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运行中存在问题研究

2020-11-27林铧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内部会计会计工作会计制度

林铧

(福建省宁德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福建 宁德 352100)

一、前言

会计制度作为事业单位内部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单位内部会计工作开展、确保会计管理目标实现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近年来,在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会计工作开展方面的政策、制度逐步出台和完善的推动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运行的程序更加顺畅、信息更加完整,但受新旧政策更迭过渡以及单位公共服务职能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的运行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的运行进度和效果。基于此,为更好地保证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的稳定、持续运行,有必要结合新的内部会计制度运行环境,进行科学、积极的探索,寻求更加有效的内部会计制度运行策略,有效推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影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运行的因素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虽然是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制度,但其运行除了受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影响以外,还会受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的运行而言,只有结合当前会计制度运行的内外部形势,准确、全面把握会计制度运行中的影响因素,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优化会计制度运行的策略,保证会计制度的有效运行。具体来看,影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运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单位内部对会计制度的重视度

会计制度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的基本制度,对内部会计工作开展的内容、方法、原则、考核方式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而细致的规定,这些制度是规范会计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是否重视会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否能够对会计制度执行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解决,直接影响到会计制度的运行状态和结果。事业单位各部门、各岗位职工只有充分认识和认同会计制度运行的重要性,将会计制度真正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才能够保证会计制度运行的稳定、有效。同时,在当前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是否重视会计信息化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是否能够充分配备和使用信息化手段来开展会计工作,也是影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运行的重要因素。

(二)会计工作开展的配套工作开展情况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是针对整个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开展进行的制度性规定和指导,其除了涉及会计部门的常规工作以外,还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事业单位是否能够根据会计制度运行的实际需要对各部门应当配合会计部门开展的会计工作进行明确和有效开展,会对会计制度的运行情况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会计制度运行中所需要的技术、人员、设备等要素是否配备到位也会对会计制度的运行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单位内部对政策的适应能力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正式施行,事业单位长期遵循的会计工作制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这对事业单位原有的会计制度运行产生了重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事业单位是否能够根据新制度的要求对会计工作开展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完善,直接影响到会计制度运行的进度和效果。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能够按照政策的新规定及时进行制度适应,会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的运行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不断深化,为事业单位根据自身运行情况确定和优化会计制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事业单位也能够根据相关的会计制度制定内部的会计制度,确保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然而,就目前会计制度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较多突出性的问题,影响了会计制度运行的实际效果。综合来看,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制度运行认识不足

受传统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运行情况的影响,事业单位内部部分员工乃至管理者对内部会计工作开展存在片面的理解,认为会计工作只是会计部门的职工根据会计制度对单位内部的财务工作进行落实,与其他部门和人员没有太大的关联。在这种会计工作认知的作用下,一些部门和职工对会计部门所开展的会计工作表现出漠视甚至抵触的态度,影响了会计制度在事业单位内部的运行。例如,一些职工在发票报销申请方面,片面地认为只要提交发票报销凭证就可以,对内部制度中规定的凭证中信息的完整度缺乏足够的关注,导致会计人员在会计凭证审查方面的工作量增加,影响会计工作开展效率和效果。

(二)内部会计制度不够完善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职能分工不明确和跨部门协作力度不够两个方面。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在设计过程中更多地是以事项为主题进行的内容确定,这虽然保证了制度围绕事项运行的主线,却忽视了不同职能部份在会计工作开展中应当承担的职责,导致部门、岗位的会计制度落实责任分工不明确,会计工作开展出现多跑路的情况;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工作涉及的工作范围比较广,尽管制度对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但对那些需要跨部门协作的会计工作的开展缺乏精准的制度规定,导致会计工作开展中出现衔接性不够的问题,影响会计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效果。

(三)会计制度运行风险管控力度不够

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工作面临的风险性因素越来越多。虽然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能够根据会计制度运行的状况采取相应的风险保障措施,但由于部门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在防范和预测制度运行风险方面的效果欠佳,导致会计工作开展的安全性、稳定性受到威胁。例如,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制度的关注点主要在于会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对会计制度执行的结果及与结果相对应的会计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缺乏足够的关注,导致一些本可以发现和防范的风险因为没有及时得到掌握而最终产生。

四、提高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运行的策略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运行作为事业单位内部制度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会计工作开展、保证会计工作开展效果等方面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针对上述明确的当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运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从相应的方面寻求优化解决的策略,以促进内部会计制度的科学、合理、有效运行。

(一)强化单位内部对会计制度运行的认知度

基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运行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要摒弃传统的会计制度落实观念,从新制度的运行角度出发不断更新对会计制度运行的认知。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要对新出台的会计制度的内容要求、实际意义等进行集中性的培训学习,促使各部门、各职工会计工作认知的更新,消除会计工作开展的思想阻力;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通过会计制度明确各部门、各职工应当承担的会计制度运行的责任,并严格按照制度中的奖惩机制对部门及职工的制度落实结果进行处理,确保单位内部整体对会计制度产生高度的认同感,将会计制度内容积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二)积极实行明确统一的权责制度

首先,要明确不同职能部门、不同岗位应当程度的会计工作职责。事业单位要对内部会计制度的内容进行细化,使各部门、各岗位应当承担的会计工作职责以清晰、明了的方式体现出来,消除制度模糊造成的会计工作开展不精准的问题。其次,要推动流程化的会计工作方式实施。事业单位要深入挖掘信息化会计工作方式的优势,借助会计信息系统解决跨部门协作的难题,使会计信息能够实现及时、有效的传递,保证会计工作开展的效率和效果。最后,要推动会计信息化工作开展。信息化的工作方式使内部会计制度运行的情况更加透明,从而便于更多人参与和监督有关制度运行的情况,从而推动会计制度的规范运行。事业单位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信息系统的分工功能,通过不同权限的划分与设置来促进内部会计制度中的内容切实对应到日常的会计工作中。

(三)提高会计制度运行风险管控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运行环境的动态变化属性,以及事业单位职能的变化调整,使得会计制度的运行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鉴于此,事业单位需要从持续变化发展的环境下把握会计制度运行的要求和规律,寻求更加科学的会计制度运行策略。同时,事业单位要就会计制度运行的现状进行常态化、持续化的跟踪监管,保证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会计制度运行中的风险性因素,保证会计制度运行的稳定性。

五、结语

就目前来看,事业单位虽然能够根据内部运营的情况对会计工作进行及时的调整,以适应变化的内外部制度运行环境,但受传统会计工作理念的束缚,事业单位内部会计制度的运行仍然面临较多的问题和挑战,影响了会计制度的运行。基于此,事业单位要通过强化单位内部对会计制度运行的认知度、积极实行明确统一的权责制度和提高会计制度运行风险管控等策略的实施来促进内部会计制度的有效运行。

猜你喜欢

内部会计会计工作会计制度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之我见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对内部会计监督的影响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之我见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