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让戏曲有效的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2020-11-26宋毛峰

读与写 2020年36期

宋毛峰

(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水北分校 福建 邵武 354000)

目前,许多小学响应国家政策尝试着将戏曲引入校园,但在戏曲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戏曲只是体现在表面而没有深入实际,或者是短时应付政策搞花样,和传承戏曲传统文化的目标相悖。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单调,孩子们的兴趣难以被激发,有厌学情绪,达不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那么,小学戏曲走进校园如何有效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科学可行的戏曲教学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设计形式多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不喜欢上戏曲课,跟老师的导入有着很大的关系,有的老师上来就讲戏曲理论的知识,或者上来就播放名家的唱段,这些老师们认为很有吸引力的导入恰恰是孩子们最不敢兴趣的,如果尝试以下导入方式,效果可能会更好。

1.1 播放少儿版本的唱段导入。孩子更容易对自己年龄段的人做的事产生兴趣。比如我在上《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一课时,我先播放了网络上刘朱子的唱段,同学们在听完后都纷纷鼓掌,都佩服比自己还小的孩子能唱这么好,然后我就说你们也可以这么棒,看谁先学会,然后同学们就很有兴趣的带着目的性的任务去学习了,整节课同学们都学的很认真。

1.2 利用戏曲和美术的密切联系巧妙导入。有些学生可能一开始对音乐不怎么感兴趣,但是对美术感兴趣,老师就可以调动他们美术的特长,然后巧妙地把他们在美术上的特长引入到音乐上。比如我在要上《说唱脸谱》的前一周,就布置了一项回家用画纸临摹出曹操、张飞、关羽等人物的脸谱,等上课的时候我先让这些学生把作品展示出来跟大家一起分析这些脸谱的特点,从而引入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并且在演唱的时候唱到那个人物时展示对应的作品,整个课堂气氛非常的融洽。

1.3 利用戏曲里面的念白激趣导入。我们戏曲里面念白的创作很多都是经典之作,巧妙利用可以让孩子产生很大的兴趣。比如我在上《看大戏》这节课时,我一边拿木鱼做伴奏一边念到:“下大雨一天星,树梢子不动刮怪风,两个和尚来打架,头发抓的乱哄哄……”然后学生听了是捧腹大笑,接下来我就引入了《看大戏》的念白,非常成功的导入了新课,课后学生还私自向我学习那段念白。

不是学生不喜欢上戏曲课,我们的导入很关键,要想上好戏曲课就一定要在导入上下功夫。

2.利用戏曲的艺术手段深入开展演唱教学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其中做和打的要求比较高,为了不给学生设置更难的学习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就要在唱、念上多下功夫以提高演唱教学效果。

2.1 带领学生唱出戏曲的特点和韵味。我们小学音乐课上的戏曲曲目基本上是京剧、豫剧、越剧三类,他们的行腔、旋律、咬字吐字都各具特色,所以在教学上一定要准确把握,不要把戏曲唱成歌曲的味道。演唱前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练声,运用戏曲的吊嗓子的方法练习,比如长音在高位置喊出“咿…呀…”要求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注意要领:锁住眉心,脑后摘音等。在语言上京剧基本上用普通话的发音、豫剧要把河南口音带出来、越剧要学会里面的关键词用浙江话唱出来,这样教出来的才是戏曲,不然就变得不伦不类,影响学生审美的准确性。

2.2 让学生学会准确的念白。念白是讲究位置和语言特色的,比如再上《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时候,第一句:奶奶,你听我说,位置一定要高,声音扬起来,老师首先要学到位,然后给学生把关。再比如念《看大戏》的念白的时候:老槐树 槐树槐…一定要教学生用河南口音去读,这样会对接下来的演唱风格的把握打下基础。慢慢的学生也会喜欢上戏曲念白。

3.打造多方位的舞台给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

201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国家发布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要求:2018年,戏曲进校园活动蓬勃开展,戏曲教育丰富多彩。具体活动时间应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及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要想学生喜欢戏曲就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给学生提供学习和展示的机会。

3.1 积极开展少年宫戏曲班。少年宫作为第二课堂是我们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我们可以把他们合理的统一并组织起来。少年宫课堂上我们可以聘请当地优秀的戏曲演员来任课,全方位的提高有戏曲爱好和特长的学生的专业素质,每学期或者每学年举行成果展示汇报演出,培养他们的持久爱好。

3.2 利用艺术节给学有所长的孩子展示的机会。学校利用每年的迎新晚会、六一晚会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艺术节等演出的机会,多排一些戏曲体裁和题材的节目,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有更多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能使更多的学生向这部分学生学习,让学习戏曲、表演戏曲成为学校的新时尚,让学校充满更浓的戏曲学习氛围。

总之,我们都要学习科学合理的戏曲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成在学习戏曲中受益,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以上是我的三点不成熟的观点,不足之处希望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