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11-26陈爱云

关键词:偏瘫组间中风

陈爱云

(山西省太原市中医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9)

脑卒中也称为中风,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中风患者经及时有效治疗可脱离生命危险,大部分患者伴有偏瘫等后遗症,表现为语言及运动功能障碍、半身不遂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为此需采取了有效的治疗干预方法[1]。本次研究将我院就诊治疗的84例该疾病患者作为基础性评估分析样本,研究并分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具体应用及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我院医师开展为期1年的研究,期间就诊患者共计84例,为方便本次研究,将患者均分为研究、对照2组,对研究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男22例,女20例;其中年龄53~68岁,平均(62.86±5.58)岁。对照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男21例,女21例;其中年龄54~66岁,平均(62.46±5.74)岁,全部患者经常规诊断确诊为中风偏瘫,并统一参与本次研究,基线资料对本次研究无不良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等的专科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康复治疗,医护人员对患者肢体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进行按摩,引导患者完成四肢关节外旋、外展、内收、屈曲等被动运动,每日运动3次,单次运动时间为15 min。如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可进行翻身、站立、行走等主动运动。护理人员为患者示范洗漱、穿衣、进食等日常活动,对患者实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由单音节训练逐步过渡至多音节训练,使患者语言能力逐步提高。

研究组患者治疗方案为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方案与对照组患者一致。中医针灸治疗选穴包括足三里、阳陵泉、外关、合谷、曲池、肩髃等,如患者上肢偏瘫,加入阳池、肩外腧等穴位,如患者下肢偏瘫,加入风市、太溪、委中等穴位,如患者口角歪斜,加入地仓、人中等穴位。毫针妥善消毒后刺入选取的穴位,通过捻转提插等手法进行针灸治疗,得气后需留针30 min,间隔10 min完成1次行针,每日针灸治疗1次,每周共治疗5次,两组患者总治疗时间均为4周。

1.3 评价标准

评估组间治疗后运动能力(FMA)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得分与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s),检验方法为t,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 结 果

统计并评估组间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研究组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统计并评估组间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s)

表1 统计并评估组间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s)

组别 FMA评分 ADL评分研究组(n=42) 61.57±3.66 71.25±4.02对照组(n=42) 42.13±4.17 59.38±3.15 t 22.706 15.062 P 0.000 0.000

3 讨 论

偏瘫属中风患者多发并发症,患者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经康复治疗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后FMA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突出。临床治疗中风偏瘫常规方法为康复治疗,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语言功能训练可促进脑细胞重组,恢复神经系统活跃度,将休眠状态细胞激活,预防肌肉萎缩,改善运动能力及语言能力。针灸属中医特色疗法,通过对特定穴位的针刺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调节脑组织血液供应。联合应用康复治疗及针灸可发挥二者协同作用,其临床应用价值远优于单一康复治疗[2]。

由此可见,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偏瘫组间中风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漫画
体育特长生训练方法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