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咏时
——浅析隋唐时期的建筑艺术
2020-11-27赵思雨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赵思雨(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一、 隋唐时期的建筑遗存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期,也是中国佛教建筑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建筑格局以及建造水平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但是现在遗存下来的实物不太多,残存的大多数也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格局,以下分别从宗教建筑和木结构建筑依次介绍隋唐时期的建筑遗存。
1.宗教建筑
宗教建筑是有灵魂的,其崇高与完美往往使步入其中的人们叹为观止,甚至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征服。隋唐统治者非常重视宗教对于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这一时期中国佛教达到了鼎盛阶段,许多皇帝推崇大规模的佛寺建造活动,使得佛寺建筑无论在规模、尺度还是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极盛状态。
隋唐时期的重要佛寺多沿用当时宫殿的布局,以矩形院落为单位,院落南北开门、周围有回廊,主殿建在中心院落的中央,左右有廊与院落东西廊相连,形成“日”字形平面。这一时期的寺院大致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皇家自建寺院,比如武则天时期下令修建的奉先寺,它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上,它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寺中最著名的是露天窟龛的卢舍那大佛,透过佛身壮实厚重韵,律般的道道曲线,额面上大而弯曲的眉线以及微微浮起的唇线似乎可以看到大唐盛世的开明富强。第二等级是国家下令各州府建的寺院,需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建造。比如隋朝敕建的大兴善寺,位于长安城东靖善坊内,它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的密宗祖庭,隋唐帝都长安的三大译经场所之一。寺院占地约120余亩,以佛教建筑为中心形成南北平行的三条轴线,主要建筑沿正南正北方向,呈一字形排列在中轴线上。除了大兴善寺,大慈恩寺、西明寺也是隋唐时期遗存下来的寺院。第三等级是诸王、公主、贵族、贵官、富商出资建造的寺院,规格相对低一些;第四等级是地方乡里建造的佛堂。
唐末之后,中国佛教鼎盛期已逝,佛教居于社会生活中心的情势一去不复返,之后再无朝代如隋唐时期般大规模进行佛教寺院的建造。
2.木结构建筑
木结构建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木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在建筑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可以消除建筑的冰冷感使得建筑更具有温度。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实物是隋唐时期的建筑,并且隋唐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已经形成了严整的制作方法,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灭佛”政策,导致大量寺庙全部拆毁。遗存下来的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尚且保存较为完好有四座,全部位于山西省,以下将进行分别介绍。
第一座是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县阳白乡的南禅寺正北面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这座建筑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和他们的营造学社成员于1937发现的,这个发现打破了日本学者界“中国大地上已无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断言。南禅寺大殿梁架穿插交织、精密劲健、内构简单,却造就了庄重雄浑的外观。结构部件的设计追求实用大于形式,殿身四周檐柱12根,建筑斗拱宏大,屋顶举折和缓,广檐翼出。整个寺庙设计结构逻辑十分清晰、简洁,简单重叠的木结构组合,既不用铆钉,又不用凿孔开洞,其下昂斜度设计和屋架总举设计尺寸是根据三角形的相似关系而确立的,这也是它遗存至今的一个原因之一。第二座是同样位于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其转角辅佐利用七辅作双抄双下昂结构,斗拱的高度约等于柱高的一半,每一个构件都有其结构功能。柱础呈现出莲瓣形状,屋顶使用的是“大叉手”架构,斗拱稳健牢固、出檐深远,斗拱断面尺寸为210乘300厘米,是晚清建筑斗拱断面的十倍,屋檐探出达3.96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很难找到。第三座是位于山西省芮城县的广仁王庙,其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斗拱硕大,拱瓣棱角显明,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内部梁架的结构为通檐四椽袱架构,五铺作斗拱,双抄偷心造,屋顶举折平缓。它是现存的四座木结构建筑中唯一的一座道教建筑。第四座是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王曲村的天台庵,其装饰简朴,相交严实。佛殿建在一米高的石台基上,屋坡举折平缓,四翼如飞,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鸱吻歇山顶。天台庵虽然具有很多后期修缮的痕迹,但它依然是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中国现存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珍贵实例。
隋唐时期的木结构建筑无论是结构还是建造水平,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其之后历朝历代的木构结建筑,继承并发展了隋唐时期的营造技术和艺术。
二、隋唐时期的建筑色彩
色彩是视觉世界里的第一要素,人类从自然界不断的发现和欣赏色彩,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最终学会创造和应用色彩。建筑通过造型和色彩来塑造美感,建筑色彩与很多因素有关,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历史、政治、价值观、市民文化等等。隋唐时期社会繁荣开放,唐朝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了与西域和欧亚国家的思想文化交流,这一时期的文化百花争艳,建筑风格色彩奔放自由并且影响着隋唐之后历朝历代以及现当代建筑的审美。
1.建筑的外观色彩
唐代的建筑营造归“礼部”所管,有统一的规划和严格的礼制,唐代统治者本就十分注重运用色彩来维护其封建统治,所以建筑的色彩也自然成为等级和身份的象征。以下将浅析这一时期建筑的屋顶、墙面、木构架以及台基的色彩。
中国的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由屋顶、构架和台基三部分组成,有“三段式”之称,其中屋顶占比最大,视觉效果也就最突出。对屋顶色彩起决定性作用的构件是瓦当,普通建筑的屋顶大多使用灰瓦和黑瓦,根据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釉陶砖瓦实物情况显示,宫殿使用的琉璃瓦多以绿色为主,蓝色次之。墙面对建筑起到分割和围合的作用,影响墙面色彩的重要因素是材料,隋唐宫殿的墙体有版筑夯土墙、土坯等,大多数墙面继承了秦汉以来的墙面抹灰做法,因而外墙的颜色多以白色为主。对传统的木构架建筑进行装饰的方式主要有雕饰和彩画两种,彩画既能起到装饰的作用还能起到防虫、防腐的效果。唐代的木构架大多呈现红色,斗拱、梁枋涂黄色、白色等浅色使得构件更加具有立体感。上文提到的木结构建筑遗存佛光寺大殿的天花板上绘有白色的图案,这些图案和颜色都有唐代简洁的特征。中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为了防止其构件受潮,因而大多建在夯土台基上,并且自古殿堂建筑就有高台之风,用于显示阶级地位。最早的台基出现在商周时期尧帝的宫殿,为黄色。台基的材料大多是以砖石为主,所以色彩比较单一,普通建筑物的台基大多是以青色和灰色为主,唐代大明宫遗址出土了莲花纹的琉璃砖,有绿色和蓝色,色彩明亮,这给砖石的颜色限制带来了突破性的改变,这也是唐代宫殿台基最为与众不同的亮点。
综上所述,隋唐时期大多数建筑的外观色彩为灰黑色屋顶,屋脊有琉璃蓝绿来判断等级,白色墙面,红色木架构以及青灰色台基。
2.遗存建筑的色彩
建筑的色彩可以反映其历史阶段的营造技术和艺术以及材料工艺。以下将会从色彩这一形式语言出发对上文提到的佛光寺大殿、南禅寺大殿以及敦煌壁画中的隋唐建筑进行简单的分析。
现存的佛光寺大殿见于敦煌壁画五台山图,但其色彩与壁画中的色彩有很大的不同,现存的外墙为红色而壁画中为白色,现存建筑外观主要有灰黑、红、白色,屋脊配有绿色和黄色的琉璃瓦。历经会昌灭法留存至今的南禅寺大殿的色彩与佛光寺大殿相似,为灰色、白色、红色和原木色。
隋唐时期的建筑色彩主要有灰黑色、绿色、蓝色、白色、青色等。等级高的建筑会有一些明亮的琉璃装饰,普通建筑的色彩比较单一,更凸显建筑结构。建筑色彩间平衡和比例得当,突出了建筑的美感和空间感。
三、总结与展望
建筑是时代的缩影,它记录的是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史,隋唐建筑综合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这一时期有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而宋之前的建筑色彩涉及的不多,这就是研究其价值所在。然而隋唐建筑尚存的已是凤毛麟角,很多研究可考证的内容寥若星辰。对于有所呈现的可以挖掘的十分清晰,但是岁月褪去的却难究其实。所以本文的研究只能算是沧海一粟,浩海小舟,这就需要更多的人跨学科多角度的对视整个历史时代的方方面面更深入地去探索、对比、研究,逐步精进结论去接近事实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