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疫情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对策探讨

2020-11-27副教授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流通农产品新冠

梁 鹏 副教授 杨 鹏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48)

2020 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情节严重,疫情全球蔓延可能会削弱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从短期看,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冲击将会非常明显,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程度已经超过2003 年非典疫情,非典疫情期间我国未出现省域停运停工,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省域出现停运停工,使得农产品流通的物流环节出现断档,从而导致农产品流通效率大幅下降,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农产品经济将产生巨大影响。在短中期内,受企业停工、用工短缺、采收和运销不畅以及各地餐饮饭店、集体伙食单位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多地局部出现了农产品“滞销”现象。农产品流通对生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特别是对保鲜、时效等要求较高的农产品,如果没有高效的流通模式与完善的物流体系,将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从而直接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疫情期间短期内农产品“隐形滞销”的局面,致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因此,在短中期内“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客体、载体和物流等环节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缓解,是当下急需探讨的现实问题。

疫情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

(一)农产品流通主体承受较大经济损失

农产品具有鲜明的季节性和保鲜期等特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使得本应是开春“抢手货”的新鲜果蔬等农产品销量锐减,农户、农业合作社等流通主体手中积压大量农产品。越是丰产的种植户损失越大,错过了最佳的上市时间,不仅增加了储藏成本,而且降低了产品的新鲜度和价值,对农户、合作社等农产品流通主体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从全国农产品滞销地图来看,广东、山东、江苏、河南、四川农产品滞销情况严重。据布瑞克统计,累计滞销农产品信息中,蔬菜类滞销信息最多,占比约为65%,其次是水果、畜禽等。

新冠肺炎使农产品消费大幅度下降。新冠肺炎疫情下农产品滞销,主要是受到物流、人力等因素影响,有的是因为大量采购商受疫情影响不得不取消原先采购计划,使得农产品销路受阻;有的是因为封村封路等原因导致物流不畅,使农产品无法正常运输;还有的是因为往年如餐饮、旅游等行业带动的农产品销售的渠道受阻,这些行业大多处于暂停营业状态,受疫情影响的多方因素造成农产品滞销局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前两个月农产品各消费和销售渠道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居民“走亲访友”明显减少,农产品聚集性购买大幅下降;营养配餐公司、集体食堂、学校和医院等订户渠道流失;高端农产品销售的特殊渠道,如餐饮店等销量几乎为零。“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产销及价格形成较大影响,而农产品经营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往往实力不足、市场空间小、行业利润率低、应对风险能力有限,所以众多中小农产品经营企业面临农产品需求萎缩、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的困难。

(二)农产品流通客体面临巨大压力

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十分庞大,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端将受到较大程度影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生产端对粮食种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可能的农时耽误和生产资料的不足,2020 年年初,农业春耕生产由于刚过春节,全国性的农业生产春耕还未大规模开始,南方的水稻尚未正式开始育苗插秧,北方小麦也不到收割时刻;从生产工具来看,由于疫情的持续性不确定,生产人员尚不集中,劳动力将持续短缺,因此,对于春耕的机器设备将进一步依赖。

目前受到疫情的影响,一方面,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很多粮食种植户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足不出户。受限于部分地区交通封堵、人传人传播等因素,农业生产资料购置渠道不够畅通,售卖农业生产资料的商户多处于关门闭市的状态。不仅在当地市场买不到农资,而且纵观全网大部分仍处于短期不发货或者无货可发的状态。另一方面,疫情也给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从业人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更好打赢这场“防疫战”,不少村落都采取了封村、封路措施,很多在其他村落租用土地的种植户生产资料运不进去,农事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还有不少种植大户,受制于疫情,很难找到帮忙人员,农事活动无法进行。由于疫情较重,不少地区原定的植保下乡、技术下乡等生产性服务也被迫停止,农村地区现有的生产资料并不足以支撑接下来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得农事活动无法正常进行。上述种种原因将对我国农产品生产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导致粮食、蔬菜、特色产品都将迎来新的生产周期甚至减产的风险,种植业和养殖业均因疫情而受到波及,从中长期看,由疫情引发的农产品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上升,后市农产品价格有可能出现上涨,对农产品生产形势将形成进一步的影响。

(三)农产品流通载体市场经营惨淡

根据招商证券2019 年4 月《菜市场行业深度报告》数据,截至2018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为4700多家,整体上看,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依然是国内居民购买农产品的主要渠道,占比约为73%,超市渠道占比约为22%,为第二大渠道,目前线上渠道占比约3%。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疫情攻坚战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是餐饮需求的惨淡下降、客流量稀少,导致全国部分一二级水产批发市场近乎停摆。

由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存在的管理落后、经营成本高、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和综合服务能力差等问题,此次疫情期间兴起的农产品电商将给我国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带来危机。针对受疫情影响的部分地区出现的农产品滞销问题,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等平台均推出电商助农措施。由于新冠肺炎期间的防疫工作,我国出现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线下实体店商暂停营业,以及全国人民自觉居家隔离,使得农产品线下交易大幅减少,电商助力使得疫情期间农产品线上交易成为消费者第一选择,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快速增长。据统计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470%,盒马鲜生线上订单量相比2019 年同期增长220%,每日优鲜实收交易额同比增长350%。总的来说,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电商助农的平台营销和消费者选择不出门的线上购买农产品方式,使得各大生鲜平台交易额大幅上涨;另一方面由华南海鲜市场引发了一系列对批发市场的食品安全不可靠、食品溯源不清晰的信任危机。由于多数生鲜电商平台不通过批发市场,而是直接和生产者对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产品的健康新鲜等问题,所以在疫情过后必然会带走一部分在线上沉淀下来的消费者,从而加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实体销售场所的危机。

(四)农产品流通供应链不畅

一边是生鲜产品需求激增,一边是农产品滞销,疫情让因运输“断链”导致的部分农产品供需失衡问题凸显出来。疫情期间,生鲜食品线上化消费趋势与线下物流配送由于信息不对称,“有货无车、有车无货”的问题频频出现。疫情下供应链相对脆弱,直接表现为终端商品的供应短缺与运输环节的链条脱节,大多数企业冷链运量都出现了下降,52.63%的企业表示运量减少30%以上,超过70%的企业出现了冷库业务量下降,超过一半的企业都表示遇到了订单减少、运力资源不足、人员延迟到岗和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等问题。在此次疫情中,部分农产品不得不采取常温等运输方式,导致无法保障农产品的新鲜程度,造成供应链各端的运营成本增加。

从疫情对物流细分行业的影响来看,疫情对于轻资产运作的网络物流平台未产生实质性重创,年度利润受损相对较小。综合型物流供应链企业由于其业务的多元化受疫情打击相对较小,这类企业可以通过市场策略的调整来降低损失。网络型的快递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其中长期业务规模受损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以快递或快运业务为主且拥有大量网点的网络型快递企业,主要是依靠规模效应创造利润,其业务链条较长,由于疫情期间业务量大幅下降,但转运中心、车辆、人工等成本持续发生,致使利润遭受较大损失。专线运输、生产工程物流、配送物流等业务结构单一的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这些企业难以通过其它途径弥补产生的损失。服务于特定城市之间运输的专线企业面临的两个困境是线路畅通率低和业务规模骤减,疫情期间有七成左右的专线运输企业面临线路畅通率不足50%的问题,这使得本就缺少业务的专线运输企业更加艰难。以末端城市配送服务为主的企业短期业务规模受重创,且人员到岗率不容乐观,但恢复信心较高。

应对重大疫情促进农产品流通的对策建议

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要深入了解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生产经营现状,组织各地区摸清滞销农特产品种类及产品存量情况,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货源、协调调运,做好本区域内和跨区域的产销对接。从中长期考虑,培养现代化生产流通新思维是促进农产品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这需要加大力度推进智慧化、信息化农产品市场发展,督促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各阶段经营者完善农产品信息建设,建立政府、市场、农户的全面信息网络连接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协调组织大型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线上对接。一方面要重点关注容易出现供求失衡、质量问题和价格波动等情况的农产品信息监测;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信息平台的管理,从而解决农产品经营主体不能及时收到市场信息反馈的情况。

强化农产品供应链建设。要积极协调产区和销区构建稳定的对接关系,加强主体建设,协调好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针对疫情期间影响供销两端的物流企业,政府在企业运营方面应给予支持,包括为物流企业复工开通专项绿色通道;为网点正常经营开绿灯,给予物流从业人员特许通行证。从中长期考虑,由于疫情催生的消费习惯改变,要加大“菜篮子”产品生产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支持力度和冷链运输,要加强流通设施建设,打造智能供应链来保障此类农产品供给。一方面要加强对我国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的基础建设,另一方面加强科技化建设,考虑整合输出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先进科技打造农产品流通智能供应链,并发挥智能供应链的优势,联动商家、物流和农户,共同打造同城立体配送体系。

落实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疫情期间和恢复中的重要任务是保障农产品流通,畅通绿色通道,保障市场供给。落实好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协调办理交通通行证,对运输车辆严格落实优先便捷通行措施。相关政府部门还可以运用网络和热线电话等反馈手段,及时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从中长期考虑,一方面我国可以扩大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扶持范围,如粮食和冷藏类农产品等;此外还可以扩大绿色通道在全国路网中所占的比例和绿色通道连续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农产品运输信用体系,将一年内违规运输不符合绿色通道规定产品超过三次的运输车辆纳入农产品绿色通道黑名单,将其相关信息记录进信用信息平台,并作出取消一年时间的减免政策处罚;而对于运输过程中信用优良的车辆,逐步渐少检查次数。

加大政策性农业融资担保,加快惠农补贴资金兑付。疫情防控期间,对符合条件的承担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农产品稳产保供的经营主体新增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费,在现行的基础上减半收取。对符合担保条件的融资担保需求开辟绿色通道。向在疫情防控中承担任务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和贫困地区进行资金倾斜。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公益性农产品示范市场要采取减免费用、设立专区、便利证明开具程序等方式。从中长期考虑,探索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农业应急风险管理基金,加强应急资金保障,对在疫情中受损的流通主体给予必要补助。加快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及时兑付补贴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效能;用好粮食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补助资金,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注重农产品流通数字化新模式的培育。疫情期间电商助农成为破解农产品滞销的中坚力量,这为解决我国农产品存在供求失衡、质量危机和价格波动提供了新思路。从中长期考虑,要注重农产品流通数字化新模式的培育,政府可以加强引导农产品经营者发展新模式,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大力推进农产品电商发展,支持农户、合作社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经营主体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新经营模式,并积极解决好农产品流通新模式培育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农产品经营者可以发挥城市社交群作用,促进微信和QQ 交流群等渠道购买农产品以及其它生活必须品;也可以通过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对接好农产品的供销两端;也可以利用快手、抖音等新媒介开展直播促销,促进农产品的可视化和直观化。

猜你喜欢

流通农产品新冠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新冠疫苗怎么打?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