛查出高强度致病因素,评价其变化对患病风险的警示程度,服务社会。

猜你喜欢

病患者高血压病原发性
陈金水教授辨证治疗老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经验总结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131I治疗Graves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急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高血压病眩晕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40例临床观察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