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活动中的自然教育

2020-11-26成晓菲

读与写 2020年36期
关键词:大蒜儿童幼儿

成晓菲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幼儿园 山东 东营 257091)

“自然”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也是近来儿童教育中经常出现的概念。自然的概念一般是指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在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指儿童的先天禀赋和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不仅具有实体性,它也是一个价值概念。人生活于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幼儿园以“自然教育为视角”开展自然探索课程,创设条件让孩子们与自然亲近,致力于培养亲自然,爱生命的品质,增强对美的事物的发现,身体综合素质德奥全面的提升。

1.主题教育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若幼儿的好奇心能得以较好的培养和发展,就会化作强烈求知欲和创造欲。晨练活动休息时间,屋檐下的鸟窝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迎着孩子们的兴趣,生成了《小鸟的家》这一活动,孩子们通过猜想、观察、探索认识了解到这是谁的家?及家的外形结构特点。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发现有吱吱的声音,原来是燕子妈妈在喂食小宝宝,孩子们对于这一发现兴奋不已。活动《鸟宝宝是怎么来的?》应运而生,在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到鸟宝宝是怎么出生的,小宝宝是怎么喂食和如何长大的,以及冬季的时候燕子我为什么是空的?延伸的活动时,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畅想燕子南非的旅行过程。接下来在“春天的聚会”这一主题《鸟窝》的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小鸟的窝,教师并鼓励孩子们利用手中的画笔或者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为鸟儿们设计或制作出小鸟们美丽的家。

在此,自然是作为工具和资源存在的。当自然存在于教育场景中时,它就具有了实现明确教育目的的可能性。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精神,陶冶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2.利用自然资源,丰富植物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倡导“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理念。我们班级自然角除了观赏性的植物外,还有幼儿自己带来的种子,如:大豆、小白菜、辣椒以及大蒜。在“种大蒜”活动中,孩子们观察了大蒜头的样子,了解了大蒜的作用,在种植大蒜的时候,孩子提问:“老师,大蒜是一整颗种下还是掰开种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孩子们开始了探索旅行。在蒜苗长大的时候,孩子们自己采摘,将摘下来的绿色蔬菜带回家,有的家长当炒菜的调味料,有的家长加鸡蛋,做了个炒蛋。孩子们会惊奇的发现,摘完后又会长出新的绿色苗苗,有个孩子说:“大蒜苗好像小壁虎的尾巴一样啊”。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照料、记录,发现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发生了联想,丰富了幼儿的经验。没有自然就没有生命,开创自然运动先河的利伯帝.海德.贝利就曾说过:“感知生命是教育成果的最高境界”。

3.挖掘自然资源,创设亲自然环境

刘晓东曾论述过“儿童是自然之子”儿童在自然环境中可以带来舒展和生长。杜威指出:“我们习惯于把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分离开来。”自然环境如果只是在那,顶多给幼儿一种视觉上的舒适感,最重要的是“用”,实现幼儿和自然的融合统一。教师为幼儿主动学习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可操作材料。如:玉米、棒槌、松果、芦苇、棉花、木片等自然作物放到区域内。幼儿可以在区域内尽情的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有孩子用松果和橡皮泥结合,做了漂亮的摆件;有的孩子利用芦苇和棉花制作成大松鼠;有的孩子将麦穗和颜料做成美丽的花瓶插花。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教师只有关注了它才会发现其教育价值。

自然具有的真、善、美,是鲜活适宜的“教材”。需要我们坚持儿童本位,巧用自然资源,在某些合适的时机使其与课程相联系,焕发出别样的美。

儿童天生就是创造者,对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在幼儿教育中开展自然教育,不仅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符合幼儿的成长要求,我们要和幼儿一起参与到自然的探索之旅中,支持和鼓励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成长。

猜你喜欢

大蒜儿童幼儿
种植大蒜要注意啥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大蒜养生法
种大蒜
防病抑咳话大蒜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