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能转换:信息动能驱动商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理论探究

2020-09-28周衍鲁教授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动能商业驱动

周衍鲁 教授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3)

信息及其能量驱动商业数字经济发展的研究思路

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不断加深人们对信息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认识。从1962 年马克卢普提出“知识产业”,到1977 年波拉特提出“信息经济”;从1996 年OECD 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到世纪之交“数字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互联网经济”。最终,2016 年G20 杭州峰会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将其定格在“数字经济”上。

从信息理论角度讲,自1948 年美国数学家香侬的 “通信的数学理论”著名论文问世以来,信息理论不断丰富,信息代数、信息逻辑、信息物理学和信息哲学等信息理论与方法不断涌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概念早已超出香侬统计信息理论的范围并处于不断完善中。从学理性视角看,信息概念是基于“信息来源于数据”界定的,其中的“数据”是指已经采集或转换的数据。这些理论概念几乎没能从能量视角对信息能量做出有效解释。

事实上,信息是能够产生能量的。2010 年日本两位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了个“信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实验(简称信息能量实验)。实验是使一个直径为287 纳米的聚苯乙烯小球沿着电场制作的微型阶梯向上爬行,除了在小球的后方设置了人为的阻挡,防止小球由于爬行时动势能变化导致其向下滚动外,没有其它人为影响,但小球最终爬到了阶梯上方,能量则来源于运动方向信息。该实验验证了约150 年前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提出的“麦克斯韦妖”这一设想并得出结论,意味着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信息到能量的转化,同时证实了信息是可以转换为能量的。但由于现代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取实验过程中的微观数据,难以对信息与能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学理性数理分析研究。所以,至今几乎没有从微观层面解读信息技术是如何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致使相关学科知识体系无法在该层面衔接。

在社会实践中,信息与能量的转化作用体现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化上。数字经济在主要发达国家的GDP 占比中已经超过半数,这也证实了信息及其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能量。2016 年《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提出,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作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现代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和技术要素。国际共识的重点落在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上,而差异则表现在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经济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采用“信息技术+商业”模式可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实现商业活动信息与相关行业知识和信息融合,探索劳动、土地、资本、知识、管理、技术和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形成和作用,探究数字经济发展脉络。所以,以商业实践为基础,以专业技术理论为依据,按照信息技术作用的脉络进行大跨度的学科综合性分析研究,是揭示商业活动的“后台”技术源动力驱动“人货场”信息发展商业数字经济的技术理论逻辑,以此说明信息技术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意义。

信息动能驱动商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理论分析

(一)信息动能驱动商业变革的作用分析

信息是事物状态的自我表达。信息源自于事物,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采集并转换为数字进行传输、计算应用于信息交流、管理和评价。基于信息及其技术的逻辑关系,将信息技术驱动信息发出能量并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作用结果称之为信息动能。在信息动能作用下,商品因含有信息成为信息商品,信息改变商品的生产形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包括商品的使用方式和用途。普遍性是信息的基本特征,信息自然地存在于客观事物中,各种经济活动及其关系的信息在经济社会运行中不时地延伸到相应的数字形态并发挥其价值。信息的普遍性决定了客观事务之间通过信息实现相互融合的逻辑,一旦相应的技术驱动信息并发挥作用,信息就表现为一定的能量,相关事物之间随即实现了融合,改变了事物发展的路径。如果信息代表着事物的核心因素或多数现象,即可产生颠覆现象。

交易是商业活动的中心,支付形式决定交易方式,交易方式变革经济模式。互联网以其公开、公平和开放为基本特征,连通“信用与支付”与金融全面融合,信用是金融的核心,80%以上的金融活动与支付有关,“互联网+金融”连通经济社会活动的终端,启动经济结构转型。网络信用、第三方支付、网络支付、近场支付、云闪付以及生物识别等模式是信息赋能于交易的典型代表,通过互联网技术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环境、工作场景、商业场所,非金融因素与金融因素相互融合形成金融新生态,一系列金融创新驱动传统商务运营模式转型,推动相关行业数字经济发展。因此,“互联网+金融”含有驱动经济社会形态变化的双动能——技术和金融,经过生产、交易、信用、商务等经济活动形成新的营销形式、交易场景和交易类型,致使商业经济进入变革深水区。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经济转型的作用分析

“云大物移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新生力量。信息采集主要通过终端,终端既是信息的来源,也是提供信息服务的界面。网络是信息的传输渠道,也是获得信息的路径,同时具备控制信息的能力。云计算既是大数据的技术支撑又是大数据运行的平台。大数据是显示规模信息价值的技术,帮助管理者分析与事物相关的所有数据,关注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而非因果关系。信息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物联网普及奠定坚实的基础,物联网将在重大融合性创新领域显现出强大的技术力量,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集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脑科学等相互融合的人工智能,正在向各领域广泛渗透引发链式突破,加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基于如此强大的技术能量,“云大物移智”使商业系统的“人货场”信息深入融合到国内外贸易中的各个环节,推动商业模式进化。

“云网端”作为信息的基础设施通过连接相关企业和个人将经济社会融为一体,驱动经济社会形成融合性发展态势。信息基础设施将为经济社会新形态增添难以估量的新动能。首先,信息基础设施是新型资源平台。传统基础设施(如水电)的服务方式是消耗,因服务而消耗资源,易形成高耗能和污染;信息可以无限共享,不会因服务而消耗,而是因服务而增值。其次,信息基础设施是永恒的资源平台。传统基础设施没有平台,只能实现即时供给;信息基础设施是以光速辐射的永恒供给平台,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信息服务,是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第三,信息基础设施为传统服务增值。基于网络技术的企业与企业连接,实现价值链的提升、供给链的延伸和产业链的贯通。第四,信息基础设施改变投资经营管理模式。例如,共享单车从个人投资、个人管理转向第三方投资与管理和社会管理。第五,信息基础设施改变商品的生产经营形式。信息基础设施为生产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制造提供了技术能量支持,数字双胞胎将物理对象以数字化方式在虚拟空间呈现,现实与虚拟实现闭环互动,促使商品的生产经营形式发生转变。

(三)信息动能重塑商业经济体系

技术形态决定商业数字经济模式。智慧化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表现为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等技术形态,云计算技术使计算实现共享,与信息共享融为一体重塑商业模式。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三大平台驱动信息冲破传统产业、行业或区域市场的时空限制,影响直接信息源、间接信息源,商业经营的人员、资本、市场等经营信息,影响商品供求及其价格体系,商品流通渠道及其组织形式,面向全国或全球市场实现信息精准对接。信息平台成为资源配置的新方式,促成网上网下、产业上下游的交易,连接供给与需求,提升研发与服务价值。信用支付机制通过相互验证确认供给者与需求者的信用,在网络信用的基础上执行支付指令,信息流驱动资金流,资金流引领技术流、人才流和物资流。信息动能促使了资源(供给端)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对分离,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弹性匹配,形成C2C、C2M、B2C 和B2B 等商业数字经济子模式。信息动能在相关技术支撑的条件下形成平台赋能和软件赋能等模式,催生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数字经济子形态,促进了消费者与市场服务的深度融合,满足了消费者对体验、知识和价值等需求,显示出供给侧改革的巨大潜能(如图1 所示)。

信息动能为供给侧匹配恰当的需求方式,需求方式引领生产方式转变,催生品牌消费向品质、品格消费升级,提升了商业体系水准。供给链通过整合流通企业引领生产基地工业消费品自有品牌的开发,生产过程呈现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等特征,全方位重塑商品的生产主体、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生产方式,优化生产的效率、成本、质量管控体系。信息能量沿着商品市场供求关系、商品生产秩序、商品流通渠道和各种商业活动形成商业数字经济体系。

图1 信息动能与平台机制图示

图2 信息驱动商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逻辑图

信息驱动商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逻辑

信息生产力时代,信息资源越来越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信息资源与能量、物质资源存在相互置换关系,信息消费少,能量和物质就会消耗多;反之,提升信息消费水平,技术获得进步,则能提高能量和物质的利用率,从而减少能耗和物耗。需要指出的是,信息资源与能量资源、物质资源之间虽然存在置换关系,但并不意味着信息等同于能量和物质,就像信息论奠基人之一维纳所说的“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信息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表现为数码字节,而传统经济的生产要素表现为分子原子,数码字节与分子原子从根本上决定了信息生产力与传统物质生产的区别。正如工业革命改变了物质商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方式,信息革命正在改变着信息商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方式。

信息融合的深度决定信息动能驱动市场的力度。融合深度是指信息技术按照商业逻辑驱动“人货场”信息的层次,从场景信息、货物信息直到人的“心理需求”等各类信息。信息用户的碎片化、个性化和自媒体化,信息环境的混沌化和复杂化,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使信息形式呈现出数字化、海量化和场景化,信息载体呈现出移动化、智能化和泛在化,这些信息的供给随着市场的需求组合成不同的商业数字模式(如图2 所示)。

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网络交易平台和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构成商业数字交易平台,“人货场”信息通过商业数字交易平台释放能量。平台运行的“后台”技术支撑就是以“网云端”为基础设施,“云大物移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3S”平台,是信息赋能的商业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能量平台。

“人货场”信息在信息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作用下,形成关键性的知识和信息,使传统的劳动力具备智慧化技能,使用智能化的劳动工具成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要素——劳动;同理,传统经济的其它要素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上升到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智能化层面,使信息能量从智能层面改变其性能,引发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变化,显现出劳动、资本、土地、知识、管理、技术和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推动商业数字经济的强大动力。

因此,信息赋能于商业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是:以“人货场”信息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推动力,按照商业逻辑与技术逻辑融合发展的思想,激发信息能量,催生新型生产要素,引领商业数字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动能商业驱动
新动能,源自创新力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商业前沿
为构建开放创新新高地增添动能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