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琼剧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2020-11-27朱甜祎海南大学海南海口570228
朱甜祎 刘 军(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琼剧的重要意义
自设立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起,海南省的文化建设发展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发展地域性文化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而所谓文化,既包括人类生产关系及精神活动所产生的附属品,也包括由此产生的心理意识、地区特性等各类不同层面的问题。在研究不同地域文化的时候,其实就等同于研究不同地区的社会群体的特色是什么。要想表现地域特色,就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多方面的考察,才能有理有据的说明地域特征及发展规律。
海南地域文化随着时间的潮流慢慢走向成熟,成熟文化的产生也表明了海南地区人民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活动。海南文化中拥有的不仅是海南人民的历史积淀与文化结晶,更是包含海南人民的生活方式、特色方言及大众艺术等。这种文化不仅储存于实体物质当中,还表现在民俗节庆、祭祀活动等各类方式中。可以集中体现这些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琼剧。琼剧始形成于明末清初,琼剧的诞生并不仅仅意味着一个戏种的缘起,它更是对海南存在的各类文化的一个总结。
自明代开始中原人士陆续向海南岛迁徙,这一人口流动情况在宋、元时期达到顶峰。其中和琼剧息息相关的弋阳腔就在这时随着迁徙的人流到达了海南岛上。受到海南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弋阳腔融合了当地的方言、民俗、歌舞、思维等衍生出琼剧文化。琼剧其实是一类戏剧表演方式的统称,在琼剧之下,隶属于他的还有官话表演的军戏、文昌话表演的琼剧、儋州话表演的山歌剧等。这也侧面证明琼剧是集大家之所长,融合海南各地区的地域文化所衍生出来的文化表现方式。与此同时,琼剧在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区都有涉猎。琼剧在以上这些地区的荣盛也说明海南文化在华侨聚集的东南亚地区中有一定的聚集力和影响力。这对未来海南琼剧的发展又开阔了新的方向和道路。
戏剧通过娱乐的方式向大众展示某一特定地域人民的思考方式及地域文化,琼剧的产生表明了海南地域的历史文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群众思维态势的发展,甚至可以说琼剧是见证海南文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历史见证者。琼剧是海南文化发展的智慧结晶,在现阶段琼剧待发展时期,如何合理地解决问题,做好琼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也是未来最值得思考的课题。
二、现今社会环境下的琼剧状态
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相结合,琼剧作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不仅涵盖海南文化的历史性、教育性、文化传承性和戏剧艺术性。在国际旅游岛环境下,作为海南文化代表之一的琼剧更是具备了旅游资源性和潜在的经济效益。但现阶段的琼剧却面临一些危机。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琼剧的发展受到新型娱乐影视的巨大冲击,使得琼剧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于琼剧自身来说传统剧目的的流失、传统音乐的缺失、经典演技的消逝以及传统面谱的单一都是使其落寞的因素。在这些主观因素的基础上,叠加观众年龄断层化、新一代演员人才的缺乏、新时代的剧本创作和宣传力度弱等这些客观因素,更是使得琼剧的现状不容乐观。
官方资料显示,自琼剧兴起以来,传统琼剧剧目有1600多个,但当今社会搬上舞台的剧目仅有100出左右,剩下的文化瑰宝仅仅是停留在历史书面记载,并没有“活”过来。解放初期的文物曲碑及穿插音乐多达上百套,但真正运用到当代琼剧中的只有50首,但相较于剧目而言它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还留有这些音乐的录音资料。同样是挖掘得来的琼剧表演形式多达上百种,但展示在观众眼前的仅仅是两位数的方式。在现代琼剧表演中,对于一些角色较为复杂的表现形式观众几乎无缘再见。作为琼剧门面担当的面谱妆发也存在上述所论问题:传统面谱的缺失及现有面谱表现形式的单一。
琼剧作为一项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艺术表演,琼剧的受众群体年龄出现极大的“断崖式”现象。大部分观众年纪平均在四十岁以上,这就意味着促进琼剧继续发展的主体在慢慢流失,琼剧在青壮年中并不占据主要市场,没有了市场,何谈未来发展。在观众群体流失的同时,琼剧演员也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危局情况,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琼剧并没有充沛的非遗传承人来发扬琼剧文化,这就和前文所说的观众流失形成了一个循环:由于琼剧演员功力质量“今非昔比”,导致琼剧观众流失。从琼剧自身的主观因素分析来说,现有的琼剧剧本、曲目、舞台等创作类科目较为匮乏,大部分剧目都是“旧戏续演”,更重要的是并没有专业的授业渠道供人学习,这又何谈进行时代性的新创作呢。现阶段的琼剧演出大部分都存在于各乡镇中,受众群体人数少且消费水平较低。失去了观众的支持、人才的稳固加上技艺的逐渐弱化,那么到最后琼剧团体就会因经费问题面临匿声消逝的危机。
抛开琼剧的主观因素,在媒体宣发环节琼剧几乎是空白状态,由于近十几年来琼剧逐渐式微,对琼剧有了解并乐于欣赏的人群主要是海南本地居民,琼剧对于外地来琼的人群来说知之甚少。
琼剧现阶段面临的困境实在让人担忧,但担忧的同时我们需要帮助琼剧,帮助海南地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不能因为一时的沉寂全盘否定琼剧未来的发展。
三、传承黎族文化的成功对琼剧文化未来发展的影响
2008年6月,琼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琼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利于世人了解当地的文化及产生特定文化的环境,也能唤起该地域人们对于家乡地域的归属感,同时将这种归属感传承到下一代。另一方面,在传承与保护琼剧文化成功的基础上,将琼剧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增彩,通过商业手段获取经济效益。黎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值得我们在传承和发展海南地域文化——琼剧时参考学习。
黎族文化中的黎族织锦技艺和琼剧一样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已经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织锦文化在面对和琼剧一样的困境时,在政策上,党和政府同样大力支持,在进行申遗的道路上提供了巨大帮助,并借此机会在央视及各地方电视台广泛播出相关文化介绍,加强人们对黎族文化的认知。在教育上,不仅需要在职业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地建立培训基地,还邀请织锦技艺传承人到校开办讲座和相关课程。在黎族传承人工作上,更是定期积极组织传承人评比活动,加强传承人的积极性。在旅游项目开发上,建设了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5A级景区——槟榔谷,在槟榔谷中,游客可以观赏实景演出、尝试黎苗风味美食、接触绣面文身阿婆,还可以进行参观非遗文化体验区和黎村文化体验区等一系列黎族文化的了解活动。
在进行琼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研究:
1.人才培养
琼剧通过人的表演向观众传达其中包含的地域文化内涵及价值,琼剧演员和琼剧之间相互依存,演员就是琼剧文化传播的媒介,所以对于琼剧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在资料保存上,海南省文化部对于录制海南省琼剧老艺术家的影音资料工作自二十一世纪来已经进行了大部分,这对于后续琼剧人才来说是极其珍贵的学习资料。在技艺传承上,积极鼓励老艺术家采用以师带徒的形式,传授下一代琼剧传承人琼剧传统技艺及唱腔,同时在省文化艺术学校开办相关课程,为琼剧演出输送大量专业型人才。在人才管理上也应采取奖励制度,给予那些给琼剧文化作贡献的传承人及演员一定的肯定,来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到琼剧这个行业中。在政策扶持上,琼剧的保护与开发是一项公共事业,现阶段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扶持。在《海南省“十三五”时期琼剧传承发展规划纲要》和《任务分工》中我们可以明确得知政府对于琼剧发展的重大举措,政策明确各单位职责,保证了文件内容的有效实施琼剧高素质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同时引进、培养一批琼剧表演、编剧、导演、音乐和舞台美术等优秀专业人才。逐步改变琼剧优秀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这些对于琼剧未来的发展来说都是无穷的力量。
2.文化建设
琼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现存琼剧的表演形式存在着剧目少、音乐枯、技艺低、面谱单一等问题。将存储于书面的这些戏剧元素拯救出来,展现在观众面前,丰富琼剧表演的多样性,提高观众的观赏度。在剧本主题题材的选取上,其设定应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应多加现代剧。具资料显示,现有的现代元素琼剧剧目只有个位数,这就在无形中失去了大批年轻观众。在舞美及周边环境设计上,可以尝试将传统琼剧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吸引更多新鲜的年轻观众群体。通过丰富琼剧文化内涵来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群体,以此来壮大琼剧文化。
作为海南省地域文化的代表,现阶段琼剧的演出范围地区大部分在乡镇当中,且时间固定,多是适逢公期间,遵循传统文化祖训进行琼剧表演。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琼剧公期表演进展为广泛表演,即在各市县乡镇的人群居住范围内,最大程度利用节庆日和宣传日期进行琼剧剧团演出。在保护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增加现代人对琼剧文化的了解,变被动为主动,吸引大批观众自发支持琼剧。
海南国际旅游岛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努力发展旅游项目成为重中之重。对于琼剧来说,旅游可以使琼剧和外来旅游者发生互动的一种便捷模式。琼剧作为文化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稀缺的旅游资源,它富有吸引力,是一种有效的旅游发展形式,同时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播。在进行旅游产品设计时,最大化的见琼剧文化融入到周边产品中,如琼剧角色玩偶、绘图马克杯、纪念T恤衫等兼具文化内涵和实用性的产品。在旅游开发上,推荐与旅游社协同合作,将琼剧表演添加到现有的旅游景点当中,这可以让游客最大程度的在海南本地欣赏琼剧,这将有利于琼剧的宣传与发展。
结语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类民族文化大都经过起起落落,但不管几经沉浮,我们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向着蓬勃发展的方向前进。琼剧作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包含的文化内涵与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它体现了海南的历史进展、地域风情和人文民俗等一系列珍贵文化。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我们所能去传承和发扬琼剧。正视琼剧所面临的困境,积极发挥自己所长去帮助琼剧重拾辉煌,并将这种地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