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与优化研究

2020-11-27谢仁山陈一方谢志忠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

叶 颉 谢仁山 陈一方 谢志忠

1. 泉州师范学院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2.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1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1.1 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范围逐步拓宽

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逐步提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3 月,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46.2%,较2018 年提升了7.8 个百分点,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缩小了5.9 个百分点[1],为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同时,随着我国“村村通”工程、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不断深入实施,农村电子银行用户迅速增长,移动手机端银行业务量也不断扩大。截至2018 年底,我国农村手机银行开户数量累计达到6.7 亿户,较上年增长29.64%。其中,农村地区网上银行开通数累计6.12 亿户,增长15.29%;农村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量达到102.08 亿笔,交易总额147.46 万亿元。同时,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2018 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提供收款服务4.95 亿笔,金额共计5783.43 亿元,分别增长7.68%和4.34%。

1.2 农村互联网金融载体日渐多元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机构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使得农民对金融机构的选择途径单一。但随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逐步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载体不断增多,种类更加多样化,发展形成以宝藏、支付宝、京东金融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平台,以翼龙贷款、益信、开鑫贷款等为代表的P2P 平台,农民能够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平台来满足资金需求。此外,还有一种在线融资模式—众筹,旨在通过互联网用户为某些特定的项目筹集资金,以更好地实现助力农村融资、农民创业的目标,也能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投资回报。同时,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村互联网金融在保持为农民提供办理贷款业务平台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为农民提供理财渠道的功能,这就需要重组之前的金融网络,让投资理财方案更加安全。目前,有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根据农民的现有资金和理想的收益进行探究,不断研发创新适合农户、农业企业、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理财工具与投资产品,使农业资本的运作更加高效,以更好地推动“三农”的快速转型升级。

1.3 大数据技术在农村金融中广泛应用

近年来,大数据兴起并且在越来越多新兴领域应用,农村金融领域也不例外。互联网金融的重点项目是对所采集到的数据与他人共享,在原先的项目中积累经验以及通过原先的经验解决现阶段的问题。多样化的数据采集方式、标准化的数据采集流程、新型的数据处理工具、先进的分析技术,将大数据技术更高效地融入农村互联网金融中[2]。一方面,这一优势突破了小微企业寻找资金的成本与信息屏障,有效地缓解了由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与农村金融结合,使得农村贷款服务透明度提高,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机构在第一时间进行交易和资金运用,使农村商业银行能够更加放心地向农村企业和农民个人发放贷款,基本解决了农村融资不方便的困境。

1.4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农村快速发展

目前,农村已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业务发展的重点区域。例如,蚂蚁金融服务根据农户和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及生活的金融需求,为三农用户提供包括支付、保险、融资和征信在内的普惠性金融服务。亿龙贷款在农村投入了数万个贷款点,2018 年总计农村信贷规模超过390 亿人民币;京东金融在原先基础上创建了“京农代”、“乡村白条”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产品,28 万多农户从中受益。此外,宜信、什马金融、新希望集团均希望利用原有的农村基础配置与资源,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其中,宜信在90 个乡镇设立了贷款机构,先后发展了农村商业贷款、农村信用贷款、农村融资租赁等农村金融服务;什马金融利用在农村电动汽车市场的先驱优势,将广大农村的电动汽车网点发展为线下经营,产品经理由汽车经销商担任,从而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范围;新希望公司则专注于小型、微型和农村服务。

2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分析

2.1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农村互联网金融是在面对以农业为主的主体时,集合社会上的资金并通过网络技术手段重新发放到农民手中,其技术基础是互联网。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包括农户、农村小微企业、农业小手工生产者和农业商品经营者等,旨在帮助他们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利用互联网技术享受相应的金融服务[3]。目前,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覆盖面较广并且涉及的人数较多,综合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通过互联网技术融入农村合作性金融、农村政策性金融、农村商业性金融等多样化的形式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因此,农村互联网金融是当前信息化、时代化的互联网与传统金融有效融合的最新模式,不仅能够让农业生产经营有更大发展,还能够使农村居民真正得到实惠与便利。

2.2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显著提高和信息化网络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村生产经营等方面将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的介入。“互联网+”战略作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重点战略之一,对农村金融的发展与运作模式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应用,农村互联网金融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互动日益增多,逐渐成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各类金融工具也通过现代化的方式进入了农村生活的重要环节,缓解了农村金融中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与传统农村金融相比,农村互联网金融具有更高的流动效率、更低的准入门槛、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种类[4]。具体表现为:一是互联网企业和传统电商企业借助网络优势接连转变发展思路,补全了许多原来没有的农村金融服务,拓宽了农村金融产品的种类。二是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助力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提高了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三是P2P 贷款平台通过网络助力农村金融下层用户,满足其资金需求,提高农村金融的普及性,进一步推动惠及普通大众尤其是农民的金融服务真正实现。

2.3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模式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布局主要依托移动支付、众筹和P2P 等方式展开。首先,完整的支付体系、征信体系和监管体系的建立是关键,其使消费者和商家既能安全流畅地完成交易,又能够在某一方权益遭到侵害时有一个合理合法的途径去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信用体系筛选出不同信用度的企业,从而确定不同信任度企业的可运营范围。其次,金融机构是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的主要依托。目前,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机构形式较为多样化,除传统的金融机构外,还有农业产业平台和新型电商平台,以这些机构和平台为载体,农业企业、个体农户、家庭农场能够通过P2P 网贷、传统银行和上市融资等渠道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最后,农村互联网金融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链式农村互联网金融模式、支撑传统农业产业发展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模式和涉农互联网金融平台三大运作模式[5]。通过新型的农村互联网金融运作模式,能够促进农村金融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互通与资金传递更加高效与安全。当前,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的主要产品是旺农贷,其通过数据化平台、线上+线下熟人借贷、供应链及产业金融四大模式开展业务;京东金融则主要以京农贷和乡村白条为主打产品,通过采取全产业链和全产品链的金融服务方式,为农村提供用于农业生产的金融服务,同时也提供农村居民生活所需的移动支付、保险、理财等多元化服务。

3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

3.1 农民贷款满足率低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农业银行的金融投入不再着眼于农业和农村,而是更多地投入在城市,尤其对工业部门的投入呈增长迅速趋势,并且农业银行也不断减少在农村设立的服务点,农业农村贷款的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所占比重远低于其他贷款[6]。目前,农业贷款仅占农业银行总贷款的10%。商业化改革开始到现在,农业银行不断调整贷款结构,把风险低、回报高的工业企业和客户作为贷款的重点对象,而对于乡镇企业和个体农户,则出台了相对比较严格的贷款政策,导致农户贷款难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据统计,我国只有25%的农户有贷款,其中75%的农户没有获得农业贷款。截至2018 年底,我国农村2.2 亿农户有贷款需求,但供给率只有65%。而现有农村存贷款比例依然较低,仅占全国的15%左右,农村地区人均贷款量在7000 元以下,仅占城市人均的10%,70%以上的农民通过私下的相互借贷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还有一些乡镇企业由于无法从银行借到款,只能通过社会集资的方法获取资金。此外,从农村信用社的角度看,因为农业银行下层业务的不断减少甚至缺失,农村信用社已发展成为提供最大贷款数量的农村金融贷款机构,农业银行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虽然农村信用社是直接面对广大农民的国家支持的金融机构,但给农民的贷款相对于整个需求而言还是无法充分满足。

3.2 互联网金融的人才不足

人才和技术是农村互联网金融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作为传统金融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农村互联网金融不仅需要传统金融业的人才,而且需要懂互联网知识和管理的多元型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鼓励优质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也逐步引导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和经济金融学科背景的人才下乡,以推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由于一些农村生活环境较为恶劣,教育和医疗资源缺失,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使农村互联网金融人才稀缺的状况更加严重[7]。除此之外,许多企业也尝试在农村寻求和培育合格的农村互联网金融业的后备资源,期盼可以通过培训,让有关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人力资源有所增长。但长期以来,农村教育资源薄弱、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不高等因素造成企业以及社会所花费的资金和时间过多,从而限制了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加之农村居民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对农村互联网金融普遍持怀疑态度甚至否认的心态,特别是对互联网支付业务、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非常谨慎,这对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发展形成一定的挑战。

3.3 互联网金融的基层体系尚未健全

首先,偏远地区金融机构与农村几乎很少有资金往来,许多金融机构不愿在农村设立金融服务点,使得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足,导致金融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供给缺失,农村居民因此无法享受到高质量、高效率以及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其次,不全面的金融体系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与资金的高风险。目前,我国农村尚未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市场,且农村贷款风险补偿、分担和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机制以及农村贷款贴息、补贴、减税、退税的杠杆机制尚不健全,农村担保机制不完善,缺少政策性的有关农业农村的保险,有关农业的商业性保险也是逐年减少,农业金融风险不能有效规避。再次,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机制相对落后、资产状况质量欠佳、抗风险能力较弱,导致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总体环境相对较差[8]。

3.4 农村互联网金融风险较高

农村互联网金融是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新兴途径,同时存在诸多不可控风险,其中包含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信息风险及技术风险等。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和气候影响较大,在比较好的自然条件下风险较小,一旦自然条件恶化之后,就比较容易出现资金无法偿还等情况。道德风险是指农村互联网企业和农民受到的监管均不够强,加上借贷的条件比较宽松,容易出现一些骗贷等情况,对个人以及企业都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流动性风险是指许多作物的收获季节都是春秋两季,生长周期也大同小异,对于资金的需求也比较集中,这就导致平台的资金流动性不够顺畅。技术风险是指网络技术自身存在缺陷,而其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技术基础,对互联网金融的安全自然也极可能存在缺陷,随着互联网金融服务范围和对象的扩大,技术风险则可能随之放大[9]。

4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技术是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也会深刻改变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农村地区的信息互联互通,适当降低农村地区互联网资费,以降低农村地区接入宽带的成本。与此同时,尽量向农村居民普及更多的互联网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互联网以及怎样正确去使用互联网。当人们使用互联网十分方便快捷时,才能够在网上消费、进行网络理财,这些措施都会加快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进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2 健全农村互联网金融培养体系

首先,建立农村互联网金融人才培育中心。一方面在高校平台中,借助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培训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多方合力探索社会化农村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10]。另一方面,由于农村金融学科相对冷门,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相关学术研究和科研平台的支持,进而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其次,建立农村互联网金融企业培训机制,满足企业人才内部培训的要求。在向金融从业人员传授金融、互联网、法律等知识的基础上以及在农村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重点培养金融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让他们能够有基本的金融风险识别以及规避的能力。

4.3 转变传统银行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传统银行可借助互联网技术改变对农村的金融服务方式。从传统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直接拓展到广大农村设立网点可能性较低,缺少直接在最基层的乡镇或者农村全面开展业务的强大动力。然而,网络技术的出现给传统银行业的金融模式带来不少的创新。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应当拓展新的思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新兴技术对客户进行跟踪,多方面采集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分析与总结,从“金融网络”和“网络金融”不同角度发散思维,积极满足农村金融的需要[11]。同时,针对我国偏远农村普遍开展金融服务成本高的问题,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利用银行卡+POS 机等设备,选择供销社、信用社和村委会作为农民的金融服务点,每个站点配备几名工作人员,为农民办理普通的借贷、储蓄等业务。或者采取“农业撤点+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结合“农村淘宝”等项目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创造网上购物的机会,便于出口特色土特产,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强电商服务并且弥补自身的缺陷,使金融服务整体性与相应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12]。

4.4 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风控体系及行业内监管机制

目前,农村互联网金融由于制度体系的不完善,监管力度仍有待加强,诸多公司的资金和信息安全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从而使得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不愿涉足三农领域。农村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的新兴行业,不仅要遵循现有的金融规范,还应考虑到互联网金融的时效性以及创新性。一是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监督互联网金融的行政机构,领导民间监管机构,共同维护农村互联网的有效秩序。二是最低限度的要求是不能出现整个行业的金融风险,主要解决方案是在风险当中控制以及事后马上控制,在网络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监管体系,采用公布不良信息等手段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三是要提升农村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的自律意识,对行业内人员进行不断地培训,同时培养他们分享所知信息以及加强沟通的意识,共同维护行业的利益,从而使农村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够有更好更快的发展[13]。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服务金融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