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2020-11-27陈瑾
陈瑾
(深圳市无线电监测管理站,广东 深圳 518033)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本质上属于国家所有,为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需要,分别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和使用,对这些国有资产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是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以及保值增值的需要,也是最大限度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的重要制度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包括无形资产、有形资产,以及接受捐赠产生的其他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也是单位内控制度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利于保证行政事业任务的完成和事业计划的实现;对于节约国家资金,增加年度资产购置预算的科学性,使资产配置更加合理;对堵塞资产管理中的漏洞,预防资产流失,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够切实有效地实现国有资产地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效能;对于国有资产全流程的严格把控,能切实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更有序、更健康、更持久的发展。
再次,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够突显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现阶段所占据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有利条件,用国有资产的投资发展方向去引导社会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
最后,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有必要结合单位的发展形势以及发展现状,尽可能实现规范化、严谨化管理。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并形成新的管理理念,逐步提高管理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
(一)缺乏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社会管理的事务性工作,主要业绩体现在办事的效率和社会效益上,国有资产管理只是作为内部管理事务的一部分,因此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单位资产管理缺乏足够低重视,没有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在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工作时,没有具体的依据可以执行;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和明确的资产管理责任人,在日常固定资产管理中就会出现重复申购、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管理混乱的情况;在国有资产配置、产权、登记、使用、处置、收益等缺乏监管程序,责任无法落实。
(二)国有资产严重账实不符
由于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一些建设项目和形成无形资产的项目没有财务部门的尽早介入,造成国有资产转固时间延迟、入账成本不实等问题;固定资产更新、维修所形成的资产,购入以及调入、捐赠等形成的资产未能及时入账,甚至根本不入账;由于机构改革单位撤销合并等因素,国有资产缺乏专人管理,移交手续不完善,造成资产账实不符。
(三)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对国有资产处置程序不规范,没有按照有关规定的程序履行处置报批手续,对资产处置价格不进行评估、不进行公开,随意变卖擅自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外投资没有进行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充分评估,对被投资企业疏于管理、对投资收益缺乏管理或不予反映,导致对外投资失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未经审批“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并且对该类资产疏于管理,造成租金无法按时收取和资产丢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流动资产的日常管理十分松懈,大量预期款项未能收回,形成呆账、坏账,造成的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四)国有资产家底不清晰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重采购轻管理,长期不进行资产清查,不进行资产报废处理,单位账面上留存了大量的资产,存量资产较多,造成大量已经达到报废年限或者已经损毁的资产长期趴在账上,造成国有资产数据的虚高,造成人均资产占有量过大,无法对年度编制采购预算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未及时进行国有资产清查,造成无法及时发现资产状况,对于产生资产损失的无法及时界定责任,追究相关责任人;尤其是固定资产和在建未转固的资产问题较大,容易造成账实不符。
(五)国有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业务力量相对不足,没有为国有资产管理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由于编制限制部分不相容职务交叉,也没有形成日常监督机制;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人工管理的方式不利于进行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操作流程复杂,管理的成本相对较高,资产在维修、改造和更换使用人以后信息无法及时更新,与新政府会计制度中要求资产折旧与支出方向相匹配的原则不相符,无法真实反映国有资产在单位的实际使用状况。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投入一定的精力和资金来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一套责任明确、分工合理、考核评价到位、易于操作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制度要明确各资产管理岗位的职责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人并加强日常监管;制度必须要规范国有资产地从购置生成,到使用管理,最终报废处置等各个环节逐笔登记,形成一个全流程的管理,保证资产的账证相符,账实相符。各类资产购置必须有年度预算,做到合理适度的配置,对于超预算和无预算的资产购置必须先履行预算调整程序,调整后才允许购置;制度要明确不同类别资产的管理办法,如:流动资产需要定期清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需要按时清查,在建工程需要及时跟踪及时转固,长期投资需要跟进投资项目的效益情况等。加强资产管理的同时也必须资产管理评价机制,对于涉及资产、工程等招标、采购、验收过程中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应不受任职期限的限制,实行责任终身制。
(二)及时准确确认国有资产价值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制定不同的价值确认原则。单位对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必须做到日清月结,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和公务卡使用的相关要求,应该减少现金和银行存款的使用,并且不要留存大量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应定期清理留存资金及时上缴财政,形成可流转的财政资金;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应当由专人及时清理,能收回的要及时收回,无法及时收回的计提坏账准备,对于常年确实无法收回的要报请相关部门审批后做坏账处理,增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准确性;对于直接购入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需要考虑运输等成本后准确记录原始价值;对于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和自行开发研究的无形资产,财务部门必须尽早介入全程跟踪,准确确定资产成本和形成资产的时间;对外投资必须谨慎处理,定期对投资项目收益情况进行评估对投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
(三)规范国有资产使用的管理
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方向制定使用规则,例如:办公自用的资产、出租出借的资产、投资类资产等等。对于办公用国有资产必须严格控制的人均占有量,尽量用最少的资产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履职需要,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使用人必须承担资产的日常保养维护和安全责任,使资产能够达到甚至超过预计的使用年限;对于各种原因单位产生可以用于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单位必须履行必要的审批流程,出租出借的价格要科学合理,出租出借收入作为非税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财政,对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状况必须指定专人进行跟进,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到期及时收回;行政单位是不允许使用国有资产进行对外投资,事业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和前必须对所投资项目进行论证,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是否符合环保要求,是否存在较大投资风险,要派专人负责及时跟踪投资收益情况直至收回投资,并对投资收益情况进行考评;对于各单位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同级财政的资产平台,闲置资产可以进行单位间调剂使用,以便于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报废、报损等处置必须要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必须公开透明,处置收益及时上缴财政。
(四)定期进行国有资产清产核资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制定完善的国有资产的清查核资工作规程,明确各类国有资产的清查时间周期,需要核查的内容,参加核查的部门和人员,定期请中介机构介入资产核查工作并出具相关资产报告和评价报告。资产核查时不但要核对数量,还要确定资产的质量状况,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清楚掌握国有资产的责任人、使用状态、维修记录、损坏和损失情况及原因,对本单位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做到心中有数。
(五)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
行之有效的加强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努力提升自身素质。通过全方位的培训促使资产管理人员转变思想,转变态度,构建先进的管理理念,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素养。为了提高有关人员对资产管理的工作热情, 可以考虑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设定责任目标,将其工作绩效与资产管理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能够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还可以提高工作积极性。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进行资产管理信息化处理平台的建设,实现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同时依托各单位信息系统基础上搭建区域性的资产管理共享平台,将各单位资产信息、数据信息、图书资源等信息进行共享,并且采用一定的激励机制,促进单位将设备和信息开放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高精尖仪器设备、信息等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各个单位对同类设备的重复购置,从而节省财政开支,而且可以使国有资产的整体利用率大幅提高,从而减少财政投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