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

2020-11-27孙翼红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财务管理

孙翼红

(青岛市市南区拆迁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071)

一、引言

目前,基于我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中各行各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我国的事业单位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事业单位要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就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在此基础上,做好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十分重要,需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与转型,有效抵御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各种风险。在加大内控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基础上,建立内部控制大数据平台。采用多元化的管控措施,提升预算的执行力,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强化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事业单位涉及营利性的经济活动较少,大部分的运行资金都是来自国家财政部门的财政资金拨款,为了避免出现资产流失的问题,实现资产增值保值,就需要加强资产管理力度,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对单位的内部资金进行合理合规的使用,为社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事业单位的经济主体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单位运作资金不仅来自于国家的拨款,还利用开展社会公益事业的方式,吸纳更多的市场资金。这一变化虽然丰富了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也在无形中加大了事业单位的经营风险。所以,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既要实现绩效管理做最大化,又要以财务风险管理为基础,做好内控建设工作。事业单位在贯彻我国出台的基本政策法规的基础上,要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并确保资产的安全使用。在完善内控体系的过程中,对可能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事前预测,并加强事中监督与控制,有效防范事业单位内部可能存在的徇私舞弊行为,创设良好稳定的内部环境。

三、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措施

(一)划分内控体系层次,强化单位文化建设

事业单位要做好财务管理的工作,需要实行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划分。第一,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予以实施,加强事前的管控。事业单位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的财务风险多表现在制度不全,与单位实际业务结合不紧密,或浮于表面,好的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实行。在财务管理方面,要重点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等内控措施。第二,在事业单位内部设置监督部门,使得监督和内控随时进行,将可能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内部的监督部门如内审,也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内部控制体系贯穿于各项工作环节当中,使单位内部每一位领导和员工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才能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用。管理学家德鲁克曾说过:“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他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和语言。”事业单位要重视内部文化的培育和建设,发挥文化建设对财务管理和全面管理的作用。结合单位特点,挖掘单位的核心文化,提高单位内部人员的认同感,增强事业单位的凝聚力。在创建良好的单位文化的基础上,促进内部部门和人员的沟通与协作,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为更好地防范风险和实施内控做好铺垫。

(二)优化组织结构,树立正确财务内控理念

事业单位不断优化内部组织结构,能起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从组织结构来看,财务风险普遍表现为单位内部存在一人同时承担多个岗位,甚至同时兼任不相容岗位。单位员工的基本职责权限不明晰,没有理解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全局性工作,从而可能出现内控变成失控,财务风险隐患加大。要增强事业单位领导者对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的重视,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经常性地对工作中发现和存在的各项风险和问题进行反思,并不断修正和完善已有的内控方案。要明晰人员的分工和岗位职责,调整不相容岗位,定期实行岗位轮动和人员调换。通过对组织结构不断实行优化,清理混乱不清的职权,形成清晰规范的审核审批流程。通过对事业单位人员加强组织培训,使其综合素养与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要在单位树立内部控制工作,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理念。同时,事业单位领导者和管理人员也要认识到,管理制度和内控措施并非要事无巨细地制订规范,要分清业务和事项的经常性和重要性,将管理和内控的重点投入到经常性和重要的业务中。

(三)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落实财务预算工作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工作来说,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十分重要,主要是在事前进行风险的识别工作,并且将对现金流的管理作为重要的对象。事业单位要重视如何管理好财政的拨款经费、上级的拨款经费等资金使用,实现对单位的资金进行合理地支配。事业单位要在对资金收支进行科学预算的前提下,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做好风险预警的工作。此外,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十分重要,事业单位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应当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内容,逐步加强资金管理的力度,开展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引入增量预算法、固定预算法等。此外,有些事业单位的应收账款数额较大,存在常年未清理的陈年坏账,需要识别其中的财务风险,做出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在预算的实际执行中,把握内控的原则,关注各项预算的执行率,经常性地分析预算执行进度,做出预判。对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按照程序进行有关预算的调整工作,不断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

(四)健立建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审批和流程规范

诸多审计结果显示,事业单位在控制财务风险方面还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以日常公用经费的使用为例,因业务频繁、业务量较多,时常出现业务经办人员未按程序严格按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刷卡,未通过政府采购指定的网站采购机票,或出现审批表格事后补救等情况。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审批流程不规范,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如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审批过程中的人员未严格履行对合同条款及已支付情况等重要材料和数据进行审阅即草草签字,从而使审批程序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控制风险的目标,所以仍需不断对内控流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纠正。同时,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政策要求,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修正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不能制订了制度就万事大吉,束之高阁。财务部门要与相关科室部门合作,紧密贴合单位工作实际和业务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各项资金及业务管理制度,尤其要注重对审批流程的梳理,让制度不是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通过各种形式深入人心,使事业单位的所有人员都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并且深刻体会到审批和流程的规范是对每一个人的保护,从而实现内部控制对单位良性运行的强大作用。

(五)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完善财务审计监督机制

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一定是与单位业务活动紧密结合的,是可行性极高并行之有效的,这是保证单位内部控制措施顺利实施的核心内容,也是保证单位内部各项财务信息真实性与可靠性的基础保障。所以,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基本特点,不断优化内部控制机制,保证内控制度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要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财务监督审计机制,将外部监督与内部审计工作互相融合。但一个现实问题是,由于事业单位普遍体量不大,尤其财务部门的人员配备常常捉襟见肘,无法实现每个单位都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岗位和人员。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引起单位领导层的重视,通过加强人员建设和财务审计业务培训,搭建起内部审计组织的框架,使内审人员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并采用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方法,发挥其了解和掌握单位业务活动实际情况的优势,在工作中确保其保持独立性,发现问题及时提出,促成单位的及时处理,避免风险失控,从而发挥出审计监督的作用,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体现出来,实现为单位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外部监督则要通过财政部门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对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和资金活动进行指导,并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全面核查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财物的来源和去向,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加强收入支出的管理和控制,审查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合理,促进事业单位的运行健康和良性发展。

(六)加大内控信息化建设投入,建立内部控制大数据平台

基于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事业单位需要做好财务内控活动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并结合单位的财政系统与开展的经济活动,从源头入手进行控制,搭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内控信息化平台,务必要保证采购活动、基础设施建设活动、预算活动、资产管理活动等业务的全面管理,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合作。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与大数据技术,设置关键的内部管理关键点,做好信息数据推送与分析工作,实行全过程的监督与预警,并将信息化传递到各个层面当中。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要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目标就是通过强化管理、预防财务风险。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加大内控信息化建设投入,建立内部控制大数据平台,做好一系列的预警工作与财务数据分析工作。如果部门的经营活动超出了预算范围,就会及时预警,方便对财务管理方案进行调整。事业单位在增强忧患意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财务风险的防范,从思想方面提高重视,不断完善,才能保证资产的安全性,杜绝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完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十分重要。领导层需要树立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的财务预警体系,并不断加强管理力度。只有避免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才能避免因为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员工也需要意识到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对单位的意义,规范化自身的岗位工作行为,并了解自身的责任与权利,做好分内工作,逐步优化组织结构,落实财务预算工作与财务分析工作,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财务财务管理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水利财务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