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直径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对比分析
2020-11-26李海正陈妙巧
林 海 李海正 婉 仪 李 强 林 倪 陈妙巧
广东同江医院消化内科,广东省佛山市 528300
结直肠癌主要指的是发生在直肠或者结肠部位的癌症,该病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在后期会出现大便性状变化、便血及腹痛等典型表现。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结直肠癌疾病的早期检出率也不断提高[1]。针对结直肠癌早期及癌前病变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多可治愈,在具体的手术治疗方法上,多是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该手术方式主要通过直接行黏膜下层剥离操作,将整块病变切除[2]。但ESD在对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上,对不同直径的病变疗效往往存在差异,对此,本文以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针对不同直径的病变行ESD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以提高对结直肠癌的手术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经内镜检查或穿刺病理活检确诊[3];(2)患者具有良好的认知及手术指征,同时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3)在手术前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晓研究目的。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2)手术治疗禁忌者;(3)临床资料不完整或者合并精神疾病者。按照病灶直径大小分成实验组(直径≥4.0cm)与对照组(直径<4.0cm)。实验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6~71岁,平均年龄(56.1±2.3)岁;疾病类型:早期结直肠癌18例,癌前病变12例。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5.8±2.2)岁;早期结直肠癌17例,癌前病变13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ESD手术治疗,主要是借助内镜显示病变后,在高清放大内镜的进一步观察上确定病变的具体大小,分析病变是否存在浸润以及浸润情况;用结肠镜进到病变部位,使用0.4%的靛胭脂溶液在病灶的边界进行喷洒染色,使得病灶轮廓可清晰地显露,确定病灶边界状况。在距离边界3~5mm的位置用含少量靛胭脂的甘油果糖与透明质酸钠标记病灶病原,进行黏膜多点注射,让病灶、周围黏膜可充分隆起,之后用手术剥离病灶。
在病灶切除中,针对在内镜下可一次性显露整块病灶的情况予以整块切除;病理诊断整块病变水平或者垂直切缘未见肿瘤组织浸润则进行完整切除;病变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1 000μm并无淋巴及血管浸润实施治愈性切除。在病变的切除过程,若内镜下可见结直肠局部基层缺损可定义为穿孔,对这一情况采取金属夹或者其他方式闭合处理方式;术中针对出现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及时采取电凝止血或钛夹夹闭止血的方式,而针对术后出现黑便或者便血的迟发性出血则采取镜下止血方式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病变切除类型。(3)术后统计两组穿孔、迟发性出血及感染的发生率。此外术后均进行1年的随访,统计两组疾病复发情况,评估患者预后。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在手术及术后的各项指标情况上,对照组均优于实验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2.2 病灶切除类型 60例患者经内镜总计检出111处病灶,其中实验组50处,对照组61处。对检出的病症,术中病灶切除情况上,实验组整块切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愈性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完整切除率上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切除类型对比[病灶(%)]
2.3 并发症、复发 在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及随访疾病复发率上,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及随访1年疾病复发情况比较[n(%)]
3 讨论
结直肠癌属于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疾病在发病率上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4]。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及诊疗技术的提升,临床中对结直肠癌的早期检出率不断提高,这使得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例数也增加,针对结直肠癌早期及癌前病变,确诊后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可很大程度上治愈,避免疾病进展为中晚期癌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5]。
在对结直肠癌早期及癌前病变的手术治疗上,随着内镜技术及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中常推广应用ESD这一手术方式,该方式克服了常规手术方法的局限,在手术治疗的过程针对大块的结肠病变可以有效切除,这样可降低局部残留及复发的风险,使得手术安全可靠[6-7]。然而,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及随访也发现,病灶面积大小会对ESD手术治疗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8]。本文中选取60例结直肠癌早期与癌前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结果显示在手术与术后康复指标上,直径<4.0cm的对照组在各项指标上均要优于直径≥4.0cm的实验组,由此可以判断出针对病灶直径≥4.0cm的结直肠癌病灶行ESD手术治疗较病灶直径<4.0cm病灶的创伤大,手术所需时间长且术后康复需要的时间也长,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工作,同时在术后也需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在病灶切除情况上,实验组整块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也提示对病灶直径≥4.0cm的患者,病灶切除完整性会受影响。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疾病复发率上,实验组也高于对照组,提示对直径≥4.0cm病灶在手术预后上更差,这也需要相关医护人员做好对此类病患的干预。
综上所述,对于结直肠癌早期及癌前病变,采取ESD的手术治疗方法可实现对整块病灶的切除,使得结直肠癌早期治愈率提高。但需注意的是,对肿瘤直径≥4.0cm的情况,手术效果常会受明显影响,因此对此类患者需充分做好术前评估及术后干预工作,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及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