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氟醚在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2020-11-26

关键词:七氟醚开颅芬太尼

王 磊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江苏 南京 210029)

脑出血是高血压常见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由于患者发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开颅血肿清除术常用于治疗高血压患者脑出血中,术中麻醉诱导易引发急性心梗、肾衰竭等并发症,手术风险高。术中应当严格控制血压波动,提高各项指标稳定性。瑞芬太尼和丙泊酚作为两种常见治疗药物,术中用量大,无法避免影响血压波动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存在一定手术风险性。在开颅血肿清除术中,患者血压波动,很有可能造成患者缺血缺氧,造成病情加重,甚至引发急性心梗和肾功能衰竭等。七氟醚麻醉有助于保护患者血脑屏障,扩张血管,从而降低脑部压力,保证脑部血液供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为研究七氟醚麻醉效果,于本院的患者中,选取50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50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5.92±5.12)岁。观察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7.92±6.30)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和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2)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允许,患者对研究知情。(3)排除重要器官障碍、由外伤等因素造成脑出血、严重感染的患者。(4)排除资料不完整,中途退出的患者。

1.3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芬太尼2.5 μg/kg,丙泊酚2.5 mg/kg,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给予通气治疗15~25次/min。给予4 min麻醉诱导后,对患者气管插管。

对照组继续给予患者瑞芬太尼0.2~0.3 mg/h、丙泊酚4~6 mg/(kg•h),静滴。

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0.2~0.3 mg/h,并给予1.5~2.5%七氟醚,静脉泵注,速度为0.2~0.3 mg/h。

1.4 观察指标

(1)手术后检测患者血压水平、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水平。(2)统计手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和x2检验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DBP(81.12±7.13)mmHg,SBP(125.34±9.67)mmHg,HR(80.18±6.83)次/min。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对比(±s)

组别 DBP(mmHg) SBP(mmHg) SpO2(%) HR(次/min)对照组(n=25) 71.84±7.56 110.14±9.82 97.28±3.51 67.12±5.94观察组(n=25) 81.12±7.13 125.34±9.67 97.35±3.64 80.18±6.83 t 5.927 4.624 0.007 7.140 P<0.05<0.05 >0.05<0.05

2.2 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对比

观察组阿托品5例(20.0%),麻黄碱8例(32.0%),尼卡地平5例(20.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对比[n(%)]

3 讨 论

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早期并无显著症状,发病后,患者脑组织形成大型肿块,血压水平急速升高,产生意识模糊、头晕呕吐、头痛等症状。高血压脑出血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严重,会造成病情恶化。脑出血患者及时清理颅内血肿,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手术干预可制控血肿扩大,保护脑组织,改善预后效果和疗效[1]。在手术治疗中,临床疗效受到麻醉方式影响。由于麻醉诱导作用,患者可出现血压波动、造成相关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手术安全性,需要使用合适的麻醉诱导方式,维持血压稳定性,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

术中常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麻醉,由于麻醉药物剂量大,患者血压易发生波动。给予七氟醚麻醉,可抑制细胞粘附因子 以及金属蛋白酶,延缓蛋白磷的酸化,在脑组织附近形成保护屏障,促进脑部血液供应,缓解脑血管压力,从而让患者各项体征均得到稳定,提高手术安全性[2]。通过保护脑神经,促进脑血管舒张,有效减小脑血管上的阻力,保证脑部正常的血液供应,患者术中发生的血压波动较小,可减少应用血管活性物质,改善脑组织缺氧程度。应用七氟醚能够提供更加稳定手术条件,疗效显著。本研究可见,观察组DBP(81.12±7.13)mmHg,SBP(125.34±9.67)mmHg,HR(80.18±6.83)次/min。观察组阿托品5例(20.0%),麻黄碱8例(32.0%),尼卡地平5例(20.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七氟醚麻醉后,患者各项指标更加稳定,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明显减少。因此在开颅手术中,可优先选择七氟醚麻醉诱导,控制患者术中的血压变动,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有效保护患者术中脑组织,缓解缺氧状态,可建立安全稳定的手术条件,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具有突出价值。

综上所述,对开颅患者给予七氟醚麻醉,有助于稳定患者血压水平,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有助于维护手术安全,提升手术质量。

猜你喜欢

七氟醚开颅芬太尼
miR-138通过靶向LCN2在七氟醚诱导的大鼠认知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七氟醚麻醉对患儿发育期大脑的损伤及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吸入七氟醚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一例并文献复习
不同浓度七氟醚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芬太尼,滥用才是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