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切割手术治疗对IPSS评分与RUV、Qmax的影响
2020-11-26孙忠凯黄敏志邹火生张河元
孙忠凯 黄敏志 邹火生 张河元
前列腺增生是泌尿科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男性人群,临床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以及急迫性尿失禁等。前列腺增生主要是由前列腺以及其上皮细胞出现增生导致,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前列腺增生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逐渐加重[1]。近年来临床研究报道显示,中老年男性人群中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高达83%左右,而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临床上治疗该病常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大出血、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因此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背景下,逐渐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切割手术对其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36 例。(1)纳入标准:经过影像学技术均已确诊;存在排尿困难症状;前列腺增生呈良性。(2)排除标准: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合并存在其他重大疾病,如免疫系统、血液系统。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 例。患者均知情同意签署本研究,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术前可给予患者适量缓泻剂,使得大便顺畅,术后叮嘱患者尽量不下床活动,减少出血现象,同时术后给予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基础护理。(1)对照组:患者全麻呈膀胱结石位,采用电切镜,功率设置在100 W,电凝功率设置在60 W,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对其进行清洗。将电切镜插入患者膀胱,探查膀胱以及尿道的情况。先将中叶切除,然后切除两边的两侧叶,在5~7 点方向处将两侧中叶进行切除,再转向12 点方向将膀胱颈部的增生组织进行切除,切至前列腺包膜。术中采用注射液冲洗膀胱,电凝止血。(2)研究组:患者呈截石位,硬脊膜外腔麻醉,采用生理盐水持续对其清洗,应用等离子电切系统,电切功率160 W,电凝功率80 W,置入电切镜,观察双侧输尿管开口、精阜以及尿道形态等情况。在膀胱颈5~7 点方向处切至精阜两侧并将前列腺组织达前列腺外科包膜切除,形成标志槽沟后,依次将中叶切除;然后在膀胱颈1 点、11 点方向处将增生组织与增生腺体进行切除,孤立两侧叶,并将其切除;再采用顺切方式将残留的尖部前列腺进行修整。持续冲洗膀胱,在术后冲洗组织,电凝止血,确定患者排尿顺畅后留置导尿管。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观察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①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经治疗后,患者排尿困难、尿频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前列腺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经治疗后,患者排尿困难、尿频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前列腺功能基本正常;无效:经治疗后,患者排尿困难、尿频等临床症状未改善,前列腺功能未恢复正常[3]。总有效=显效+有效。②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道口狭窄、继发性出血以及尿道灼伤[4]。(2)观察分析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RUV)及最大尿流率(Qmax)水平。IPSS 评分总分35 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Qmax可通过尿流率仪进行测定;RUV 可先让患者排尿,然后通过插入一次性尿管,并手助压腹壁所流出的尿量[5]。(3)观察分析两组手术结果,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质量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组年龄21~77 岁,平均(48.9±3.4)岁;对照组年龄22~76 岁,平均(48.7±3.5)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763,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184,P<0.05),见表1。
2.3 两组手术前后IPSS 评分、RUV 及Qmax 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IPSS 评分、RUV 及Qmax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指标均有改善,且试验组IPSS 评分、RUV 均低于对照组,Qmax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手术结果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切除质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手术前后IPSS评分、RUV及Qmax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手术前后IPSS评分、RUV及Qmax指标比较()
*与术前比较,P<0.05。
表3 两组手术结果比较()
表3 两组手术结果比较()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又被称为前列腺肥大,是中老年男性人群中一种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频以及尿失禁等,如果患者合并存在膀胱结石或者感染及积水症状,则尿频就会更加明显,而且还伴有尿痛,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6-7]。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早期的临床表现症状不典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下尿路梗阻严重,临床症状就会愈发明显。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由于机体内的器官衰退,导致给患者治疗增加了一定难度[8]。临床上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多采用手术切割方式,而且在治疗的同时降低对患者产生的创伤也显得十分重要。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经尿道电切治疗对前列腺增生体积较小的患者来说,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是在术中的出血量比较大,而且还容易出现电切综合征及继发性出血等术后并发症,其中电切综合征的发生原因是冲洗液吸收导致出现低渗现象[9-11]。
随着电切术的不断发展,经尿道等离子切割手术逐渐被应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当中[12]。经尿道等离子切割手术不仅可以迅速切割前列腺增生组织,还存在一定的凝固作用,从而减少创面对水分的吸收,而且通过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同时还减少了水中毒情况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而且该手术也不存在时间限制,有利于部分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手术[13]。
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手术不是通过电流产生高热使前列腺增生腺体组织进行汽化,而是通过电流通过电极时生理盐水形成动态的等离子,作用在腺体组织,从而达到切割的目的[14]。该手术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低温切割,对增生组织切割时表面温度不会超过90 ℃[15]。(2)应用生理盐水对切割创面进行冲洗,就会最大程度上减少电切术综合征以及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3)在进行增生组织切割时,不需要应用负极板,从而具有一定安全性。(4)可以避免闭孔神经出现条件下反射,减轻勃起神经出现的损伤,而且该手术操作方便,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减少[1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应用经尿道等离子切割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低。
本研究的结果表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切除质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该手术虽然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是可以提高前列腺增生质量,减少出血量,缩短了住院时间。分析原因可能是经尿道等离子切割手术在切割腺体时不仅存在切割有序,而且还对创口止血较为彻底,比如5、7 点及精阜近两侧处;切割12 点方向处的腺体组织时,采用定点切割法,不会切割太深;两侧叶出现增生时,会将其切除,降低了排尿疼痛的发生情况,而且采用电凝止血法进行止血时应用电极法,减少了外括约肌出现损伤[17-18]。前列腺增生导致的下尿路梗阻已经严重降低其身心健康,而IPSS 评分、RUV 以及Qmax 是临床用来判断前列腺增生患者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1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前IPSS 评分、RUV 及Qmax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指标均有改善,且试验组IPSS 评分、RUV 均低于对照组,Qmax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手术可以改善显著患者临床症状。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相比,经尿道等离子切割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1)等离子切割术不仅切除率较高,还可对将膀胱颈等梗阻因素进行处理,消除潜在的发病因素;(2)该术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减少患者术后出现的应激反应。值得注意的几点是:手术操作者经验丰富;腺体组织进行切割时不能超过精阜,而且不能损伤尿道的外括约肌,从而避免尿失禁的发生;对腺体增生组织较大的患者进行切除中需要不断将电切镜旋转,同时注意防止早期切至包膜,快速切除腺体组织[20]。操作者在对其手术过程中需要边切除边止血,注意防止盲目止血,盲目止血可能会导致包膜穿孔,从而引发电切术综合征的发生。但是本次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观察的指标、样本等数据比较少,因此在后期的研究中应加大观察样本、指标等,从而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综上所述,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效果显著,并发症低,出血量少,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尿频、尿失禁等症状,改善前列腺增生对患者IPSS 评分与RUV、Qmax 产生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