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产观导向下内陆卫城文化传承
——以洮州卫城规划为例

2020-11-27李欣珂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

流行色 2020年4期
关键词:卫城军事历史

李欣珂(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明代创建卫城以对外进行军事防御。按照其布局,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沿海型;二是沿明长城沿线的内陆型。

随着城镇化进程,多数卫城出现明显区域效益,尤其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本区域开始扩大,逐渐商业化或者行政集中化,形成大型城市聚落,原来的卫城逐渐成为市区;而在少数边远地区,由于交通闭塞,卫城逐渐衰落和消失,或形成经济发展缓慢的小城镇。

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卫城重要性,已有众多关于沿海卫城的文献规划,然而对内陆卫城重视度还不高。因此,在内陆卫城规划时,应梳理其文化脉络找寻特色文化,充分考虑特色空间风貌塑造,使承载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的内陆卫城也“活”起来,避免走向消亡。

一、洮州卫的概况及其重要性

1.区位特殊

洮州卫城自古为战略重地,交通要道。其西控羌戎,东毗中原,北蔽河湟,一墙之外直通青海。是唯一的一个军民千户所,也是百年来保卫京都西北门户的坚固防线。藏、回、汉各民族在此贸易,僧侣、使臣在此往返。

而今也是临潭交通枢纽,新冶公路自洮州卫城东门而入西门而出横穿全城。岷合公路、定新公路纵贯镇区,西可到甘南州府,东可至岷县、定西,北可达临洮、兰州。

2.发展历史

明初,命沐英西征,初进得胜,再攻,俘洮州十八首领,为稳固,后置卫于洮州并筑卫城。

明朝中后期,明政府为完善防御体系,大力修筑军事设施,形成了一套以洮州卫城为中心堡寨、关隘、烽堠环绕的放射状防御体系。并于海眼池南,增筑洮州边墙以及水西门瓮城与洮州卫城形成整体。

清统治时期进行了进一步修整。在对明朝修筑的旧城墙、以及海眼岸边墙和瓮城进行补修的基础上,于海眼西端另修一座城门,作为通往海眼的主城门。

3.性质独特

洮州卫城具有较高建筑艺术价值。洮州卫城距今六百多年,虽经兵燹民变,王朝更迭等厄运,但城体基本保持完整,建筑风貌尚存。是明甘南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甘肃省内唯一一座实体保存的卫城,同时也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卫城。其集城墙、烽火台、古建筑于一体,从选址、规划到设计,别具一格,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在建筑方面的才智。

另外洮州卫城拥有丰厚历史文化资源,地方文化根基深厚。是藏族文化和汉文化的交汇处,具有汉、回、藏等民族聚居、杂居的民族特点。延续下来汉、回、藏等民族的节庆活动、风俗礼仪、宗教活动也各具特色,反映了独特的非物质形态的历史遗产价值。

二、洮州卫城特色文化

1.物质文化——建筑文物

洮州卫城是军事产物,大量军事型构筑物及严密的街巷空间布局彰显着典型的中国军事防御特点和古人营城智慧。其城墙呈多边形,由西南向东北,跨山连川,因势而筑,是典型夯土建筑遗址。城墙四周及南门保存较好,东、西、北门存瓮城,相距百米范围内设马面和角墩,有角墩 4 座,马面 24 座。城东北和西北山头有烽火台,保留至今的共 6 座,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整体风貌和格局基本延续了洮州城池的总体格局,界面统一有序,历史特征明显,空间比例紧凑。城内街区按街坊组织,通过生活性道路相联系,主街是卫城的重要交通干道,道路宽阔,方向感清晰,可实现机动车通行。次一级街巷依附主要街巷而延伸,形成卫城内部树枝状道路系统格局。

洮州卫城的建筑独具地域文化特色。卫城内现存的多数为明清时期建筑,房屋为二层土木结构,房前木装饰、小窗户等具有较高保存价值。整体呈高度对称性,是传统的“等级次序”文化的体现,蕴含丰富的古代文化思想与建筑艺术价值。除此之外,还有少量较为完整的传统风貌建筑与院落,分散于城内东西轴线两侧,院落形式多为传统四合院,建筑前檐留有精美木雕,体现了洮州地区传统的建筑工艺。

2.非物质文化——军事遗迹

以十八龙神为主的军事文化展示着守卫人强烈的爱国精神与责任感。明太祖将功臣封为“军神”,并下令各国建立寺庙和祭祀。彰显戍边将士忠君勇武精神风貌,以达到激励将士兴边报国的目的。洮州卫城的十八龙神文化就是由军神文化发展而来的。由于洮州地处边陲,干旱少雨,雹灾频繁,又是民族斗争与融合的前沿,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在文化认同感加强的推使下,祈求降雨、驱雹、吉凶等事均也被列在了“军神”祭中,军神从此被奉作十八龙神,即湫神。又因其是屯戍文化与民间宗教的结合, 既具有政治基础又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被社会认同和继承,并不断发展。如今湫神崇拜更是和龙神上高庙等民俗活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丰富的地域性民间信仰活动。

洮州卫城是唐蕃古道的边塞古城,具有特色军事边防文化。明初设驿站组织为军事通讯、防御、军队驻扎需要。因此诸卫的驿路,皆为军事要道,驿站实为军站,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新城原为唐蕃使臣往返的驿站,肩负着护送 、保护东西往来使节、商俗、僧徒的重要职责。后洮州卫城又为川藏交通枢纽。随着一系列制度和民族融合,逐渐发展为各民族关系、民族贸易的枢钮和中转站,藏、回、汉等各民族沿着边墙进行茶马交易,开展文化交流。

三、遗产观指导下洮州卫城文化继承与活态保护

1.原有肌理的延续

总体来看,虽然洮州卫城风貌和格局尚存,城址墙垣基本保存完整,但墙垣和居民区相连,居民生产生活对卫城存在一定影响。在文革期间红卫兵破“四旧”使城址东门、西门、北门遭到了破坏,现已不存在。后新城南门河小学为拓宽校园面积的挖掘,使得部分墙垣坍塌。另外西北面地形较高,长期受风雨侵蚀,墙垣大面积损坏。

在遗产观视角下,城市肌理延续是有机延续,应注重连续性和逻辑性。因此以地域特色保护为前提,保持洮州卫城现存历史风貌和历史信息,保持传统街巷网络与特征。整理轮廓边界,以绿化形式勾勒历史城垣轮廓,对作为历史遗存的卫城城墙、瓮城以绿化隔离带的形式与镇区其他用地隔离,形成沿城墙两侧各15米的绿化走廊,东门、南门、西门的瓮城的绿化保护片区。使其轮廓更加清晰。对有损坏部分的文物进行适当恢复,以原风貌格局和特色为参考,并结合周边区域完善其功能。

2.新增元素的协调

随着城市发展,居民外迁,卫城范围不断外扩,同时部分原有建筑被拆,现代建筑取而代之。早期具有乡土特色的木材土坯建筑也墙体脱落,结构老化。因此,城市更新成为必然,而更新并一味拆建,不能为凸显某一时期历史而将周边其他时期已经形成独特风貌的建筑拆除,这样建筑会与历史环境失去有机联系。在遗产观指导下的更新,是挖掘旧城优势,寻找文化特色,充分利用现存资源、发展城镇文化,协调尺度、组合关系、色彩、形式,通过新增空间、功能使原有的城市记忆得以延续。

在保存原有肌理情况下,整理洮州卫城建筑所形成的空间序列,做到合理新增。纵向上,将城隍庙南至洮州卫城南城门作为历史文物保护主干轴与标志性景观轴线。结合文化习俗、建筑现状让建筑风貌与道路景观具备标志性,并将景观轴线左侧两条街巷作为仿古商业步行街,这样既保护珍贵文物古迹,又限制旧城交通量。横向上,沿街分布十八座将军府邸彰显古洮州十八龙神文化。将军府巷沿街两侧也多采用围合式明清建筑,以延续卫城历史建筑风格。此外,建筑利用廊道、透窗以及廊柱等明清时期江淮地区木构架结构,打开建筑视野,与城墙绿带形成视野通透,与十八府邸形成对景。

3.形神结合打造内部动态军事文化体验区

现有城市文化保护中,非物质文化普遍运用文字、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记录;物质文化则千篇一律的划线保护或建博物馆收藏;这样的保护只是将其独立的单一的静态保护。在遗产视角下,静态保护空留其形失去其魂,不能使其文化真正的延续与传承。尤其是卫城,这种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存在,单个资源的开发价值不高,只有将卫城内物质要素与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形态、文化完美融合,才能使其精神延续,在众多的历史文化名片中独具特色。

洮州卫城的魂是其军事文化。将原武定门城楼和校场文化广场、古军事演武场的东门,进行修复增建,打造文化展示区,军事体验区。通过实物还原讲述历史事实, 在校场文化广场,提供模拟比武演习的场地,让人切身感受古将士征战沙场的英勇无畏。建明代活态历史馆、杂造司,再现古洮州的兵器制造场景,动态打造和静态展示古代军事所需的各种兵器相结合全面阐述卫城历史。修筑小型古代军民居住建筑,再现了历史中的古洮州军民的生活场景,用微缩模型展示明朝古都,让古洮州生活文化直观真实展现。利用3D 技术、声光电技术等现代科技模拟古代攻城战、守城战等战争场景,再现军神强烈的爱国观念。如此动静结合,使其军魂长存。

4.联动周边营造特色军事文化路径

只关注卫城内部遗存,具有片面性,文化是成体系的具有众多的构成要素,应具有大局意识,不能单一保护,要注重特色空间的传承延续。因此以传统驿道体系和沿线特色资源为依托规划景观系统,形成特色景观与带型军事文化展示空间,串联各区域,建立遗址与环境、遗址之间的空间联系,这样既可有利于保护文物古迹,又可对军事聚落之中的社会组织和文化模式进行多方面的阐释。

以洮州卫城为枢纽点,东晋时吐浑新所筑牛头城为门户,沿路每隔20公里打造一个明代古风驿站,恢复古洮州道路两侧建筑风貌。每隔10公里打造一个哨塔或哨所,引入边塞军事防御元素,与古战场文化长廊相迎合,营造沙场氛围。在古战山至下河滩村段、李岗村至怕公隆段打造古洮州战争文化发展轴线的浮雕展示长廊,提升道路的历史年代感,使历史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在古战乡东北方、明代古风驿站西北方、洮州卫城西南方取三个制高点,建造观景台,览牛头城风光及临潭县全景,领略卫城古朴与岁月的积淀。这样便形成的两城联通的空间互动格局,才能让历史有机延续。

结语

内陆卫城具有遗产属性,在其保护规划过程中也应具备遗产观念。只有从世界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注重卫城文化的整体性,将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资源良好组合,从内至外,共同保护,才能使卫城焕发生机,进而实现卫城历史文化的有序传承与保护,使保护与发展和谐共生。

猜你喜欢

卫城军事历史
庚子战疫歌
浅谈雅典卫城及其建筑形式
新历史
卫城之光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